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16: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苹果树上的果实是属于生命系统中哪个层次?()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蓝细菌 B.大肠杆菌 C.支原体 D.银杏
3.下列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的是( )
A.磷脂 B.核酶 C.麦芽糖 D.ATP
4.2022年10月1日,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全职回国工作,她的研究成果“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解决了困扰科学家50年的问题。人体细胞中与合成转运蛋白GLUT1无关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5.唐朝诗人杜牧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绿叶和红花细胞中与“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 )
A.叶绿体和溶酶体 B.细胞核和细胞质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叶绿体和液泡
6.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A.胞吐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7.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时,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此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不完全归纳法
B.差速离心法
C.同位素标记法
D.假说-演绎法
8.日常生活中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宜选择(  )
A.冰水 B.凉水 C.温水 D.沸水
9.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肌肉收缩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
A.ATP B.葡萄糖 C.肌糖原 D.蛋白质
10.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变化有( )
①H2O→[H]+O2②ATP→ADP+Pi+能量③C3→(CH2O)+C5④CO2+C5→C3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古语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保存粮食作物主要影响下列哪个生理过程( )
A.有氧呼吸 B.卡尔文循环 C.二氧化碳固定 D.三碳化合物还原
1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一般加入(  )
A.层析液 B.二氧化硅 C.碳酸钙 D.无水乙醇
13.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叙述正确的是(  )
A.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较快
B.老年人免疫力增强
C.黑色素细胞会衰老
D.衰老细胞内水分增加
14.老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是有蹼存在的,但生出的幼鼠指间无蹼,这些蹼消失的原因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凋亡 C.细胞分裂 D.细胞癌变
15.在下列选项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着丝粒分裂
1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自然》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改写了“从鱼到人”的演化史。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 )
A.分子生物学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
C.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17.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眼睛退化直至消失的洞穴鱼类,被称作“盲鱼”。研究人员在长江三峡库区深水下,发现一个珍稀洞穴盲鱼新种:三峡金线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峡金线鲃眼睛退化直至消失与黑暗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B.不同地域洞穴鱼类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表型相似
C.该物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长江的鱼类多样性
D.鲃鱼种群在极端黑暗的环境相对稳定时,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18.为实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院士带领其团队采用的主要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19.为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检测父母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可采用(  )
A.血常规检查 B.基因检测 C.B超检查 D.遗传咨询
20.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生活习惯能降低患癌风险的是( )
A.坚持锻炼 B.长期熬夜 C.酗酒成瘾 D.经常吸烟
21.下列人体结构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一个四分体 B.次级卵母细胞
C.受精卵 D.初级卵母细胞
22.如图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在结合后通过有丝分裂形成胚胎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无丝分裂
B.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C.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
D.胎儿通过有丝分裂和组织分化形成
23.基因IA、IB、i控制人类的血型,基因型IAIA、IAi为A型血,IAIB、IBi为B型血,IBIB为AB型血,ii为O型血。丈夫血型为AB型,妻子为O型血,他们所生孩子的血型不可能为( )
①A型 ②B型 ③AB型 ④O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与叶形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红花窄叶植株与白花阔叶植株杂交,F1全为红花阔叶,F1自交,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3:3:1。则F2中红花阔叶的基因型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5.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遗传变化的现象称为( )
A.显性遗传 B.隐性遗传 C.表观遗传 D.伴性遗传
26.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等,下列对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C.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27.我国对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使用的主要治疗药物——利福平可以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药物可直接影响肺结核杆菌的( )
A.DNA 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28.新冠病毒(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
A.蛋白质 B.核苷酸 C.DNA片段 D.RNA片段
29.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1条染色体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
30.基因A受到X射线照射,可能突变成a1,也可能突变成a2。这说明基因突变( )
A.具有随机性 B.具有不定向性
C.具有低频性 D.都是有害的
二、综合题
3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图是人体不同细胞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表示细胞,I~III表示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过程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图中①~⑧细胞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细胞分裂失去控制而不断生长和分裂,则会形成癌细胞。科学家研究发现,某种药物可将癌细胞的分裂阻断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据此推测,该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2.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通过该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
33.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主要是吸收_____________光。
(2)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是指图中的_____________(选填“I”或“Ⅱ”),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中Ⅱ阶段为I阶段提供Pi、_____________等物质。
(4)选择疏松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有利于其根系生长,主要原因是疏松的土壤通气状况良好,一方面根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为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植物根系进行无氧呼吸而烂根。
34.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下图是一个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5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如果7号与一白化男子婚配,所生孩子中,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如果9号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详解】高等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苹果树上的果实属于器官层次。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度较小,熟记不同生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BC、蓝细菌、大肠杆菌、 支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银杏是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磷脂、核酶、ATP均由C、H、O、N、P元素组成,麦芽糖由C、H、O组成。
【详解】A、磷脂由C、H、O、N、P元素组成,A错误;
B、核酶是RNA分子,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B错误;
C、麦芽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C正确;
D、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据题意可知,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属于膜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合成转运蛋白GLUT1有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绿叶的绿色与叶绿素有关,花的红色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详解】绿叶的绿色相关的色素与叶绿素有关,位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红花的红色相关的色素位于液泡中,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水、气体、脂溶性的物质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详解】酒精是脂溶性小分子,跨膜运输时,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C
【分析】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如16O与18O,12C与14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详解】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所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C
【分析】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酶是生物催化剂,酶在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会失去活性,低温又不起作用,因而使用加酶洗衣粉宜用50 °C左右的温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承担者。
【详解】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水解特殊化学键释放能量可以为肌肉收缩直接供能,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物质变化包括:水在光下分解,ATP的合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物质变化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此外还有ATP的水解。
【详解】①H2O→[H]+O2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属于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①错误;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此过程中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ATP→ADP+Pi+能量”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②正确;
③2C3→(CH2O)+C5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即为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正确;
