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苏联模式及社会主义的推广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通过分析苏联的三次改革,了解改革给苏联带来的历史,整体上感知苏联的发展。
3、通过史料和对改革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小组讨论,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一定的历史分析归纳能力与合作能力。
通过苏联与中国改革结果的对比,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认识改革要立足国情,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学重点: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游历世界著名地标性建筑,播放视频俄罗斯红场,整体感知苏联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二战后,这片土地发生了什么事件呢?一起走进第18课
2、学习新课
1、展示图片:
1991年12月25日,一家苏联人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屏幕中的人正是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他正在进行着告别演说。接着由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正式走到台前。接着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
物是人非,时间节点在1991年的圣诞节傍晚。这天发生了什么?我们走进苏联的一户百姓家中。一家三口正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屏幕中的人正是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他正在进行着告别演说。接着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6页的知识拓展部分。
得出历史性的一幕指的是苏联解体。找出苏联解体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纽约时报》对此事的评论:苏联解体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很少有人能料到,曾经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会在短短一年内分崩离析。其余韵在此后几代人的胸中回荡不休。
学生活动:共同回顾它曾经辉煌但不完美的过去。通过老师做出的时间点提示,指出苏联的发展历程。
1917 1922 1936
意图: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了解苏联的发展历程。
观察分析三个展厅历史照片,读图知史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一展厅 骄阳日盛,子孙满堂——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图一:二战后期,苏联越过国界,进入东欧,这些东欧国家的人民热烈欢迎苏军的到来。
学生活动:(1)观察东欧姑娘表情和手中物品?
(2)东欧对苏军的到来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1)这块区域为什么都是红色?
(2)东欧国家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3)东欧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优势?
展示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的成就,和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状况,得出结论。
展示图片,学生活动:
(1)美国为了控制系西欧,经济上推行了什么计划?
(2)苏联建立了什么组织?建立时间是?
出示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3)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组织对东欧国家有什么影响?
(4)你觉得材料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展示周恩来总理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学生活动: 根据图片和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熟悉的身影?
(2)此后开启了一个怎样的新时期?
(3)中国学习了苏联什么?
(4)请你为这一展厅命名恰当的副主题。
意图: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突破了一国范围,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国家。
过渡:1953年3曰5日,苏联举国悲痛。从此进入到了一个不同的时期。在这之后,改革此起彼伏。国家伟大领袖斯大林与世长辞,
4、第二展厅 落日余晖,接受治疗---苏联的改革
(排队购买食品)
材料: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实际上,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下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食和肉类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十月革命前1913年的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学生活动:
(1)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2)根据图片和材料思考苏联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
(3)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哪几场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他着手在苏联的政治、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此开启了苏联的改革之旅。
5、第一站 果敢的莽夫——赫鲁晓夫
学生活动:展示赫鲁晓夫改革的图片
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玉米狂人”
青年垦荒队 赫鲁晓夫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1)报告的内容是什么?
(2)为了改变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困境,赫鲁晓夫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内容是什么?
(3)分析影响如何?
(结合图片及教师引导——结合人们对斯大林的崇拜及苏联的自然环境,引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及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动摇。)
评价: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6、第二站 妥协能手——勃列日涅夫
任务简介:勃列日涅夫:他执政的18年是一个在内政上既有改革与发展,也有停滞与僵化,在外交上既有缓和与对话,也有抗争与争夺的矛盾时期。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极具个性,他们实行的国家政策也极具个人特色。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
展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后的成果。根据图表完成:
学生活动:
(1)通过这张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苏联的军事力量赶超美国)
(2)可以推断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心在什么方面?
总结 重工业更加发达,苏联成了一个跛脚愈加严重的巨人。以失败告终。
7、 第三站 苏联掘墓者——戈尔巴乔夫
1985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新一届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总之,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丧失了潜力。在此种背景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任务四: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改革分为几方面及内容?造成了什么结果?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
改革的航船驶进了危机四伏的危险区,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被称之为“莫斯科落日”
8、第三展厅 日陨西山,不治身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从五十年代起,苏联便成为一位身患重病的巨人,它一手扶持的东欧国家的发展形势又是如何呢?和苏联相似,经历改革,但成效不大。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柏林墙被推到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从五十年代起,苏联便成为一位身患重病的巨人,到了七八十年代,自顾不暇,所以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东欧国家的发展形势又是如何呢?还是从图片中寻求答案。
学生活动:
(1)柏林墙被推倒,象征着什么?
(2)战火的出现,说明罗马尼亚发生了什么?
(3)八十年代的东欧各国的变化被称作什么?
(4)这些国家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政治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我们再回看苏联,此时,苏联国内局势逐渐失控,于是出现了我们课前展示的一幕,苏联解体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使得苏联解体,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9、根据图片和所学如何理解苏联解体?
根据材料和所学,讨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绝非偶然,超级大国轰然崩塌的背后是无数因素的共振,根据所学和材料讨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一:19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1990年头十个月苏联在1200中基本消费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购买。
苏联解体前几年凋敝的经济状况——工业生产效益下降,失业人数连连上升,通货膨胀如脱缰野马。在莫斯科的某个市场,一位老妇人挑了3个西红柿,1公斤西红柿竟然需要22卢布,用当时的汇率算,22卢布相当于50美分,这已经是这位老妇人当月十分之一的养老金。“她叹了口气,把西红柿放了回去。”
材料二:教师纳迪娅收看了戈尔巴乔夫的告别演说,在日记中写下“其实最开始我很喜欢戈尔巴乔夫,可惜他并不了解苏联人民,他应该首先考虑人民生活的改善,其次才是公开化和民主,但他的做法恰恰相反”
材料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最终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1、苏联模式的弊端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4、忽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中苏对比——点拨升华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是否代表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建国初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师从苏联,苏联的问题中国同样也在遭遇。
(1)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面临什么问题?
(2)中国采解决措施是什么?
(3)中苏两国改革一成一败,这不同的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学生表达观点
总结:可以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这同时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如今的中国在党的带领下,经历了四十年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富强,正逐渐实现着我们的中国梦,强国梦。中国的强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有力肯定。
板书设计:
1949 1953 1964 1985 80年代末 1991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经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