2023 广益全真中考模拟试卷历史问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宇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开卷考试,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1.浙江良渚古城(距今约 5200-4500 年)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夏王朝二里头 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和手工业作坊,安阳殷墟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大型墓葬区等。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 映了( )
A.早期人类的进化和演变规律 B.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分封制确立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 D.阶级社会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
2.汉武帝时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 力大大削弱。至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三省作为中枢由皇帝直接掌控。材料表明( )
A.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君权不断强化
C.完善对百官的监察 D.扩大了用人范围 3.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 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这一时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有( )
A.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B.贾思勰撰写《天工开物》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 4.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 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
A. 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
C.海陆并举丝绸之路繁盛 D.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近代伴随着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 的观念由此萌芽并发展。结合材料,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农民阶级践行“扶清灭洋”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推动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与解放
C.北伐战争中进步青年提出“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民族意识得到升华
D.抗日战争中爱国群众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使国共团结御侮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6.准确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完全正确 的是( )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中共一大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
B 遵义会议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 重庆谈判 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不懈势力,赢得人们支持和政治主动
D 第一届政协 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
7.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城文化。 以下表述正 确的是( )
A.古代四欧和北非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占代埃及文明
B.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西欧基督教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C.拜占庭帝国继承了亚非的传统,并将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
D.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完全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8. 15 世纪后,由于利益的驱动,欧洲人开辟新的航线,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问建立起了直接联系。 根据以下图示可知( )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新航路开辟推动全球物种大交换
C.三角贸易给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D.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9.“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影响了 19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这场革命”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0.高德步在《世界经济通史》 中写道:“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 … 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 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 … . 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 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作者认为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军事冒险 B.外交纷争 C.政治差异 D.经济矛盾 11.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古人类活动,下列关于古 代湖南历史介绍正确的是( )
A. 出土于湖南宁乡的皿方密被称为“方叠之王”
B.刘氏长沙国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
C.衡阳人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代表人物
D. 1878 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
12.2023 年 4 月 1 号,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人生第一次回湖南湘潭祭祖,表达慎终追远之意,以 下历史人物籍贯位于湘潭并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A.毛泽东 彭德怀 B.刘少奇任弼时 C.毛泽东齐白石 D.彭德怀贺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3 题 10 分,第 14 、15 、16 每题 14 分,共 52 分)
13.(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思想传承来看,现代中国继承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强调的“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 门户”的理念……从制度传承来看,它延续了中国古代朝廷的集议制度……也借鉴和发展了苏联模 式中的相关举措……这些政治安排为中国的迅速崛起,为中国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提供了最重要的 制度保障。
----摘编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三部曲》 材料 2:一种社会制度在创立之后,只有依靠不断改革创新, 自我完善发展,解决好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新的矛盾,在革故鼎新中焕发生机,才能防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反映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形成了勇于和善于 改苹创新的制度完善能力。这种制度完善能力,开创中国发展道路,谱写出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于建荣孙自俭逐士博《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请回答:
关于现代中国的复兴和发展,材料一认为是“制度传承促进中国重新崛起”。
材料二认为“制度改革创新开创中国发展道路”。
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14.( 14 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
