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语文微课堂!有一只小蚂蚁在旅行途中拍摄了许多照片,它想要跟我们一同分享。瞧,这幅花满枝头的照片是小蚂蚁记录的春天;这幅艳阳高照的照片是小蚂蚁拍摄的夏天;这幅落叶纷飞的照片是小蚂蚁捕捉到的秋天,最后这幅白雪皑皑的照片则是小蚂蚁收获的冬天。那么,在你的眼中,四季分别是怎样的呢?本节课让我们走进《四季之美》,一同领悟四季的魅力! 内容讲解,知晓手法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仅展示) 春天黎明的天空和云彩是美轮美奂的,作者是如何展现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通过“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春天黎明的天空中色彩变化的过程,突出了春天的动态美。这是运用了景物的动态描写手法。 春天最美的是黎明,那作者认为夏天最美的又是什么?让我们继续阅读。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仅展示) 原来夏天最美的是夜晚,夏天夜晚的美与哪些景物息息相关? 提及夏天的夜晚,作者首先想到的便是那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不论是无数萤火虫还是一只两只萤火虫,都展现了夏天夜晚的朦胧美。原本夏天的夜晚是寂静的,但是萤火虫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寂静,让我们感受到的夏天夜晚的独特。 除了夏天的夜晚之外,秋季的黄昏也给人以别致的感受。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仅展示) 哪些景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秋天的美?秋天的美体现在归鸦、大雁、风声以及虫鸣声中。描写归鸦时,作者运用了“急急匆匆”再现了夕阳斜照西山时乌鸦从四面八方归巢,匆匆掠过天空的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对景色的捕捉是多么的细微呀!除了急于归巢的乌鸦之外,秋天的黄昏还有比翼而飞的大雁,它们迎着暮色、伴着夕阳呼朋引伴地从空中飞过。在对秋天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是呀,作者同样运用了动态的描写手法,也紧紧地抓住了景物的动态美,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 那么,在描写冬天的时候,作者是不是同样也运用了动态的描写手法呢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是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仅展示) 冬天最美是早晨,早晨的美有何独特之处?冬天的早晨,不仅有白霜,更有炭火。白霜和炭火一白一红,一静一动。由此可见,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同时将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写出了冬天早晨的美好,让人感受到了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的悠闲语与惬意。 小试牛刀,手法运用 在《四季之美》这一课文中作者将四季寻常的景色赋予独特的情趣,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体验,也给予了我们习作的启示。你能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着写一写下面这一画面?试一试吧! 秋天最美的是原野。银杏树下铺成一地锦绣的金,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红,寒风乍起簌簌落下后跳跃舞动的黄。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怎么样,你是不是写得很生动呢?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更多生活中惬意的画面,并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其描述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