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一、书写(共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fáng liáng miǎo máng zào yì sāo yǎng
qín shòu luó sī niǔ kòu zēng wù
二、选择题(共10分)
2.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琴弦 (xuán) 轧伤 (zhā) B.家禽 (qín) 薄弱 (báo)
C.胚胎 (pēi) 秽物 (suì) D.爱憎 (zēng) 痒 (sāo)
3.下面句子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A.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时代) B.孔君平诣其父(诣:造诣)
C.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D.孔指以示儿(示:给……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里的风光依旧很迷人。
B.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C.青山绿水风光好。
D.但凡过路的人,都要停下浏览这儿的风光。
5.下列情形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他提到自己的父亲,动情地说:“令尊总是告戒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
C.宾馆经理对员工们说:“我们要用心为客人服务。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他说:“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6.课文欢乐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聪慧的孩子
B.《手指》中,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们看到手指各具特点
C.《童年的发现》中,小作者因为老师误会了他的笑而耿耿于怀,借文字发泄不满
D.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不同于低俗的搞笑
三、填空题(共17分)
7.辨字组词。
弦( ) 窃( ) 扭( ) 轧( ) 剃( )
眩( ) 窈( ) 纽( ) 扎( ) 涕( )
8.根据提示,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费力的事大拇指做,( )的事却轮不上他。
(2)很多事食指是主干,中指只在旁略为( )而已。
(3)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一点( )的感觉也没有。
(4)我学会了在青青的草地和( )的湖面上盘旋,湖水一点也不浑浊。
9.将下列画线的句子替换为四字词语。
1.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一次又一次地看个仔细。( )
2.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截了当,干脆爽快的强硬的线条。( )
3.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地笑出了声音。( )
4.他永远不受外物的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 )
5.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运转自如。( )
10.积累填空。
1.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可以从“________”看出来;他反应很敏捷,可以从“_________”看出来;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可以从“___________”看出来。
2.读了《手指》一文,大拇指让我联想到__________的人,食指让我联想到__________的人,中指让我联想到__________的人,无名指和小指让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的人。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名言。
做人要助人为乐,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正所谓“________,_______”;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做人要知道廉耻,这样才知道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这就是朱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共10分)
1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死:①表示程度达到极点;②固定,死板,不活动;③不顾性命,拼死。
1.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 )
2.爸爸给我下了死命令:不完成作业,不许吃饭。( )
风光:①风景,景象;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3.看到儿子学习成绩好,当妈的也觉得风光。( )
4.春天的田野里一片碧绿,到处生机勃勃,风光迷人。( )
12.选词填空。
庸俗 附庸 平庸
1.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不应该是经济的( )。
2.平凡的人并不都是( )的人,有的人就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章。
3.这首歌的歌词太( )了。
13.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字母)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D.表示语意未尽
(1)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
(2)奥尔加 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
(3)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了很多,很多……( )
五、语言表达(共10分)
14.读句子,做题。
(1)假如遇到以下事情,你觉得怎样说话才称得上机智呢?