材料一 若从战国时代的情势看, 中国的统一乃是必然的发展。孟子早已有了天下终究“定于一 ”
的观念……春秋战国,经过各国间密切的接触与交流, 中国文化已经逐渐成形…………知识分子已
汇合为一个社群,考古数据显示: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 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呈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 “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 因而 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太宗从之。
----摘编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1) 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中国的统一乃是必然”的原因。(2 分)显示“知识分子汇合为一个社群”具 体指的是什么 (2 分)实现各国文字“大同”的是哪一时期有何作用 (2 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涉及的历史时期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 分)材料二中政府 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上呈现出什么特征 (2 分)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停止炮轰大、小金门”表明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分) 综上,推动“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分)
15. (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2 世纪《弗拉基米尔圣母像》
材料二:如图
16 世纪《蒙娜丽莎》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如图:二战后西欧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比重
时间 50 年代 70 年代 90 年代
比重 21% 29% 37%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分)至
17 世纪,哪一事件开启人们新的观念动力,为构建更为理性的社会奠定基础 (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4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动西欧工业生产比重不断上升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2 分)综上所述, 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 分)
16.( 14 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头看看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 28 艘,军队 1.5 万人;第二次鸦片 战争,英法联军约 2.5 万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以如此小的兵力侵占一 个大国的首都,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算奇迹。可见政府的软弱、军力的表弱到了什么程度!……当时 中国就是破茅草房,不管谁上来都一脚踹倒了。我们弄个梁柱支起来,人家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 再支起来,再踹倒。
---摘编自金一南《全球大变局》 材料二: 什么叫冷战 什么叫新的冷战 冷战时期美苏严重对峙,双方完全不同……这是两个完全分 割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完全分割……中美今天是这样吗 完全不是这样。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 易伙伴, 中国在美国的贸易总量中占比接近 20%了……这极大地减缓了中美可能发生的冲突, 因为 双方利益深度融合。20 世纪的美苏冷战,竞争本质是什么 是意识形态之争,今天中美竞争本质不 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经济实力之争。
---摘编自《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 1)材料一中“如此小的兵力侵占一个大国的首都”说明的问题实质是什么 (2 分)如何理解“我们弄个 梁柱支起来,人家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 (2 分)在不断尝试“支起梁柱”的过程中,第一个以身殉法的 湖南籍爱国志士是谁 (2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在军事上割裂的具体表现。(2 分)材料二认为中美竞争的本质是 什么 (2 分)中美贸易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 分)
(3)综上,构建世界秩序和影响国际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 分)
2023 广益全真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D A D C B B C D C 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3. (10 分) 本大题采用分层赋分
层次 1 (1 分) :观点明确。
层次 2 (3—4 分) :有明确的观点,提供 1 例以上相关史实,且小论文结构完整。
层次 3 (5—6 分) :有明确的观点,提供 1 例以上相关史实并进行论述,且小论文结构完整。 层次 4 (7—9 分) :在层次 2 的基础上运用 2 例以上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小论文结构完整。 层次 5 (10 分) :在层次 2 的基础上运用了 2 例以上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表述简洁精准, 逻辑严密,结尾升华。
示例:
观点一:制度传承促进中国重新崛起 (1 分)
论述:
政治上:1949 年第一届政协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确 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制度继承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强调兼听集议的理念,推动中国政 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4 分)
经济上:借鉴苏联经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迈进。(4 分) 所以,制度传承促进中国重新崛起,我们要传承优秀制度,坚定制度自信。(1分)
观点二:制度改革创新开创中国发展道路 (1 分)
论述:
政治上:基于各民族已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推动了各民族 共同发展繁荣。(4 分)
经济上: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在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出现经 济大发展崭新局面。(4 分)
所以,制度改革创新开创中国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坚持制度创新, 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1 分)
14. (14 分)
(1) 原因:各国间密切的接触与交流,中国文化已经逐渐成形。(2 分) 具体指:百家争鸣。(2 分) 时期、作用: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 分)
(2)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 分) 特征:恩威并施,因俗而治。(2 分)
(3) 变化: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 分)
主要因素:思想文化的统一,民族融合,制度的完善等 (2 分)
15. (14 分)
(1) 变化: 由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2 分) 事件:启蒙运动 (2 分)
(2) 现象:资本主义快速发展。(2 分)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 巩固与扩展 (4 分)
(3) 政策因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重视科技与人才;欧洲走向联合等。(2 分)
特点:阶段性;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和科技革命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2 分) 16. (14 分)
(1) 实质: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2 分) 理解:洋务运动想要 自强求富,但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破产,战后签署《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2 分) 人物:谭嗣同 (2 分)
(2) 表现:成立北约和华约。(2 分) 本质:经济实力之争。(2 分) 趋势:经济全球化。(2 分)
(3) 因素:国家实力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