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件+智能演练(含答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件+智能演练(含答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12 22:34:48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栏目链接1.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各自的产物。(难点)
2.分析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重点)
3.掌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自主
学习一、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主要场所——________:
二氧化碳和水多种酶 彻底氧化分解 线粒体嵴 表面积  酶 栏目链接(3)过程: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内膜葡萄糖 丙酮酸、水 栏目链接(续表)
 少量能量 H2O、ATP  栏目链接(4)有氧呼吸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特点:
①必要条件:有______参与,________催化。
②过程特点:能量是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 。
(6)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________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彻底氧化分解氧 多种酶 逐步释放的 1 161 栏目链接二、无氧呼吸
(1)类型:对于微生物而言,根据产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发酵和乳酸发酵。
(2)两种类型的比较:
酒精 栏目链接 乳酸细胞质基质 [H]+丙酮酸 酒精+CO2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连线]
栏目链接要点
探究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
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有氧呼吸图解
栏目链接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4.能量产生与去向
约1 161 kJ→38 mol ATP→
生命活动其余→热能散失(59.55%左右) 栏目链接5.总反应式:(箭头表示反应物中各元素的去向)
栏目链接6.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还是酒精,与细胞内的酶有关,最终是由细胞的遗传性决定的,一种生物的无氧呼吸方式只能是其中一种。
2.无氧呼吸分解不彻底,是指产物中仍有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酒精和乳酸,仍有较多能量贮存在这些分子中未能释放出来。
3.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4.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特别
提醒 栏目链接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与线粒体无关。
6.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先出现原核细胞而后出现真核细胞,即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栏目链接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除了温度、氧气外,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生物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别
提醒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题型1 有氧呼吸的过程 例1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栏目链接名师点睛:(1)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2)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栏目链接解析: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气参与的情况下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同时产生大量的[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入的氧而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ATP。从C6H1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答案:D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1.有人利用小球藻做了下列实验,开始时各试管中小球藻的数量相同,请回答:
栏目链接(1)实验装置中的生物,具有细胞器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在快速繁殖时,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B、C两试管中小球藻密度更大的是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条件。
栏目链接答案:(1)酵母菌、小球藻
(3)B B 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 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
(4)有氧 无氧 栏目链接题型2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例2 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栏目链接名师点睛:(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①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②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③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 栏目链接解析: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O2含量低,有氧呼吸强度降低。
答案:A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栏目链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答案:D
栏目链接本课总结
一、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二、要点回顾
1.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栏目链接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
?达标练习
1.(2014·广雅高一检测)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中不生成(  )
A.ATP      B.CO2
C.三碳化合物 D.乳酸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三碳化合物)和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和CO2,所以无乳酸生成。
答案:D
2.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照实验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产物不同,即酒精和CO2构成对照实验
C.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无对照实验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解析: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某种因素是指反应条件,即有氧和无氧条件构成对照,而非产物的对照;只有对照实验才能准确说明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没有对照实验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答案:C
3.运动会上有些项目被称为有氧运动,如马拉松;有些运动被称为无氧运动,如百米赛跑,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运动前是否需要吸氧
B.运动后是否需要吸氧
C.运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
D.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不同
解析:有氧运动主要是有氧呼吸参与能量供应,而无氧运动所需的能量无氧呼吸提供较多。
答案:D
4.测定下列哪项可简便且准确判断贮存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的生成
B.有无水的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有酒精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无氧呼吸,但无法推测其是否也进行了有氧呼吸。有水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无法推测其是否也进行了无氧呼吸。无论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消耗有机物。若无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若O2消耗量等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应
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
D.细胞呼吸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解析: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缓慢燃烧的过程。
答案:D
6.
示为测量动物呼吸的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KOH溶液。此装置可测量动物(  )
A.放出的CO2量
B.放出的O2量
C.吸收的CO2量
D.吸收的O2量
解析:动物呼吸吸收O2,产生CO2,由于CO2被KOH溶液吸收,故该装置测量的是瓶中O2的减少量。
答案:D
?提升练习
7.(2014·佛山一中检测)(多选)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
呼吸,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甲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乙瓶
B.甲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乙瓶
C.甲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乙瓶
D.实验结束后,在乙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
解析: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需要设置无氧条件,同时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CO2,因此装置中要将甲锥形瓶密封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干净后再连通乙瓶,保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答案:ABD
8.
