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摇篮曲
科 目 音乐 计划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摇篮曲》认识音乐家舒伯特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感受歌曲意境。认识舒伯特初步了解提琴“家族”中各种提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歌曲意境,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学场地器材 多媒体,钢琴 学生准备要求 口风琴、音乐书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 初听原文版歌曲范唱。师:请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听着这样的音乐你想做什么?聆听中文版歌曲范唱师:听听歌曲演唱的内容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并说说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境。结合欧洲油画作品的欣赏,再听歌曲,展开联想。师:如果给你穿上大裙子,带上卷卷的假发,你会怎样去摇动摇篮里的小宝宝?请边听音乐边轻轻随着音乐的节拍做摇动摇篮的动作。 聆听歌曲2.展开联想 聆听《摇篮曲》原文版,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旋律的聆听上,感受古典音乐时期艺术歌曲的魅力,结合油画欣赏,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语言的描绘,激发学生联想,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高雅的殿堂,与旋律融为一体。
学习歌曲 出示乐谱前三个乐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个小组演唱一句旋律。根据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将零散的旋律组合起来。引导学生编创歌曲的最后一句。师:我们只学习了歌曲的前三句,现在请你们来创作最后一句,看看你们和伟大的歌曲之王舒伯特是否想的一样。请大家观察在歌曲的前两句旋律是否有相同的地方,你是否可以借鉴。4.学习歌词,注意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演唱。遇到问题时,教师范唱,学生模唱。 分小组演唱创编歌曲 将乐句分散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学习难度,在接唱环节中,锻炼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歌曲谱写最后一句其实是一个潜藏好的小游戏。通过反复聆听,旋律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编创旋律是假,发现音乐旋律的规律才是真。在教师的提醒下,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二乐句的第一小节完全重复,借鉴到第四乐句当中来,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学生很容易去模仿第二乐句,从而获得成功。
介绍音乐家舒伯特 结合舒伯特的画像,介绍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讲述音乐家故事,初步感知提琴的音色 课前做准备,请学生搜集关于舒伯特的小故事,带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教材中的音乐家故事。教师抓住契机,根据故事中所提到的小提琴、中提琴,结合视频介绍提琴“家族”,初步感知乐器的音色。请多名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关于舒伯特的小故事。 通过音乐家的小故事引发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寻找材料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恰到好处的插入乐器音色的教学环节。
小结与反思 结合本单元内容,从音乐家故事《少年舒伯特》入手,向学生讲述音乐家舒伯特在少年时期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音乐,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苦难,要毫不畏惧,坚持到底。用音乐家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