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 丰收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 丰收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4 09: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丰收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相同)、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同)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整十数加减法的各种算理。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咱班同学口算速度怎么样?生:很快!
师:光说很快可不算数,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怎么样?生:好
9+4= 4+8= 8+7= 6+5= (口头出4道题)
师:看来刚才同学们说速度很快,是真的!这样难不住大家,老师增加难度怎么样?生:好师:咱们选择一个算式,就8+7吧,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快速摆出他的计算过程吗 生:摆小棒或者拨计数器(教师在巡回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想一想,怎么能不用一个一个数,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嗯?)引导学生够10个的要捆一捆。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们拨计数器和摆小棒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此处设计这个环节,主要为了让孩子们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探求新知。】
情境引入: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请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小阳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大丰收了。引出情景图。
通过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教师选择其中的3个本节课研究,其余的放到问题口袋留着以后再深入研究。
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先出现第一个数学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摘 了多 少个?”引导孩子分析问题,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列算式,并能说出这样列算式的理由——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就是把爸爸和妈妈的合起来。
6、40+30等于多少呢?大胆想一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孩子们很容易猜想出结果是70,) 等于70.因为4+3=7,所以40+30=70,因为多数孩子能说出结果,接下来就研究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所以在此教师要说:“这样听起来好 像很有道理的感觉啊 ,为什么要把4和3合起来呢?40+30等于70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拨一拨,摆一摆,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咱们先自己动 手研究研究,一边摆一 边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成果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开始吧?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前 一定要把合作 的目标 和合作 的要求 明确 ,先让学生独立 思考后在进 行交流。】
探索交流,内化提升:
※整十数加整十数
1、自主探 索利用手中学具开始操作,先自己动手操作,再和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准备好投影机、一盒小棒及计数器(教具)。
2、交流 汇报①学生交流方法
师:有成果了吗?谁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生会出现三种方法:数一数、拨计数器和摆小棒。其中拨计数器和摆小棒让孩子借助教具和展台进行展示,并叙述为什么要这样做。②教师借助课件进行总结回顾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有......生:数一数,拨计数器,摆小棒
师: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拨计数器的过程,好不好?先怎么拨?生:先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师:语言表达非常准确,简短的一句话既说清楚了在哪拨,也说清楚了拨几颗珠子,真了不起。那这4颗珠子表示什么呢?生:4个十。师:再怎么拨?生: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十,也就是30。
师:说得真好,那4个十加3个十是......?生:7个十,也就是70.再回顾摆小棒的过程,同样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课件形象地配合演示。用回 顾的方式深化算理。
内化提升
师:(出示拨计数器和摆小棒的整个过程)纵观拨计数器和摆小棒这两种方法,仔细观察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过程都出现了4个十,3个十,7个十。)不管是拨计数器还是摆小棒,都是先表示出4个十,再表示出3个十,在计算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4个十,3个十,依据的是数的......?生:数的组成。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40 + 30 = 70 4个十 3个十 7个十
生:同桌俩人用数的组成互说算理。4道小题巩固算理。
※整十数减整十数
分析问题--找有用数学信息—列算式—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猜想结果。
利用手中学具(计数器和小棒)验证40-30=10的猜想。
小组汇报、借助展台进行展演。
(此时有学生能说出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好处,从而在算法上进行一定的引导。
5、40-30-教师引导回顾整理时,仅借助小棒的方法引导孩子从数的组成上进行分析。并进行板书:40 - 30 = 10 4个十 3个十 1个十
6、同桌互说算理。
7、4道小题加强深化算理的理解。
※整十数加一位数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列算式—分析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猜想结果—验证结果(不给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了)
在学生 从数的组成上说30+6的算理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白算理,可以结合课件展示说明6指的是6个一,也就是6根小棒。
【设计意图:30+6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很容易说出结果,此处不给验证的时间,是因为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学会了从数的组成上分析问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相同) 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同)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环节设计“比一比,看谁的速度快”共4道口算题。
前两道巩固前面的新知识,后两道分别是45-5和62-60,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很容易地从数的组成上进行分析,展示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此 时孩子的 注意力 容易 不集中,因此在此设计了 比一比的环节,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 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相同)
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同)。】
巩固拓展:
:50 + 30 = 50 + 3 = 5 + 30 =
师:现在结果还一样吗?各等于多少呢?生:......师:这三个算式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有5和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了呢?
【设计意图:巧设悬念 ,调动 孩子的 积极 性, 深入思 考问题, 旨在让学生明白30+5和30+50的不同 ————数位的 重要性。】
( )+( ) = 70 (其中两个加数都是整十数)
(1)学生能想出很多种可能性,但很多孩子一起说的时候,孩子们会杂乱无章地说,重复和遗漏现象在所难免,以此为教育契机,引领孩子们一起探讨一个好方法,争取做到不重复、不 遗漏(教师板书)。---“有序”
(2)然后全班一起有序的写一下所有的可能性,并观察两列数据,各有什么规律————第一列越来越大,第二列越来越小。师追问:能不能都越来越大,都越来越小呢?为什么?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加法算式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而是要 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方法——“有序”。】
A:☆ – 3 0 = B:☆ – 2 0 =
师:两个星星表示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请问:哪个算式的结果大呢?生:出现争论,有说第一个,有说第二个
师:同桌俩研究一下,互相说说你认为哪一个大,为什么?生:同桌合作,再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起来交流的时候 ,很容易 用举例 子的方法进行论证 ,老师要特别表扬,告诉 孩子这个方法是“举例子”.
师:不管星星代表的数是多少,都是第二个算式的结果大,是这样吗?生:是!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生:当前面的数一样时,减去的数越大,结果就越小。
【设计意图:学数学知识的目的为了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巩固拓展环节设计的题型对一年级 的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孩子 认真思 考都 能解决的,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五.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