(2014·珠海高一检测)(多选)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解析: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气球内气体总量不变,液面不变;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气球内气体的总量增加,液面会上升。若改变烧杯内水的温度,可以进一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答案:ABD
9.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图是控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此装置要排除空气中含有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最终检测到的是酵母菌有氧呼吸所产生,因此在A瓶中应加入NaOH溶液,吸收通入气中的所有CO2。
答案:NaOH溶液 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瓶中应装入澄清的石灰水,目的是检验甲装置中的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产生CO2。
答案: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CO2的产生
(3)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
解析:甲装置中由B瓶连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则不能很好地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
(4)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控制无氧环境,因此应将D瓶密封一段时间,让瓶内的酵母菌将瓶中氧气消耗干净,保证形成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
答案: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课件30张PPT。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 栏目链接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2.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重点、难点)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自主
学习一、细胞呼吸概念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________ 。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
①代谢类型: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是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其他产物ATP兼性厌氧菌  栏目链接②细胞呼吸方式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______,以此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产物检测:
不同使澄清的石灰水蓝 黄重铬酸钾溶液酸性 灰绿色  栏目链接(3)实验假设:
①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CO2和水无氧呼吸CO2和酒精 栏目链接2.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取20 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______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 mL)和锥形瓶B(500 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 mL质量分数为5%的________溶液。
(2)组装实验装置图并进行实验:
①有氧条件下装置,如图甲。
两葡萄糖  栏目链接NaOH溶液 澄清的 栏目链接石灰水②无氧条件下装置,如图乙。
澄清的石灰水 栏目链接③将上述甲、乙两装置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10小时。
(3)观察CO2的产生: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________的情况。
(4)检测酒精的产生: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和2。
②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 mL,分别注入试管1和2。
③分别滴入0.5 mL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匀。
(5)实验现象及分析:
变浑浊 栏目链接灰绿色释放的 CO2多,无酒精产生释放的CO2较少,同时有酒精产生 栏目链接(6)写出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________。
②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
③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________,还产生少量的________。
细胞呼吸二氧化碳和水酒精二氧化碳 栏目链接要点
探究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场所
1.概念
细胞呼吸就是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因为生物体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都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就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而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量释放并且生成高能化合物ATP的过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它们只有在被氧化成更为简单的有机物或者是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才能部分或者全部地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维持体温,更重要的是有部分能量储存在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从而成为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货币”。
栏目链接2.呼吸作用的场所
主要是线粒体,还有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的结构
双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了内膜的面积),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内膜和基质中都含有许多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栏目链接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控制实验变量
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氧气。图A为有氧呼吸,图B为无氧呼吸。
特别
提醒 栏目链接2.实验结果
(1)CO2的放出情况:A、B两组都有CO2的产生,但A组产生的 CO2更多。
(2)酒精产生的情况:A组没有酒精的产生,B组产生了酒精。
3.实验结果所说明的问题
(1)A、B组都有CO2的产生说明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
(2)从CO2产生的多少及有无酒精产生的情况,说明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方式不同,所以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栏目链接(3)从A、B组的产物来看,说明了——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物有CO2 (还有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有CO2和酒精。
4.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二氧化碳、酒精的检测方法
(1)CO2的检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以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3)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实验。
栏目链接实验注意事项:在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式时,酵母菌培养液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使酵母菌将瓶内氧气消耗完。特别
提醒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题型1 细胞呼吸的实质与方式例1 人体的代谢终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场所是(  )
A.组织内   B.线粒体内
C.核糖体内 D.细胞质基质内
名师点睛:根据细胞呼吸物质变化的数量关系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1)依据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栏目链接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2)依据酒精和CO2生成量判断:
①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酒精量<CO2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有氧呼吸。
栏目链接解析:人的骨骼肌在暂时缺氧时虽然能进行无氧呼吸,但其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在第二阶段产生,水在第三阶段产生。这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完成。
答案:B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1.种子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情况下,进行呼吸的过程中都产生(  )
A.酒精    B.磷酸
C.丙酮酸 D.乳酸
答案:C
栏目链接题型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例2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栏目链接(1)由图可知,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与空气隔绝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呼吸产生________。
(2)为什么发酵过程要对温度进行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乙图中右侧小试管中装有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会________。
(4)若要检验酒精的生成,是否需要补充其他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名师点睛:无氧呼吸的生理意义:1.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1)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2)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3)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 2.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如表皮细胞,红细胞及视网膜等,由于无线粒体,故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供能。 栏目链接解析:酿酒过程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为了加快发酵周期往往先提供有氧环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增加数量,然后再密闭使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为了加快进程还要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酵母菌无氧呼吸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产生二氧化碳,可分别用重铬酸钾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1)有氧 无氧 酒精
(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3)变浑浊
(4)不需要,可在反应之后取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用橙色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验是否有酒精生成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  )
A.1/3 A摩尔  B.1/12 A摩尔
C.6A摩尔 D.3A摩尔
答案:D
栏目链接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达标练习
1.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和水消耗的场所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② C.②③ D.③③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分解为CO2和[H],故CO2产生和水消耗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D
2.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形成在(  )
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三个阶段都产生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故D项正确。
答案:D
3.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D.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的ATP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彻底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有氧呼吸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答案:C
4.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除了需要适宜的湿度外,还应保持(  )
A.低温、高氧 B.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 D.高温、低氧
解析:为了减少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必须降低呼吸作用,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使呼吸作用减弱。在低氧状态下可以使呼吸作用达到最低,使有机物分解最少。
答案:B
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D
6.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容器中O2减少24 mL就等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为24 mL,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出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等于其产生的CO2量,这样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4 mL,容器中CO2增加量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48-24=24(mL),那么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24/2)/(24/6)=3。
答案:D
?提升练习
7.(多选)(易错题)
一位学生将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该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速率的变化
D.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
解析:由于瓶内酵母菌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所以保温瓶中的温度会变化,而且可以用温度计衡量温度的变化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速率的变化;保温瓶中氧气的浓度可以影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还是两种类型的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所以不能用酸碱指示剂加以区分。
答案:BC
8.(多选)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细胞质基质
答案:BD
9.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________;将该气体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浑浊。
答案:CO2 澄清石灰水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________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煮沸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________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答案:死亡种子中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未灭菌的试管内壁的菌类;操作过程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的菌类;铁丝网上的菌类;种子表面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