④CO2+C5→C3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即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④正确。
故选C。
11.A
【分析】保存粮食作物的条件:零上低温、低氧、干燥。零上低温目的是抑制酶的活性;低氧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干燥目的是减少水分,抑制细胞代谢消耗有机物。
【详解】A、粮食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存时主要是抑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A正确;
B、卡尔文循环是暗反应,属于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二氧化碳固定属于暗反应,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三碳化合物还原属于暗反应,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层析液可用于分离色素,A错误;
B、二氧化硅是为了保证研磨成分,B错误;
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一般加入碳酸钙,C正确;
D、无水乙醇可用于溶解色素,D错误。
故选C。
13.C
【分析】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 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详解】A、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与成骨细胞衰老有关,A错误;
B、总体上看,衰老的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普遍衰老,因此老年人体内细胞普遍衰老,免疫力低下,B错误;
C、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头发变白,C正确;
D、细胞衰老的结构标志之一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老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蹼的消失为正常的生理性死亡,故属于细胞凋亡。
故选B。
15.C
【分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①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②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A错误;
B、高等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所以二者的有丝分裂中均会形成纺锤体,但形成结构不同,B错误;
C、末期植物细胞在细胞板处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C正确;
D、动植物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粒)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16.A
【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
【详解】A、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错误;
B、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B正确;
C、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正确;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
故选A。
17.D
【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三峡金线鲃眼睛退化直至消失与黑暗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A正确;
B、不同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会呈现出表型上的相似性,B正确;
C、该物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长江的鱼类多样性,C正确;
D、鲃鱼种群在极端黑暗的环境相对稳定时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且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D错误。
故选D。
18.B
【分析】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详解】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将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互补的两个水稻品种杂交,获得的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故袁隆平院士带领其团队采用的主要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B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不能检测父母是否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
B、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B正确;
C、B超超声波检查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不能检测父母是否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遗传咨询是咨询医师和咨询者就其家庭中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防、复发风险等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进行讨论和商谈,最后做出恰当的对策和选择,并在咨询医师的帮助下付诸实施,以达到防治效果的过程,不能检测父母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B。
20.A
【分析】致癌因子有物理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铬盐、镉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有机化合物都是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如降低患癌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B
【分析】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联会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详解】A、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错误;
B、次级卵母细胞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受精卵相当于正常体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分离,所以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2.A
【分析】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详解】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A错误;
B、减数分裂仅进行一次染色体复制,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使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C正确;
D、胎儿是由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有丝分裂和组织分化等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23.D
【分析】由题可知,A型血的基因型为IA_,B型血基因型为IB_,AB型血基因型为IAIB,O型血基因型为ii;一对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的夫妇,亲本的基因型为IAIB、ii。
【详解】一对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的夫妇,亲本的基因型为IAIB、ii,子代基因型为IAi、IBi,表现型种类有2种血型,A型血和B型血,他们所生孩子的血型不可能为 ③AB型 ④O型,D正确。
故选D。
24.D
【分析】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3:3:1,符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结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双显性中基因型有4种。
【详解】F1全为红花阔叶,F1自交,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3:3:1,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红花阔叶的基因型是A_B_,基因型为2×2=4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C
【分析】表观遗传指在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DNA甲基化修饰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表观遗传指在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DNA甲基化修饰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是表观遗传较常见的例子,故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A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详解】A、生物的性状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A错误。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C正确;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A。
27.B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我国对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使用的主要治疗药物——利福平可以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起作用,进而催化RNA的合成过程,即利福平是通过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影响转录过程进而实现了对细菌的抑制,起到了治疗的作用,B正确。
故选B。
28.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因此也可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D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通常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真核细胞中还有少量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因此其基因都不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C错误;
D、1条染色体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D。
30.B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基因A受到X射线照射,可能突变为a1,也可能突变为a2,这说明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即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
故选B。
31.(1) Ⅰ、Ⅱ Ⅲ
(2)基因选择性表达
(3) 抑制DNA分子的复制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等
【分析】细胞的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增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分化是指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1)据图分析,过程Ⅰ表示受精卵的分裂,过程Ⅱ也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Ⅲ表示分化形成各种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2)图中①~⑧细胞是经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3)由题可知,某种药物可将癌细胞的分裂阻断在分裂间期,间期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所以推测该药物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或蛋白质的合成等来抑制其增殖。
32.(1)激素
(2) 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3) 通道 胞间连丝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1)图A表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化学信号物质(激素),通过①血液运送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了靶细胞。
(2)据图分析,图B表示两相邻两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图中③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
33.(1)红光和蓝紫光
(2) II 基质
(3)NADP+、ADP
(4)矿质元素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对应图中的II;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光合作用中Ⅱ阶段(暗反应)为I阶段(光反应)提供Pi、NADP+、ADP等物质。
(4)水分的吸收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而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34.(1) Aa AA或Aa aa
(2)1/3
(3)0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据图分析,5号和6号为正常人A-,生出9号白化病个体,由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号基因型是aa,则5号和6号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或Aa。
(2)如果7号(1/3AA、2/3Aa)与一白化男子(aa)婚配,所生孩子中,患该病的概率为=2/3×1/2=1/3。
(3)如果9号(aa)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说明基因型为AA),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为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