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4 16: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
1
学习目标
2
3
知道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势力的责任感。
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台湾府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设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平定叛乱
设伊犁将军
雅克萨之战
清朝巩固统一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史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清朝通过哪些措施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一面尊崇明太祖,封建其后(分封他的后人),以减少汉族的反感。圣祖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一面表章程朱,尊崇理学(儒学),想唤起汉人尊君之心。 ——吕思勉《中国通史》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学汉制
崇儒学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根据史料结合教材,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②“久为贵国所据”讲的是什么事?
③“今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④请用一句话评价郑成功。
①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②明朝末期,荷兰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③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东宁(台湾)偏隅,远在海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郑经
台湾收复后,关于其归属问题你是否认同郑经的说法?结合史料及课本内容思考,清政府针对此行为是如何做的?
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施琅
清军进攻台湾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台湾正式建省
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
历8个月的交战、围困,郑成功于1662年迫使荷兰总督投降,收复了台湾,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疆,阻滞了荷兰殖民者对中国的侵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的农耕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摘编自《写在国姓爷收复台湾胜利355周年之际》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根据材料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①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加速了台湾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解释】
开台圣王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温故知新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唐朝
元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
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请列举出清朝以前西藏与中原王朝交往的具体史实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结合课本P90-91归纳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顺治皇帝像
康熙皇帝像
雍正皇帝像
乾隆皇帝像
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册封
“达赖喇嘛”
册封
“班禅额尔德尼”
设立驻藏大臣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
目的: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详细规定了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等其他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监督。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根据材料,指出驻藏大臣的地位;思考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目的。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达赖金印
班禅金印
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赖
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须弥福寿庙
金奔巴瓶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温故知新
目标导学四:巩固西北边疆
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汉朝
唐朝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四:巩固西北边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乾隆
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时西北边疆遇到了什么危机?为巩固西北边疆,康熙、乾隆做出了哪些努力?
维吾尔族
回部
蒙古族
准噶尔部
叛乱
夫此山庄,乃我皇祖所建,以柔(怀柔,安抚)远人(外族外邦)之地。
—乾隆《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阅读史料,指出清朝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
通过怀柔政策进一步密切清政府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安定。
目标导学四:巩固西北边疆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四:巩固西北边疆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伊犁将军府
土尔扈特部回归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五:雅克萨之战
背景 17世纪中期, 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 和 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概况 1685-1686年, 两次命令清军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结果 年,中俄双方经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阅读P93页,补充表格内容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时空观念】
沙俄
雅克萨
尼布楚
康熙帝
1689
《尼布楚条约》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六: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
西伯利亚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南至南海诸岛
结合教材内容,在P94的清朝疆域图中画出清朝疆域的八至。
【时空观念】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六:清朝的疆域
【史料实证】
边境一日不宁,内地之民一日不得休息;恩威并重,有时偏恩,有时偏威,采用封爵、给俸、联姻等笼络安抚;从俗从宜,各安其习,注重对蒙、藏、维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尊重,设理藩院。
---摘编自《清文献通考》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体现了清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点?
①册封、设置机构、颁布法规、联姻、战争
②恩威并施、因俗而治
通过清朝对边疆治理措施的学习,对于现在西藏、新疆、台湾出现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态度: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原因:历史证明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国家统一,经济才能进一步发展,只有团结,国家才会更加富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六:清朝的疆域
【家国情怀】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设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
1885年正式建台湾省
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1.(2022年山东临沂)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2.(2022年内蒙古赤峰)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主要研究的地区应是( )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新疆
A
D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3.(2022年浙江宁波)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4.(2022年山西晋中)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