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与复习二》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与复习二》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4 09: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认识人民币”、“米和厘米”、“认钟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梳理零散知识构成知识网络,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知识的整理复习,培养回顾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米和厘米”、“认钟表”、“认识图形”和“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儿童乐园吗?师:今天老师继续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儿童乐园里孩童们快乐玩耍的画面,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复习《认识人民币》
1.自主回忆与整理课件出示儿童乐园一角图片和信息: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读信息。老师发现同学们说的这些信息都与人民币有关,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人民币的有关知识?预设: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师择机板书: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生回答后,师课件总结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些人民币是我们常用的面值,而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将逐渐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
请你当当报价员你能快速报出下面商品的价格吗?(你们数钱的时候都非常准确,做到了把人民币相同的单位相加)
怎样付钱复习了这么多人民币的知识,让我们再回到游乐场去看看吧。这位小 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想玩碰碰车,买一张票,要10元钱。)用下面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他可以怎样付钱呢?你能帮他买票吗?(学生边汇报,课件边展示)一张10元两张5元一张5元和5张一元小结:一种价格可以有多种付款方式。同学们 帮他解决了买票的问题,坐上他心爱的碰碰车,我想他一定会玩的很高兴的。
4.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几位小朋友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小朋友们口渴了,想买饮料喝。)瞧,这位小朋友有5元钱,他要买什么呢?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想买什么?售货员阿姨应找你多少钱呢?注意:每位同学只能买一种冷饮,每种冷饮只能买1个。把你的想法完成在作业纸上。买汽水:5元-5角=4元5角买雪糕:5元-8角=4元2角买矿泉水:5元-2元=3元买冰淇淋:5元-3元=2元你能给这四道算式分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结:单位相同→直接 运算 单位 不同→统一单位
师:同学们掌握这么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以后就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东西了是吗?能替父母分担家务,是每个好孩子的心愿!你们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你还记 的哪些人民币的知识?”唤起学生 已有认知;通过3个活动:小小报价员 、帮小朋友买票、帮小朋友买冷饮复习 怎样付钱、找钱 、人民币的简单计 算等知识。】
复习《米和厘米》
自主回忆与整理聪明的小朋友发现在售票处不但会用到人民币的知识,还会用到与长度有关的知识!我们去看看吧!你发现了吗?(板书:1米)1米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我们还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米=100厘米)请大家用手臂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呢?1米这么长,1厘米这么短(用手边比划边说),所以在测量较长物体时用米做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我会估根据你对米和厘米的认识,给他们加上合适的单位。铅笔盒长24( )黑板长3( )旗杆高15( )水杯高10( )
我会量上面这些物品的长度都是通过测量得来的,下面这些测量方法正确吗?错在哪?我们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出作业纸短边的长度?并把它记录在作业纸第2题上。学生汇报测量结果,错误的重新量一下。
我会画请同学们拿出答题纸,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谁来说一下您是怎样画的?老师的直尺0刻度坏掉了,我如果从1厘米开始画,能画出5厘米长的线段吗?你还能从几厘米开始画?5.解决问题大家不但能估、能 量还能画,看来长度单位大家学的很好了,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准备好了吗?小强(身高:96厘米)想坐小火车,他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不用花钱就能做小火车,小强真高兴,小火车开动了,问题又来了,小火车是什么时间开动的呢?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 串”引入 对长度 单位的复习。通过 让学生说一说、比划比划,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知;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 加深 学生 对长度 单位的感知,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程标准对第一学 段的要 求。】
四、复习《认钟表》
1.复习钟面这里你又用到了什么知识?谁来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2.复习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读法这里有几个钟表,你能快速读出他的时刻吗?你读的真快,你有什么窍门吗?总结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整时)总结半时:分针指着12,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板书:半时)同学们总结的真好!下面老师也要试试,你们来当小老师,看我读的对不对?师故意读错,引出大约几时的读法,总结大约几时的读法。
3.看图讲故事小明自从学会了认钟表,他就决心要做时间的主人,大家看放学后他是怎样安排自己生活的?你能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给大家听吗?大家也要科学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认钟表、读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 动,学生 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已 经非常熟练 ,这里设计了一个“看图 讲数学 故事 ”的 环节 ,意 在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
4、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1.自主回顾让我们再回到儿童乐园,老师发现售票员阿姨的小房子真漂亮,特别房顶上的小格窗,你知道它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吗?你还学过哪些图形?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子吗?老师来考考你!(师随便拿出图形,生喊出图形的名字。)
钉子板上围图形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们说图形的名字,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看看老师围的对不对。如果学生说出“圆形”,就让生上台试一试、围一围。
小结:钉子板上可以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直线图形,但围不出圆,因为它是曲线图形。漂亮的钟楼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来数一数,把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认识图形和统计的要求是比较低的, 只需要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 和整理分析的过程。这里我将两者 有机结合, 让学生 边认图形 边统计,并渗透 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课堂总结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马上就要到下课的时间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复习了许多知识。2.复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3.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小结:所谓“温故 而知 新”, 及时复兴能帮我们 及时掌握 学过的知识;另外 ,我们 可以把一些零散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知识网络的形式,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感受复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