草坪已经进入了养护期,这时小明约你到草坪上踢球,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①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②请用一句名言概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使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荷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任选一个身体部位,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俗话说“笑—笑,十年少。”笑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请你也为同学们讲一则你平时搜集的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qǐn)④,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5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③9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3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④昼寝:午睡。⑤托寐:假装睡着。⑥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16.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值:( )A.值班。 B.正当。
因:( )A.于是。 B.因为。
(2)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时:( )A.当时。 B.顿时。
寐:( )A.睡觉。 B.觉察。
17.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
A.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
B.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把害怕的感觉说出来了。
C.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实事求是。
七、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理解。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9.“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花献佛
花:______________。佛:______________。
(2)为善至乐
善: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
21.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八、书面表达(共25分)
24.习作展示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我们要学会垃圾的分类。请你仔细观察,根据漫画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用词准确,标点正确。
③语句通顺,连贯。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房梁 渺茫 造诣 搔痒
禽兽 螺丝 纽扣 憎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渺、搔、螺、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睛】
2.D
【详解】考查汉字读音。
A琴弦(xuán)——xián 轧伤 (zhā)——yà
B薄弱(báo)——bó
C秽物(suì)——huì
3.D
【详解】考查词语解释。
A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故错误。
B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诣:拜见。故错误。
C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故错误。
D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示:给……看。
4.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风光: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亦指繁华景象,方言可指铺张、热闹、体面。
ACD的“风光”意思相同,都指自然景观。
B.风光:体面。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另外还要注意表达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A.有误,“否则后果自负”语气生硬,带有威胁味道,让人难以接受。
B.有误,“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本句用来称自己的父亲不恰当。
C.表达得体。
D.有误,“积点德吧”有点不留情面,语气生硬。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掌握。C项中,《童年的发现》一文,小作者因老师误会了他的笑被老师赶出教室后,进行了自我调侃,并没有耿耿于怀。
7. 弓弦 窃窃私语 扭打 辗轧 剃刀 目眩 窈窕 纽扣 挣扎 涕泪
【详解】本题主要考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8. 讨巧 扶衬 笨重 澄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1)费力,是耗费力量,多指耗费较多的力量。反义词有:讨巧、省力、省劲等。
(2)主干,意思是主体部分,起决定作用的人物或力量。反义词有:扶衬、旁支等。
(3)轻盈,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反义词有:沉重、臃肿、笨重等。
(4)浑浊,意思是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喻指尘世,尘途。反义词有:清晰、清澈等。
9. 翻来覆去 直直落落 情不自禁 养尊处优 随心所欲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形容“一次又一次”的四字词语有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等。
2.形容“直截了当,干脆爽快”的四字词语有直截了当、直直落落等。
3.形容“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的四字词语有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等。
4.形容“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的四字词语有养尊处优、荣华富贵等。
5.形容“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四字词语有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等。
10. 为设果 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做事机敏、敢于冒险 相貌堂堂、养尊处优 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多行不义 必自毙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通过阅读可知,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可以从“为设果”看出来;他反应很敏捷,可以从“应声答曰”看出来;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可以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来。
2.《手指》是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大拇指让我联想到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食指让我联想到做事机敏、敢于冒险的人,中指让我联想到相貌堂堂、养尊处优的人,无名指和小指让我联想到样子可爱、能力薄弱的人。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坏事 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大意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
11. ③ ②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根据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解释即可。
1.本题中“死守”意思是拼死守住;固执而不知变通地遵守。所以“死”的意思是不顾性命,拼死。
2.本题中“死命令”意思是表示一定要执行的、不可违抗的命令。所以“死”的意思是固定,死板,不活动。
3.本题中“觉得风光”指当妈的觉得脸上有面子,所以“风光”的意思是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4.本题中“风光迷人”是指景色优美。所以“风光”的意思是风景,景象。
12. 附庸 平庸 庸俗
【详解】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庸俗:平庸鄙俗;不高尚。
附庸: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13. A B D
【详解】这道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重点考查了省略号的用法。省略号的用法常见的有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语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引文的省略等。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表示列举的省略。
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了很多,很多……:表示语意未尽。
14. 小草也需要休息,我们去别处踢足球吧! 手指的全体 人群的全体 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发现了规律。 通过《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荷兰。 只要主人不睡觉,眼睛就绝不拉上美丽的窗帘,时刻看着主人想要注意的地方,默默地奉献着,处处显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可以围绕“爱护花草”这一主题展开劝说,既不得罪朋友,又提醒了朋友草坪需要保护,这种做法很容易让朋友接受。
