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做题。
风趣的陈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他给工商界人士演讲,讲桌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②在一次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在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之后,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拿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③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您为什么要用空白的稿纸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有删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出口成章:_____________ 侃侃而谈: 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修饰语。
( )的茶具 ( )的幽默 ( )的笑声 ( )的言辞
3.读句子,理解人物风趣的语言。
(1)“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陈毅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_________
4.文中的陈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A.机智勇敢 B.幽默风趣 C.宽容大度 D.热爱祖国
5.想一想下列人物会说怎样的反语,以体现幽默风趣。
笑笑今天上学迟到了足足二十分钟,王老师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现代文《十根手指》(佚名),完成习题。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崔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扫起来。头疼了,它就揉揉;腿酸了,它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一天,两天 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
(2)服侍: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作用。
9.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来的手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B.凡事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三、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跟他开玩笑:“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他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为秃头而感到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露声色:_____
聪明透顶:_____
1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
14.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的( )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 )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15.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语言幽默感的有( )(多选)
A.批评家不给歌德让路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说:“我恰好相反。”
B.牛顿请朋友吃饭时去工作,回来时朋友已经吃完,他看到骨头说:“原来我已经吃过了。”
C.陈毅看书的时候,母亲送来馒头,他看书入神竟然蘸着墨水吃起来,被母亲发现后笑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D.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我指给您看看。”
四、阅读。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就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后来爷爷告诉我:“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为什么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看着被捅下的蜂窝和马蜂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有删改)
16.爷爷后院最壮观的是什么?( )
A.鸟儿 B.蝶儿 C.虫儿们 D.马蜂窝
17.文中捅马蜂窝的人是谁?( )
A.“我” B.妹妹 C.奶奶 D.爷爷
18.“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这句话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侧面描写 D.心理描写
19.“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A.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敬佩。
B.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不解。
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有余悸。
D.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存仇恨。
20.仔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请联系文章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小古文,做题。
晏子使 楚(节选)
①晏子使楚。楚人以 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 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 更道,从大门入。
②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 三百闾 ,张袂 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乎?”晏子对曰:“齐命使 ,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 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 使楚矣。”
(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注释] ①使:出使,被派遭前往别国。②以:因为。③短:与“长”相对,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④延:引进,迎接。⑤俟(bìn)者:为主人接引宾客的人。⑥临淄:齐国的都城。⑦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⑧袂(mèi):衣袖。⑨踵(zhǒng):脚后跟。⑩使:使臣。 主:主张,这里是规炬、章程的意思。 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 直:只,只好。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傧者更道。( ) 张袂成阴。( ) 何为无人。( ) 齐命使。( )
2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按要求画出来。
(1)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人在大门门的旁边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用“——”画出来)
(2)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用“ ”画出来)
24.“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下列对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告诉楚人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入。 B.楚国不是狗国,不能走这个狗门。
C.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入,就是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D.要从狗洞进人,贬低楚国。
25.文中画“ ”的句子是晏子说的话,他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为设果( ) ②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7.给下面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孔君平诣其父 ( )A.拜访 B.(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A.表示 B.给——看
28.根据语境填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来的是李先生,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
29.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不慌不忙地谈着。 2. 精美 恰到好处 轻松 机智而风趣 3. 讲桌上名贵的摆设没必要,会议要一切从简。 讽刺那些认为讲话一定要用稿子的形式主义。 4.B 5.“笑笑,你今天来得真早啊!早读刚刚结束。”
【解析】1.考查词语解释。
出口成章: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这里指陈毅文思敏捷,不用稿子。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这里指陈毅演讲从容不迫、有风度。
2.考查提取关键词。
根据第①段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他给工商界人士演讲,讲桌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可知是精美的茶具。
根据第①段句子“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可知是轻松的笑声。
根据第②段句子“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可知是恰到好处的幽默。
根据第③段句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可知是机智而风趣的言辞。
3.考查理解句子。
(1)“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这里陈毅用风趣的语言以自己弄坏赔偿不起为由,提出撤掉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要求一切从简。
