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回延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回延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5 11: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 回延安
第一单元
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东山的   (méi zi)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米酒油馍(  )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3)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    (yǎn kuàng)里转。
·
·
糜子
yóu mó
眼眶
2.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写出
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  。
(2)延安人独特的衣着:  。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
(4)延安人待客的方式:  。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解析:
(1)“搂”“抱”都有用手臂围住的意思,但“搂”更有力度,写尽了诗人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用“绕”不合语境。故选“搂”。
(2)“扑”,更能表现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而“靠”的感情不如“扑”强;“扎”带有撒娇的意味,不合语境。故选“扑”。
3.下列各组词语填入诗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定宝塔山。
(2)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在亲人怀……
A.抱  扑 B.搂  靠 C.绕  扎 D.搂  扑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
萦的地方。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骆驼祥子》,感触很多。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
局的重要条件。
D.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解析:
B.语序不当,应是先“阅读”后“讨论”,把“讨论”与“阅读”调换顺序;
C.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
D.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或将“忌”改为“记”。
A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回延安》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叙事诗,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
C.《回延安》一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
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
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解析:《回延安》是抒情诗。
B
阅读《回延安》第一、二章,回答问题。
6.请给每章拟一个小标题。
7.赏析语言。
(1) 赏析诗歌第一章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
么样的表现力?
·
6.请给每章拟一个小标题。
答案示例:
第一章: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第二章: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7.赏析语言。
(1) 赏析诗歌第一章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珍爱之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动词的作用。诗人“抓”“贴”的是延安的土,“搂”的是延安的宝塔山,“扑”的是延安亲人的胸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做梦都想回到的延安,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情非常喜悦、激动。
7.赏析语言。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答案示例:此句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首先判定修辞,然后结合内容来作答。诗人把“自己”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解析: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其在诗篇中的位置。在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十里铺送”指的是当年欢送,“柳林铺迎”指的是今日远迎,一送一迎,体现了延安人民的深情。“回家中”自然引起下面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9.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按照诗歌《回延安》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
要求。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
重回延安,贺敬之表达思念之情
解析:仿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结构相同,对应字的词性相同。就本题而言,还要结合诗歌《回延安》的内容作答。
10.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解析:本语段主要介绍诗歌如何把握节奏。②句提出“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应为首句;③句中的“总之”说明该句应为最后一句;①句中的“另一种”对应⑤句中的“一种”,故①在⑤后;⑥句在语义上紧跟④句,所以⑥在④后。故顺序为②⑤①④⑥③。
B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天游,不断头
高宝军
①走进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就像走进了民歌的世界、信天游的海洋。
②你听,山梁梁、沟洼洼、脑畔上、硷畔外、场院里、锅台前,处处有歌声;你看,放羊的、打场的、耕地的、送粪的、烧砖的、绣花的,个个是歌手。歌手不分老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歌唱不论时日:年初唱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又开口。
③这个圣人布道偏遗漏的偏僻山区,这个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独特地域,由于地广人稀的居住环境,多旱少雨的自然气候,荒凉瘠薄的土地条件,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是:吆驴赶马搞驮运,背井离乡走口外,长年累月当长工……那单调苦焦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以歌抒发情感的习性。那苦中带乐的腔,唱中带哭的调,酸中带甜的词,豪中带野的味,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质朴、粗犷和热情全都表露了出来,真乃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
④年龄不同,歌声也不同。中年男人的歌中多豪迈,开口有英气,行腔走流云:“一亩高粱打八斗,碾碎高粱酿好酒。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逃不脱酒的手。”中年妇女的歌中有柔情,歌从口中出,情在心上流:“腊月里冻冰正月里消,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水上漂呀水上漂,想起我的丈夫好心焦。”
⑤但这些都不是唱民歌的主力,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多情,主打歌自然是情歌。情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真实,但也有诙谐夸张的,这些情歌通俗而不粗俗,大胆而不出格,形象逼真,神韵无穷。男的看上女的,眼里看,心里想,嘴里就会自然地吟唱:“二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好像水上漂”“你穿个红袄袄硷畔上站,把我们年轻人心扰乱”。女的看上男的,口里不说,歌声在心底油然而起:“马里头挑马一扳手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⑥陕北民歌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柔如春江水,劲似梁上风,乐时冲天笑,悲来动地哀。“打碗碗花儿就地开,有什么心思咱慢慢价来”,多么细腻的感情;“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一月里满,受的是牛马苦啊吃的是猪狗饭”,多么有力的质问!
