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第四课 演唱 我的家乡日喀则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第四课 演唱 我的家乡日喀则湘艺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5-24 08: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家乡日喀则》说课材料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湘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中的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一、说教材: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民歌,歌曲为四分之四拍,节奏简单,以四分、八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赞美家乡的喜悦心情,适合中年级学生边唱边跳。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本课内容的安排,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点:  
1.欣赏藏族风光和音乐,感受藏族的特点,产生对藏族的兴趣。
2.能够用饱含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 .能够运用藏族基本舞步初步表现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把难点定为:能够运用藏族基本舞步初步表现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四、说学情:
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了解、掌握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想象力也很丰富的特点,因此适合直观教学。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能够感受和聆听音乐,歌唱表演也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因此,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去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
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还使用了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  
六、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授、模仿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走进西藏日喀则”的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针对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师生互动舞蹈等活动,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七、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新课标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师生共同学习歌曲,舞蹈表演,合作表演等方法,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八、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和四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教学、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设疑激趣 
同学们了解藏族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走进西藏。
2、视觉感受
看,这是藏族下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第一份礼物。(出示多媒体画面,教师讲解。)
师:藏族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圣地,他们生活在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但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这里有壮美的雪域风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就雄踞在这里。这里有神奇的雅鲁藏布江,这儿有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在广阔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牦牛是这里的主人,珍稀动物藏羚羊也在这里安家落户。藏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瞧,这就是勤劳质朴的藏族人,他们身穿美丽的藏族服饰,你们看看这些服饰和我们的衣着都有什么不同。(肥腰、长袖、大襟)哈达表示纯洁与忠诚,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的一种礼节,如果你来到臧家做客,藏族主人一定会为你献上洁白的哈达。
隆重介绍日喀则,解释“日喀则”就是“最好的庄园”的意思。然后我会说“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我们继续欣赏藏族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第二件礼物。
欣赏歌曲,让学生说出听后大感受。(歌曲用歌声和舞蹈表现,还可以拍手、拍肩、拍桌子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藏族音乐节奏的欢快活泼,轻松的掌握知识
3、听觉感受(新歌教学)  
日喀则这么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乘坐音乐列车去漫游美丽的西藏——日喀则吧!多媒体课件出示:歌谱!学习歌词。  
我设计了识谱学唱,来突破难点,让学生认识了换气符号,在此将学生分为两部分进行合作学习,先一部分唱
接下来第二环节:教唱。采用 学生跟琴学唱,跟琴演唱,跟伴奏演唱等形式进行教学。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然后在这个时候我又加入藏族踢踏舞动作表演唱使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兴趣更加浓厚。  
4、动觉感受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音乐的舞蹈性很强,学习藏族歌曲不可缺少的方式就是学习藏族舞蹈。藏族舞蹈中的踢踏舞、旋子、甩袖舞非常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藏族音乐的特点。但是作为四年级的普通班学生要想学会这些专业的舞步和动作是不太容易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并有一定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难度不同的动作,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学生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会的动作进行组合编排成新的舞蹈,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本课歌曲的音乐边唱边跳,在舞蹈中充分感受音乐特点。
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
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 教师指导并练习)
(2)退踏步
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学生模仿 教师指导、练习)
(3)献哈达
(4)三步一撩
教师示范脚的动作:左脚起向左平移3步,第4步右脚脚跟点地;右手体前伸直跟脚步平移3拍,第4拍将手撩至头顶右上方,左手体侧平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连续进行。
(5)教师放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通过“三觉”的感受,学生们不仅学会演唱本课歌曲,还对藏族音乐、对西藏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总之,音乐课应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所以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视觉、听觉、动觉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进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