如:踢球是很有趣,可让小草流眼泪就没趣了。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可知,这句话把手指的全体比作了人群的全体;结合“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可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团结的力量大。名言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去掉修饰语,句中可以去掉“在九岁的时候就”“有关胚胎发育的”,即:我发现了规律。
(4)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病因是缺少了主语,去掉“使”,即答案为:通过《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荷兰。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可知,把中指人格化,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仿写时要注意,还要注意任选身体的一个部位,可以选眼睛、鼻子、嘴巴等。
如:食指最受外界冲撞,所以曲线强硬,处处显示着吃苦耐劳。
15.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于是蚂蚁钻进土里,只把一条腿露在外面。同伴看见他的行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腿露在外面?”这只蚂蚁说:“嘘!别出声,我绊他一跤!”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及生活实践讲笑话,注意语句通顺,有条理,内容健康。示例:有一个人性子十分缓慢。有一次,大家围坐在火炉旁取暖,他看到一个人的衣服着了火,就啰里啰嗦地说,他看到一件事不知该讲不该讲,讲了怕着急,不讲怕不好。人们问了他半天,他才缓慢地说,有个人的衣服着了火。着火之人赶紧起身扑灭身上的火苗。这个性子缓慢的人说,看吧,这个人的性子就是太急了。
16. B A A A 17.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钟会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8.A
【解析】16.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
(1)“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当父亲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值”是“正当”的意思。故选B。“因”是“于是”的意思。故选A。
(2)“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时”指“当时”。故选A。“寐”是“睡觉”的意思。故选A。
17.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钟毓、钟会两兄弟进见魏文帝,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用原文回答就是:钟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8.本题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我觉得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因而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教的,不敢不拜。”钟毓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拜。”
19.多此一举 20. 盲人提灯笼的故事。 这位车主朋友。 帮助和关怀别人。 自己得到帮助和帮助人的快乐。 21.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22.盲人的故事,说明“盲人提灯笼”不再是多此一举的笑话,而是对人对己都有帮助的好事儿。 23.C
【解析】19.本题考查歇后语的识记,学生平时呀注意积累。
盲人提灯笼——多此一举:盲人看不见,却提着灯笼,对他来说这是无用之举。
20.被你考查字词的文中含义,注意根据词语进行识记。
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结合“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可知,“花”在文中指盲人提灯笼的故事;“佛”指这位车主朋友。
为善至乐:能做好事是人间最快乐的事。结合“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可知,在文中“善”指帮助和关怀别人;“乐”指自己得到帮助和帮助人的快乐。
21.本题考查找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文章通过“盲人提灯笼”和“朋友开车过隧道”的故事,告诉我们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的道理,可知,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22.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结合文章第一段“‘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和最后一段“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等内容可以得到答案:盲人的故事,说明“盲人提灯笼”不再是多此一举的笑话,而是对人对己都有帮助的好事儿。
2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给文章加题目要读懂全文,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再进行分析。注意题目要求“文章的深刻含义”。
文章通过“盲人提灯笼”和“朋友开车过隧道”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的道理,即保护自己,方便他人,可知,选C。
24.例文:
学会垃圾的分类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一个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就是垃圾量的激增,就拿我们远近闻名的首都北京来说吧:北京市每日生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填埋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就等于每年占用到500亩的田地,然而,1.84万吨这个数字还可能继续攀升!看!1.84万吨,这个数字多么可怕,但是最可怕的还是在欧洲中世纪,由于不能妥善地处理垃圾,导致各地的瘟疫流行。
但是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想出了减少垃圾污染的办法:法国是众所皆知的时尚大国,他们追求时尚,把自己认为已经过时的旧沙发、衣物、玩具,和一些电器、物品放在车库或楼下,供邻里选取,拿回家继续使用。
而我认为,垃圾会使人们感染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有市民随地乱扔垃圾,使垃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发霉、发臭产生病菌。让经过的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上病毒。还有就是垃圾处理的方式不当,如:有些垃圾用填埋的方式处理,虽然很方便,但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使附近的居民感染上病毒。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垃圾应该分类的丢到垃圾箱,能回收的尽量拿回去重复使用。垃圾的分类一共有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是包括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类垃圾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污染。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则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方法。厨余垃圾一般是指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这种垃圾可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其他垃圾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垃圾分类多么有用啊,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应把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并不难,只是我们举手之劳。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明天,从今天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创优美社区环境,配合垃圾分类,一起争做文明市民吧!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习作。
习作要求仔细观察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要读懂漫画,准确概括漫画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深意。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启示。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写作时要写作有序,详略得当。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但要注意对漫画的内容进行略写,写清楚即可,受到的启示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详写。 通过观察,可以得知漫画说的是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幅漫画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做好垃圾分类。
开头:直接介绍漫画的题目及内容。
中间: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垃圾不分类现象,然后综合起来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尾:发出呼吁,倡导大家垃圾分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