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第1课
观潮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宋 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十八湖,壮观天下无。
——北宋 苏 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唐 刘禹锡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湖倾倒无数游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她的风采!
初读解题
《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海宁宝塔一线潮”的美誉。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江潮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形成原因
生字正音
咸盐
yán
屹立
yì
鼎沸
dǐnɡ fèi
横贯
ɡuàn
山崩地裂
bēnɡ
震动
zhèn
霎时
shà
昂首
ánɡ
浩荡
hào
余数
yú
薄雾
bó
zhú
我会写
据
堤
阔
霎
堵
盼
逐
犹
崩
震
潮
滚
渐
cháo
jù
dī
kuò
shà
dǔ
pàn
gǔn
jiàn
yóu
bēng
zhèn
yú
余
说文解字
潮
cháo
不要少写“氵”
字源
氵,表示海水。朝,表示早上。
造字本义:早晨上涨的海水。
古人称早晨涨落的海水为“潮”,称黄昏涨落的海水为“汐”。
识字游戏
潮水
恢复
薄雾
沸腾
横贯
笼罩
乘船游钱塘江
词语解析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初读感知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2.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表现了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潮来时的景象
潮来后的景象
3.再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的景象
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初读感知
课文结构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在书上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钱塘江大潮。
第三段(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潮来后的景象。
课文结构
同时,全文也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议一议
小组讨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什么叫“奇观”?
为什么钱塘潮是“天下奇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