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氓》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0: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1 氓/《诗经·卫风》
离骚(节选)/屈原
3 蜀道难/李白
*蜀相/杜甫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单元写作 古典诗词鉴赏写作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主题
【诗意的探寻】《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品诗歌之美,赏人间风光,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实的重重迷雾之中,仍有诗意存在,而且就在你我的身旁。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珍视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品味诗歌艺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学习运用情景交融、衬托及虚实结合的手法。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了解骚体诗语言特点,学习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了解作者经历及作品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等闲变却故人心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湘夫人、国殤)
汉代——
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文人五言诗(汉末)《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五言之冠冕”
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言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正始文学(正始:魏废帝曹芳的年号) :
代表作家: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杂诗十二首·其二》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
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谢朓、庾信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张若虚(《春花江月夜》)
盛唐:诗仙(李白/越中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诗圣(杜甫/蜀相、登岳阳楼、游夜书怀、阁夜)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孟(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边塞诗派:高适《燕歌行》、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长恨歌》)——诗风: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李凭箜篌引》)(人称“诗鬼”——诗风:诗境诡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据说是由孔子编定的。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简介
据说《诗经》中的诗,都是当时能演唱的歌词。也就是说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体例
体制
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朝廷之音(宫廷乐曲)
宗庙之音(宗庙祭祀)
《诗经》六义
表现
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中国最纯真的爱情诗在两头:《国风》和20世纪。
*这之间的几千年里,儒家礼教控制伦理话语权,“存天理灭人欲”甚嚣尘上。单纯的爱情诗变调为的“怨妇诗”。
*中国爱情诗的起点就是婚姻的死去,西方爱情诗的死去正是婚姻的到来。
中国的爱情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浪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
描写爱情的诗句——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邶风·静女》
闲雅活泼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娴淑美满
贤良美好
神秘缥缈
《氓》中的女主人公又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爱情,一直都是美好的吗?
如懿读《氓》:
“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凉薄之人,如何偕老?”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题目解说
补充:古代百姓的称谓:
布衣、黔首、黎民、庶民、苍生、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它是《诗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
“氓”:民,男子。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说文》:“氓,民也。”《毛传》同。 本义为民,百姓。又指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蚩蚩:一说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笑嘻嘻的样子。
布:货币。一说布匹。本义为棉、麻、葛等织物的通称。
贸:买,交易,交换。
匪:通“非”,不是。同源字:非,匪,微。
即:就。象人就食之形。
谋:指商量婚事。
子:你,先秦时表尊称。
涉:渡。
至于:直到;今义:递进关系连词。
愆:本指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将:请,愿。
无:通“毋”,不要。
以为: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三书
——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
——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也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
亲迎:俗称“迎亲”,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礼记·坊记》说过“男女无媒不交。”结婚要合礼有媒。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
诗中第一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就是女主人公提醒男主人公赶快找个好媒人来自己家提亲,这便合了纳采之礼。
第二章写道“尔卜尔噬,体无咎言”,暗合婚姻六礼中的问名、纳吉之礼。诗中虽然只提到纳吉之礼,但问名与纳吉之礼密不可分,如若进行纳吉之礼,则问名之礼必已先行之。
第一章最后一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合婚姻六礼中的请期之礼。
第二章最后一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便合了婚姻六礼中的纳征与亲迎之礼。
《氓》中,这对青年男女虽然早已私下定情,但女主人公仍然暗示男主人公找位媒人来提亲。不仅是《氓》,《诗经》中许多其它诗篇也反映了媒人的重要性。
乘:登上。甲骨文=(大,人)+(木,树杈)
彼:指示代词,那。
垝垣:倒坍的墙壁。垝:倒坍。垣:矮墙。
以:目的关系连词,来。
复关:借代手法,以人物的居住地代人物。
涕:眼泪。
既:已经。
载:又,且。
卜:用龟甲占卜。
筮:用蓍(shī)草占卦。
体: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咎:不吉利。
以:介词,用。后一个介词,把。
贿:财物,指嫁妆。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其:代词,它的
沃若: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于嗟:感叹词。于,通“吁”。
食:动词,吃。它还可表“吃的东西,粮食”意。另外当它读作sì时,意为“供养,给……吃”。
与:连词,和,跟,同。
耽:迷恋,沉溺
犹:尚且,还。
说:通“脱”,解脱。
这一句运用的什么手法来写痴情女子和年少男子的爱情?
桑之未落
①年轻的姑娘们
②男子的钟情
③新婚的幸福生活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比兴
象征、比兴
以兴起,引出观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婚变: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手法: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陨: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徂:到,往。
三:古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泛指多次。
食:本义为“吃”,此处引申为“过着”。
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浸湿。
帏裳:围着车子的布幔。
爽: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贰:不专一,指变了心。
罔:无,没有。
极:准则。
二三:三心二意。
桑之落矣
①面色枯黄的娘子们
②男子的移情别恋
③新婚的幸福生活消逝
婚变: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手法:比、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一句运用的什么手法来写痴情女子和年少男子的爱情?
象征、比兴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义。下面的“静言思之”的“言”用法相同。
既:已经。
遂:满足,实现。
至于:达到……地步。
咥:笑的样子。
其:代词,他,他们。
静:静下心来。
之:代词,代这件事。
躬:自己,自身。
悼:伤心。
为:作为。
靡:没有,不。
室:指家务。
劳:劳作。
夙:早。
兴:起来。
寐:睡。
朝:一天。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之:助词,的。
宴:欢乐。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信誓:真挚的誓言。
旦旦:诚恳的样子。
思:想。
其:代词,你。
是:指示代词,这,指代誓言。
思:思想,考虑。
已:止。已焉,到此为止。
及:和,与。
偕:共同,一起。
怨:怨恨。
则: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隰:低湿的地方。一说是水名,即“漯(tà)水”。
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为“总角”。这里是借代,指代少年时代。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
幸福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情节
感情基调
追忆
哭诉
诗经·氓
诗歌意象理解:《氓》诗中三处写淇水有何意味?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强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沉醉爱河
心如帷湿
回头是岸
①处渡过淇水他们定下了婚期,淇水见证了他们的欢乐时光。
②处她被遗弃了,作为弃妇,她又见到了淇水,勾起了回忆,令她不能自已。内心无比伤心。
③处可见她并不是软弱无能的人,不靠男人也能活着,最后她坚强起来,表达了她决绝的态度,令人敬佩。
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淇水这一意象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诗歌中借淇水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
你能从这首诗对氓称呼的变化感受到什么?
氓:介绍身份,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恋爱称“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表示尊敬,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婚前称“尔”: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关系亲密,更为亲昵,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
婚后称“士”:指未婚男子,是通称。婚变之后称呼丈夫,更冷静、客观,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被弃称“其”:已心灰意冷,两人仿佛毫无关系
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
女主人公

