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必修2 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第一节 (第2课时)
孟德尔分离规律的解释及重新发现
1
2
3
4
前情回顾
测交实验验证分离规律假说
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
5
检测评价
索 引
INDEX
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6
分离定律的应用
前情回顾
品种优点 相应优势
实验结果更可靠
易于观察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更可靠
1. 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自然
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
2. 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3. 子代数量较多。
前情回顾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哪些假说?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这是否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内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 生殖细胞内含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受精后的受精卵中就含有了成对的遗传因子。
测交实验验证分离规律假说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test cross)实验
测交:
Cc
×
cc
(F1紫花)
(白花)
根据孟德尔的上述假设,完善以下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结果。
测交实验验证分离规律假说
×
(F1紫花)
(白花)
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F1 :
F2:
Tt
配子:
Tt
×
Tt
T
t
T
t
TT
Tt
tt
高秆
矮秆
:
3 1
高秆 高秆
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奥地利植物学家丘歇马克相继在《柏林德国植物学会》杂志第18卷上发表论文。这样,三位不同国度的植物学家通过各自独立的植物杂交实验,几乎同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早在1866年发表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
孟德尔(1822-1884)
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 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独立性)
(分离性)
Cc
C
c
:
=1:1
: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分离定律的实质:
分离定律不能解释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F1的性状总是与母本保持一致。
分离定律不能解释的现象
×
P
RR
rr
R
r
Rr
R
R
r
r
配子
F1
F2
不完全显性遗传:F1的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
【小组合作】模拟性状分离比
甲
乙
1. 甲、乙同学分别从甲和乙桶内抓取小球;
2. 丙同学负责统计抓取的组合;
3.丁同学协作以上三位同学;
4.认真按照课本第6页方法步骤操作。
要求
动动手
小组序号 各组合数量 比例
(显性﹕隐性)
DD Dd d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计
平均值
全班各小组数据汇总表
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水稻的非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和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的非糯性和糯性水稻若干,请分别用杂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已知碘液可将非糯性花粉和糯性花粉分别染成蓝黑色和橙红色)验证分离定律。
遗传图解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世代符号
2.基因型、表现型
3.杂交或自交符号,箭头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杂交法
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测交法
水稻的非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和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的非糯性和糯性水稻若干,请分别用杂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已知碘液可将非糯性花粉和糯性花粉分别染成蓝黑色和橙红色)验证分离定律。
花粉鉴定法
水稻的非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和糯性(由遗传因子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的非糯性和糯性水稻若干,请分别用杂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已知碘液可将非糯性花粉和糯性花粉分别染成蓝黑色和橙红色)验证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1.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B
【变式】一株豌豆自花传粉后,所结的豌豆有圆粒也有皱粒,这株豌豆是:
A.显性纯合子
B.隐性纯合子
C.杂合子
D.上述三种可能都有
分离定律的应用
1.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C
【例2】家兔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雄性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杂种黑毛兔
C.褐毛兔 D.A、B、C都不对
分离定律的应用
1.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C
【归纳总结】
(1)显隐性的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_______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_______性状。
(2)纯合子、杂合子判断:植物常用_____法、动物常用_____法。
显性
隐性
自交
测交
分离定律的应用
1.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亲 本 子 代
基因型及比例 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2.基因型推断:
AA
AA:Aa:aa=1:2:1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aa
全为隐性
AA:Aa=1:1
全为显性
Aa
全为显性
Aa:aa=1:1
显性:隐性=1:1
(1)由亲代推子代的基因型
分离定律的应用
2.基因型推断:
(1)由亲代推子代的基因型
分离定律的应用
隐性纯合子(aa)的后代可以写成:_________
显性纯合子(AA)的后代可以写成:_________
__a
A__
2.基因型推断:
分离定律的应用
(2)由子代推亲代的基因型
提示:显性性状写作A_,隐性性状写作aa。隐性性状的双亲都含一个_____基因
例1.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变式. 高粱有红茎(R)和绿茎(r),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 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植株和240株绿茎植株,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a
D
A
1. 下列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选择
例题分析
C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可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
选择
C
选择
3.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B
4.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得F1,淘汰隐性个体后,再均分成两组,让一组全部自交,另一组株间自由传粉,则两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 1/4,1/2 B. 2/3,5/9 C. 1/3,4/9 D. 3/4,1/2
选择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