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综合练测1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综合练测1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6 13: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素养综合练测1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项选择题
1.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大批市民排起长队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护士抽血时会将针刺入献血者的(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皮下组织
C
2.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C
3.能够准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C
4.体检或生病就医时,常常要抽血化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动脉血流速度快,选择动脉抽血更容易
B.静脉管壁薄,选择静脉抽血利于针刺入
C.血浆中的成分相对稳定,可作观测指标
D.血细胞的数目相对稳定,可作观测指标
A
5.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血细胞涂片。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细胞②的体积最小,形状规则,有细胞核
C.若细胞③的数量减少,则表明身体内有炎症
D.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细胞组成
A
6.如图a、b、c分别代表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方向。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将血液送往全身的血管
B.a中血液含氧量总是高于b
C.四肢的b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c内血流缓慢,红细胞排成单行流动
B
7.关于心脏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开放时,左心房舒张、左心室收缩
B.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C.心房与心室不能同时舒张,但能同时收缩
D.动脉瓣膜和房室瓣膜不能同时关闭
C
8.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选用(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B
9.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B.图乙中,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
C.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D.一次心跳包括了心室收缩和心房舒张两个过程
D
10.当血压达到最大值时,血液流向是(   )
A.心房→心室 B.心房→静脉
C.心室→动脉 D.动脉→心室
C
11.蹲的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你会觉得头晕、眼发黑,引起这种现象的主原因是(   )
A.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B.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
C.流回心脏的血液增多
D.流到头部的血液量不足
D
1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D
13.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B.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C.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D.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
C
14.2021年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少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患有新冠肺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防御疾病,其数量明显增多说明身体有炎症B.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少
C.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其含量过低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它含有细胞核
BD
16.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在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
B.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C.红细胞的功能只是携带运输氧
D.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
AB
17.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B.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a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c可能是肺静脉
AD
三、非选择题
18.判断对错(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血很宝贵,即使是少量献血也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不要随便献血。(   )
(2)静脉和动脉比,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液流动得慢。(   )
(3)心脏的结构中,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心房。(   )
(4)用低倍镜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内体积最大的是红细胞,最小的是血小
板。(   )
B
A
B
B
19.如图甲是人体心脏模式图,图乙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从7到8的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___。
(2)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组成。
(3)请写出下列结构名称的[1]__________;[2]__________。
(4)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均具有瓣膜,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__。(填序号)
体循环
肌肉
主动脉
肺动脉
防止血液倒流
1、3
(6)某人患扁桃体炎,静脉注射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__。
(7)图乙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Ⅰ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气体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右心房
二氧化碳
20.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6%,合理饮食加上适量运动是科学的减肥健身途径。如图是血液流经小肠、骨骼肌等器官的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若过量摄取谷物类,血液流经小肠后,血管④中葡萄糖含量明显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血管③。体内过剩的葡萄糖可转化成脂肪。
(2)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_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骨骼肌。
高于
2
(3)血液流经右心室→[①]____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②→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在肺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肺泡中的氧气完成气体交换后,血管②中流的是________(填“动脉”或“静脉”)血。
(4)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部分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人在运动时动作的协调统一主要靠________系统的调节。
肺动脉
动脉
神经
2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为组织细胞供给养料和氧气,运走代谢废物。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有四个腔,除图1中所示的两个腔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右心房、右心室
(2)由图1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房室瓣关闭,②________瓣打开,血液被压入主动脉。进入主动脉的血液,一部分经过各级动脉到达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另一部分会暂时储存于主动脉中。左心室________时,②关闭,主动脉的弹性回缩使暂存的血液继续流向组织细胞,保证了血液的连续流动。
动脉
物质交换
舒张
(3)据图2分析,表示主动脉的是______,利于其推动暂存血液继续流向组织细胞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

弹性纤维
22.图一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该选择尾鳍色素______的活小鱼,以利于观察。
(2)取出小鱼,用________(填“干燥”或“浸湿”)的棉絮(或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上,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将__________盖在尾鳍上。
(4)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浸湿
载玻片

(5)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像,根据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判断,血管1是________;血管3是________;血管2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3.血液流经遍布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
(1)血液流经图1所示的毛细血管时,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结合,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血液流经图2所示的毛细血管时,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____;血液流经图3所示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最终进入____________,供其生命活动利用。
血红蛋白
静脉血
组织细胞
(2)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
(3)毛细血管内径很小,管壁非常薄且只由一层___________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重吸收
上皮细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