⑦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高原,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说不清。除了情歌、小调之外,还有很多歌和劳动紧密相连,扭秧歌老汉唱的秧歌腔,送神鬼巫神唱的祛病调,犁地时农人唱的回牛曲,工地上民工唱的号子音,一样样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一首首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听得不会唱歌的人也不由得跟着哼几声。
⑧陕北民歌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歌,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她曾和人民军队胜利号角一起,从陕北高原出发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随着新中国的影响,她已和五星红旗一起,漂洋过海,传遍七大洲、四大洋;随着华夏文明的振兴,她将和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一道,从现在走向将来!
⑨唱不完、听不厌的信天游呀,永远回荡在家乡陕北的山沟沟、峁梁梁,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上。
(有删节)
11.结合全文,概括信天游民歌的特点。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3.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引用具体的民歌?试阐述理由。
14.结合文意,说说文章标题《信天游,不断头》的含义。
15.有人认为陕北民歌虽然曲调优美,但内容太土,没法与流行歌曲相比,你是否
同意?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①抒情性强。②大多为情歌。③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教育意义。④形式多样。⑤风格明快、直爽质朴。
11.结合全文,概括信天游民歌的特点。
解析:阅读全文,找出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如根据“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以歌抒发情感的习性”“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质朴、粗犷和热情全都表露了出来”“主打歌自然是情歌”“陕北民歌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说不清”等句子概括其内容、情感、形式和风格特点。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陕北民歌的情韵寄托于生动的物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陕北民歌情意深长的特征,韵味十足,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解析:首先应选取赏析角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和对偶(“一样样……飘白雪”)的修辞手法,然后据此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以及所用修辞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
⑦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高原,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说不清。除了情歌、小调之外,还有很多歌和劳动紧密相连,扭秧歌老汉唱的秧歌腔,送神鬼巫神唱的祛病调,犁地时农人唱的回牛曲,工地上民工唱的号子音,一样样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一首首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听得不会唱歌的人也不由得跟着哼几声。
13.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引用具体的民歌?试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大量引用具体的民歌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更直观地展现出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使文章的内容生动、形象、具体,中心也更加突出。
解析:引用具体的民歌,体现出陕北信天游民歌的内容、情感、形式和风格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陕北民歌,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4.结合文意,说说文章标题《信天游,不断头》的含义。
答案示例:①指信天游是陕北人民生活中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与人民的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将代代传唱下去,不会中断、消失。②信天游融入了中华灿烂的文化历史内容,随着中华文明的振兴,它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随之传遍世界。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不断头”为“不中断、不消失”的意思。据此结合全文分析可知,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情感表达的方式,会代代传唱下去;二是信天游会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5.有人认为陕北民歌虽然曲调优美,但内容太土,没法与流行歌曲相比,你是否
同意?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不同意。由于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陕北民歌形成了源自生活、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广泛深入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流行歌曲的内容也是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两者只是在曲风上有所不同,内容上是相通的。甚至,有的流行歌曲本身就起源于陕北民歌。
解析: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文章中信天游的特点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6.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以“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
活动形式三: .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
解析: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口号,要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可引用名言,也可自拟,符合“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的活动主题即可。
点拨:标语的拟写要求
(1)必须紧扣主题;(2)语言要简洁、生动;(3)最好采用对偶句式,或化用(引用)古诗词名句、俗语等。
(2)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以“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
活动形式三: .
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请革命老前辈做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解析: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比赛等,不论设计哪种形式,作答时都必须围绕“感受延安精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