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美丽的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并不陌生,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觉得有些浅,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对于内容的理解较为容易,但是在学习中感悟虚实结合的手法相对较难。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蜷腿、填满、橱窗”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和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阅读方法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致力语文素养的形成。要注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一.激趣导课,引入新知。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力求简明扼要。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并不陌生,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它长大的。所以在导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的一篇传世之作,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部经典童话作品。”
作者简介
安徒生:丹麦童话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代表作《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等。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他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在导入新课之后,我直接问学生“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在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适时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准确、完整,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大年夜(圣诞节的晚上)
地点:大街上
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
主要内容: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二.自主阅读,研学新知。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深刻解读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点与兴趣点,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所以,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问学生:“通过读书,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最初的真实的感受,通过读、圈、画、议主动求知,自己学会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我让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并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在理解“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时,让学生抓住“赤着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等关键词语,感受小女孩非常寒冷。
再联系上下文、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感受“我们在大年夜里会怎样?但是小女孩又怎样?”从而感受到家对于我们是幸福、温馨的港湾,但是她的家里没有欢乐、没有爱。她有家不能回,是对么的可怜。
三、讨论交流,以导促学。这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
如:在让学生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随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议论纷纷,还要有孩子们的书声琅琅。这节课,我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老师创设情景读。
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内合作学习相关语句。
结合课文说一说小女孩的当前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你从中有什么感悟?(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天气.家庭环境如生活.社会环境如人情的冷暖。)
1 天冷极了,下了雪,又快黑了。
2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 ,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3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4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5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一个硬币。
全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在学习小女孩的5次幻想时,这样提问“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然了火柴?在一次次的火光中,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适时小结,“这种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写作方法,就叫做“虚实结合”。幻想越美好,现实就越残酷,安徒生就是用这种美好的幻想,衬托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可怜与无助,突出了她悲惨的命运。”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看到的东西
希望得到
原因
大火炉
烤鹅
温暖
吃饱
冻僵
饥饿
圣诞树
节目的快乐
孤单
奶奶
被疼爱
爸爸的冷漠
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生活悲苦
特别是后两次幻想是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通过让学生体会感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
联系小女孩的生存环境和她的五次幻想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
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以此为结尾是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在学习课文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语文素养。
在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同学们,人们不知道,你知道吗?你读懂了吗?我知道她曾经( ),我知道她曾经(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解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后的小练笔写几句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延伸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课下小练笔
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心中。假如穿越时空,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