(2)“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陈毅明明习惯了不用稿子发言,这里的意思是嘲讽必须要拿稿子的形式主义。
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题目“风趣的陈毅”,文中第①段句子“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第②段句子“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第③段句子“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都可以看出衬衣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故选B。
5.考查开放性试题。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例:“笑笑,你今天来的真早啊!太阳才日上三竿”。
6. 本文中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安安心心守本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本文指侍候,照料的意思。 7.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例如:脸脏了,它们要求擦;肚子饿了,它要去做饭。 8. 过渡 承上启下 9.灰头土脸 鼻青脸肿。 10.不合心,不懂我。 11.A
【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默默无闻:形容没有名声,不为人们所知道。在文中指手指不图名利,安安心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服侍:侍候;照料。在文中指其他器官都得被侍候着,照顾着。
7.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心句的辨析与理解。
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为中心句,本段者是围绕“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来写的,这句是总写,后面分写,具体描写了十指是如何“勤劳能干,贴心懂事”的,
在具体描写十指是如何“勤劳能干,贴心懂事”的时举了很多例子:“如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
8.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作用。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照应前文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我却不明白它的好”引起下文我不爱护手指的内容。所以这个句子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9.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作用。
结合此句回答: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体现手指惨状词语如:灰头土脸鼻青脸肿。
10.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作用。
结合“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可知请来的手的问题是:不合心,不懂我。
1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结合全文可知,手指对我们很重。我们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用到手指,所以我们要爱护手指。
故选A。
12. 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说话和表情流露出来。 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文中指报纸主编说自己非常聪明。 13.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14. 议长的一句话不但解决了拐杖的放置问题,也化解了尴尬。 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问题,既化解了尴尬,又做了有力回击。 对比 秃头 15.ABC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不露声色,意思是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结合“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理解即可。
聪明透顶,意思为词语意思是有着无人能及的聪明才智。结合“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理解即可。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可从文中第一段找出答案,爸爸不知道迈克尔 乔丹的电话,但是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体现出了儿子的幽默。
故答案是: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因为乔丹的电话爸爸并不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对比手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1)结合文中第三、四段议长让提议者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和伏尔泰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的事情进行概括即可。
(2)“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幽默与讽刺进行对比,写了两个人对待秃头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短文通过真实的论证了生活中幽默感的重要性,论证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ABC都机智回应对方的话语,体现了幽默感;D项只是阐述,没有体现幽默感。
故选ABC。
16.D 17.A 18.B 19.A 20.读出了作者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后悔和自责,以及对那一窝马蜂的担忧。 21.“我”是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听了奶奶的话后便忍不住去捅马蜂窝;“我”也是一个善良、热爱小动物的孩子,虽然捅马蜂窝被蜇了,但当得知马蜂也不能活时,非常自责、后悔。
【分析】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可得出答案。
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七段“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可得出答案。
18.考查描写手法。
这句话中“脱、盖、露、绑”都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
19.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真像一个英雄”可知这是“我”把马蜂比作英雄,这是“我”对马蜂的敬佩。
20.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担忧。“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可知这是作者后悔破坏了马蜂窝,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后悔和愧疚。
21.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六段“我”捅马蜂窝的行为可以看出“我”淘气、顽皮。第十、十一段“我”对马蜂充满愧疚,对捅马蜂窝的行为可以看出“我”善良、热爱小动物。
22. 改,改变 张开 怎么 派遣 23.(1)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然则何为使子乎? 24.D 25.说楚王是没有德才的人
【解析】22.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傧者更道:迎接宾客的人带着晏子改从大门进入。更:改,改变。
张袂成阴: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住天。张:张开,展开。
何为无人: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何:怎么,为什么。
齐命使:齐国派遣使臣。命:派遣。
2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及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结合语境,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语句通顺。
(1)短:身材矮小;侧:旁边;延:引进,迎接。
故文中句子为: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然:既然;何:怎么,为什么;使:使臣。
故文中句子为:然则何为使子乎?
24.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对全文的释意,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然后给出正确的判断。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意思是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入,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如果然晏子从狗门进去,就是承认楚国是狗国了。
D.句子写了晏子不愿意从狗洞进去,故错误。
故选D。
25.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及拓展。
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这句话是回答楚王说的“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既化解了楚国对自己的侮辱,又借机侮辱了楚国,说楚王是没有德才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26. wèi yìng 27. A B 28.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29.他没有直接生硬地直接反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解析】26.本题考查字音。
(1)为字的意思是帮、替、给。 读音为wèi。
(2)儿应声答曰,yìng,表示回答,接受,顺着。
2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1)“孔君平诣其父。”出自《杨氏之子》句意: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的意思是拜见。因此选择A。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因此选择B
2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李先生的姓氏,妙用词语回答,如:未闻李树是夫子家树。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