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2节 数据录入与统计 教学设计 川教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数据录入与统计》第二课时,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WPS窗口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还学会了基本的数据结构,掌握了美化表格的能力,比如字体,字号,颜色等的处理。学习本小节,学生能快速的学会excel的数据处理的能力,为未来的使用函数等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绝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EXCEL,对软件的认识尚浅,对功能了解更少,所以需要留多些时间让学生操作,由教师指导,多加练习,印象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学会加工与处理数据; 学会处理数据的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加工与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公式法、函数、学会处理数据的思维。
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 上节课已经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并对表格进行了美化,今天的学习主要为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面对表格中的数据,我们该如何对其进行数据加工呢? 二、数据加工 (一)数据加工需求分析 根据采集的数据,利用“WPS表格”的功能,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 (二)数据加工 我们已收集到每个同学“学习型上网时长”和“非学习型上网时长”的数据,还想知道每个同学“上网总时长”则需要插入新的一列存放“上网总时长”的数据。 (1)插入列 在第3题和第4题所在列之间插入列,用于放置每个同学“上网总时长”的数据。 (2)用公式法计算每个学生上网总时长 每个同学上网总时长为:上网总时长=学习型上网时长+非学习型上网时长,例如:E3=C3+D3。 思考: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上网总时长? 由教师展示函数法,引发学生思考。 (3)自动填充公式 我们求了第一个同学的“上网总时长”,其他同学都需要逐一单独计算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填充来解决这个问题。 任务: 尝试对老师下发的数据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 (一)数据加工 1、数据加工需求分析 2、数据加工 (1)插入列 (2)用公式法计算 (3)自动填充公式
课后作业 完成任务四到任务七的全部内容、下发的题卷。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