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感知诗歌中的青春情怀
第一课时
必修上第一单元微专题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
专题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们常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五首诗都是对青春的吟唱,阅读它们,体味其中蕴含的青春情怀。
专题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作品,积累关于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的文学常识。
2.结合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交流整体阅读感受,把握诗中的青春风采。
活动过程
任务一
朗读五首诗
听读课文,注意:
①字音
②节奏
③感情
活动过程
任务二
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不一样的青春情怀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年代和作者当时的年龄,完成下表。
课文 作者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创作年龄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活动过程
课文 作者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创作年龄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 1925年秋,毛泽东32岁时所作,当时一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32岁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1919 1919年,郭沫若27岁时所作。本诗作于五四运动后,狂飙突进的风暴还没有完全止息。五四运动的鲜明标志就是要毁坏一个旧世界,打破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描写太平洋要将地球推倒,就是对五四运动毁坏一切旧势力的一个强有力的呼应。 29岁
活动过程
课文 作者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创作年龄
《红烛》 闻一多 1923 1923年,闻一多24岁时所作。当时正值国内频繁战乱,闻一多从国内来到美国,遭受歧视,回国后又在多地迁徙,经受国难家愁和事业的挫折,于是用诗控诉军阀罪行,抒发爱国情怀。 24岁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1962 1962年8月,昌耀26岁时所作。本诗写于特殊年代,昌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先后辗转于青海的藏族乡村、西宁的郊区工厂、祁连山等地,生活艰苦,命运坎坷。 27岁
《致云雀》 雪莱 1820 1820年,雪莱28岁时所作。雪莱是天生的叛逆者,他上大学期间宣扬无神论,后来积极参与各种解放运动和政治活动,受到当局的排斥与迫害,他的诗为底层社会代言,真诚地为人民争取权益。 28岁
活动过程
2.通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课文 诗歌大意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活动过程
课文 诗歌大意
《沁园春·长沙》 上阙:主要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情景合一,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阙: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自由精神来主宰这个世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一、二行:展示了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
第三、四行: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
第五、六、七行: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活动过程
课文 诗歌大意
《红烛》 第一节: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第五节至第七节:红烛无私无畏地牺牲,是想照亮别人,照亮世界,但毕竟世界太黑暗了。
第八、九节: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
《峨日朵雪峰之侧》 第一节:诗人在登峰途中的体验。
第二节:诗人在登峰途中的感悟。
《致云雀》 第一、二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第三至七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八至二十节:诗人将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十一节: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用自己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活动作业
查找五位诗人的其他诗作,选一首你喜欢的作品,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阅读札记。
感知诗歌中的青春情怀
第二课时
必修上第一单元微专题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
活动导入
同学们对五首诗的作者人生经历、写作背景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那这五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呢?你对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怎样的认识呢?对于青春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活动过程
任务一
对比阅读,感知青春情怀
1.结合第一课时任务二的两份表格,小组合作探究这五首诗歌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 个性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点拨:主要从抒情主体形象的特点,诗歌结构样式、篇幅、节奏韵律、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活动过程
共性 ①都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生命激情。 ②都将青春价值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体现了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③作品行文自由,音节自由。 个性 《沁园春·长沙》 以古诗词形式为体,反映新的时代精神,属于“旧瓶装新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属于抒情诗,短小精悍,情感充沛。
《红烛》 属于咏物诗,分多个诗节,长短不一。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是叙事诗,只有一节,不押韵,融情感、哲理于一体。
《致云雀》 是一首外国诗歌,有 21 个诗节,每节诗音节整齐,一节一韵,换韵灵活。
活动过程
2.这五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怎样的?谈谈你的认识。
课文 抒情主人公形象 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点拨:可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对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看法及对自己的启发。
比如:《红烛》中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理想坚毅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可以结合新冠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活动过程
课文 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 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不畏艰难、顶天立地、胸怀天下、大义凛然、无畏牺牲 对寒秋季节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往无前、狂飙突进 对创造力、改天换地的乐观进取精神的赞美
《红烛》 甘于奉献、陷于迷茫和最终领悟 对牺牲和奉献精神的歌颂
《峨日朵雪峰之侧》 苦攀爬、谦卑坚毅中,由激情澎湃归于沉郁顿挫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昂扬向上的激情
《致云雀》 对光明的追求、对爱的执着、不被理解的孤独、反抗庸鄙的决心、唤醒尘俗的高歌 歌颂生命,追求光明,蔑视现实世界,向往理想的世界
活动过程
任务二
探讨明确青春的价值
课文 青春价值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活动过程
课文 青春价值
《沁园春·长沙》 自由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激情
《红烛》 奉献
《峨日朵雪峰之侧》 坚毅
《致云雀》 浪漫
青春的价值就在于奋进、担当、追梦。
活动过程
任务三
朗读诗歌,小组分享
从五首诗中选择最能点燃你青春激情的一首诗作,在小组或班级诵读,展示“青春的力量”。并互评。
注意:
①字音
②节奏
③感情
怎样才能读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可为诗歌画一张情感变化曲线图,感受诗歌内在韵律的起伏跌宕,体会其情感的变化走势。
活动过程
一般而言,句子写的是静态景物,宜用舒缓沉稳的语调语速来读,句子若写的是大气磅礴、江河澎湃的动景,则要用激昂的语调、激进的语速来读,朗读书写往事的句子,宜读得舒缓,对于抒发远大志向的句子,则可高亢地读。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沁园春·长沙》朗读情感变化曲线图
活动过程
诗歌朗诵评价量表 评价要点 分值 评分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语速恰当,语气、语调、节奏张弛符合情感的起伏变化。 2分
正确把握诗歌节奏(语速和断句)。 2分
正确把握诗歌轻重音。 2分
声情并茂(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变化)地反映诗歌的内涵。 2分
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2分
活动过程
五首诗的类似诗作
课文 类似诗作示例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改诗赠父亲》《贺新郎·别友》《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天狗》《炉中煤》《金字塔》《地球,我的母亲》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红烛》 闻一多《死水》《孤雁》、臧克家《老马》《春鸟》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高车》《良宵》、艾青《我爱这土地》
《致云雀》 雪莱《西风颂》《自由颂》《云》
活动作业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讨论新时代需要怎样的青年,并阅读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发一篇微博或微信,用100字写下自己对青春的理解。
专题小结
时代的青春情怀
作者的人生经历
作品写作背景
诗歌内容
抒情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