“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二三其德”
“至于暴矣”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心情急切、热烈
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婚前:生活幸福
婚后:受尽屈辱
热情、温柔、纯真。
刚烈,认识清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婚前
婚后
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鲍鹏山《美丽〈诗经〉》
请结合女子的形象,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1)作为恋人:温柔体贴、率真痴情。
依据“送”“将”“乘”“望”“泣涕”“耽”等可以看出这个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纯真痴情、热情活泼。
(2)作为妻子:勤劳能干、隐忍重情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等说明女子安于贫贱、吃苦耐劳。
(3)成为弃妇:清醒刚烈、坚强自尊
从“亦已焉哉”看出女子冷静理智、坚强果断。
(4)作为女性:容貌美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写这个女子美丽的容貌,这里用的是比兴的写法。
《氓》中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手法:以“有岸”“有泮”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兴:以”桑”“鸠”等自然界事物引出感情生活。

以“桑”设喻
“其叶沃若”比喻 ①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男子的钟情
③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其黄而陨”比喻 ①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男子的始乱终弃
③爱情的消逝
(1)结构上:
①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②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③所插入的比兴句起了暗示作用,暗示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2)内容上:
①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②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3)表达效果上:
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虫儿飞》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云南民歌
起兴手法。
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主人公的情感。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陕北民歌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
——《崖畔上开花》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民歌
比兴手法。以“树梢、树枝、树根”的亲密关系的不可分离引出山、水与人的关系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重章叠句
《氓》中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
1、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于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么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责任在于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与她成婚。婚后的她年老色衰,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3、根本原因是当时封建社会父权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一女不事二夫 男尊女卑观念 社会伦理道德观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靠姿容来维系的婚姻,必然是一场空梦。
我们的爱情观?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
舒婷
不依附
不单恋
不一味付出
人格平等
相互尊重
心灵相犀
同甘共苦


勇敢
尊重独立性
保持独立
思想共鸣
结论:
一、无论多爱一个人,永远不要失去自我,应当保持自已的个人魅力。
二、每个人都必须不断生长,才有保持独立人格的权利。
三、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
四、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而不是任何外在的条件,如此,才不会把婚姻作为变现的手段。
总之一句话:
独立的人格、经济与个性魅力是我们应该一生保持的。
  假设文中男女主人公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请同学们假设自己的身份(可以是家人、好友、陌生人等)
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请写一封信
溯 水 而 上
——夜读《诗经》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而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凉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快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 ——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中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