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自我综合评价
科学七年级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颗行星
B、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6000℃
C、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h
D、月球是一颗会发光的卫星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属于较为简单的基础题型。
【详解】A、太阳是一颗恒星;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6000℃;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D、月球是一颗不会发光的卫星;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A
【解析】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其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结合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来解答此题。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区分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不同现象。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故选:A。
3、2018年8月,有史以来飞得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太阳探测器升空,正式开启人类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 B、太阳黑子是常见的太阳活动之
C、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 D、耀斑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
【答案】B
【解析】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的系星,太阳系不位于漩涡的中心;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3种:黑子、耀斑、太阳风。
【分析】此题考查了与太阳位置、结构、活动及能量来源有关的天文学常识,难度不大,在平时要注意搜集和积累此类知识。
【详解】A、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的星系,太阳不是漩涡的中心。故A错误;B、太阳黑子是常见的太阳活动之一。故B正确;C、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故C错误;D、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故D错误。故选:B。
4、(2021湖州长兴期末)如图4-Z-1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图4-Z-1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来看,太阳直射点介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即可。
【详解】结合图示来看,太阳直射点介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杭州昼长夜短;杭州处于冬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半球,图示不符合。结合题意。故选:A。
5、我国将于2050年左右实现首次载人登陆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答案】A
【解析】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天体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故选:A。
6、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27.3天。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
项目 地球 月球
年龄 45亿年 45亿年
自转周期 24小时 27.3天
表面积 5.1×108km2 3.8×107km2
周长 40075km 10927km
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
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答案】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和月球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地球的一月为30天左右;而月球的一年应为27.3天,故A错误。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7.3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故B正确。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等,故C错误。月球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两个星期还长,一个夜晚也有地球上的两个多星期长,故D错误。故选:B。
7、用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A B C D
图4-2-2
【答案】A
【解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天体及天体系统,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图中大、中、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属于包含关系。故选:A。
8、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一轮弯月与火星、毕宿五(金牛座的一颗红巨星)上演了“双星伴月”的“红眼笑脸”精彩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Z-3
A、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火星是行星,毕宿五是恒星
C、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间 D、当天火星、毕宿五离地球一样远
【答案】B
【解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娥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
【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并学会判读二分二至日示意图。
【详解】A、根据材料,该日是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故错误。B、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毕宿五是恒星,故正确。C、3月19日接近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图中①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②位置是冬至日之后的春分日,因此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①②之间,故错误。D、当天毕宿五离地球比火星离地球远,故错误。故选:B。
9、小科用一个一半涂白(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的球模拟月相变化,如图4-Z-4所示。当球位于乙时,他模拟的月相是(▲)
图4-Z-4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B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分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读图理解即可。
【详解】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小科用一个一半涂白(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的球模拟月相变化,如图所示。当球位于乙时,他模拟的月相是上弦月。根据题意。故选:B。
10、当日、地、月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如图4-Z-5所示时,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是(▲)
图4-Z-5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B
【解析】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分析】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只要掌握新月时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关系即可。
【详解】新月是太阳、地球和月亮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终日不见月,图示中日、地、月三个天体位于一条直线上,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是新月。故选:B。
11、2021年5月,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地球和火星的比较如表所示,太阳系中部分星体的示意图如图4-Z-6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4-Z-6
项目 距日距离/108km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h) 卫星数
地球 1.496 1 1 23.9 1
火星 2.279 0.11 0.15 24.5 2
A、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它与地球有相近的卫星数
B、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它与地球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C、图中的②是火星,属于银河系
D、图中的③是火星,属于地月系
【答案】C
【解析】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中部分星体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火星的位置与所属的天体系统,考查了学生知识储备量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层次结构图。
【详解】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有相近的昼夜交替周期,AB错误;图中的②是火星,属于银河系,C正确;图中的③是木星,D错误。故选:C。
12、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1月21日凌晨12时12分左右,人们欣赏到了一次难得的月全食——超级血狼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发生月全食时,月球正运动到日、地之间
D、可清晰地看到月球的大气层
【答案】B
【解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分析】本题考查月相、月食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2019年1月21日是我国的农历十六;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月全食时,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移动到了地球的影子里;月球没有大气层。故选:B。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4-Z-7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杭州正午杆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4-Z-7中④∽①之间
D、杭州这一天昼长夜短
【答案】C
【解析】2月4日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分析】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题干的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A、大年初四是农历一月初四,当天晚上月相为峨眉月,所以当晚可能看到一轮弯月,而不是一轮明月,故A错误。B、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故B错误。C、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12月22日左右)和赤道(3月21左右)之间,故C正确。D、冬至日到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到春分日,昼夜等长,故D错误。故选C。
14、针对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太阳高度,小金画了如图4-Z-8所示四图,分别表示四个节气正午时同一竖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及太阳光(从正东方向观察),其中能表示杭州夏至日的是(▲)
图4-Z-8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杭州市距离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距离最近,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地表影子最短,如图A。故选:A。
15、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4-Z-9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图4-Z-9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分析】本题以“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了八大行星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方向,要求学生能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详解】从图中可知:a、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故选:C。
二、填空题(共66分)
16、(4分)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
图4-Z-10
(1)若地月间距离为3.8×105km,电磁波速度为3×105km/s,在月球上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球大约需要 ▲ 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如图4-Z-10是月球背面照片,其中A处是 ▲ 。
【答案】(1)1.3 (2)环形山(月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天文学知识,知道环形山的概念和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根据υ=可得,电磁波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t=≈1.3s。(2)由图可知,A处位于月球背面,且为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故应该是环形山(月坑)。
故答案为:(1)1.3 (2)环形山(月坑)
17、(3分)2020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携带从月海地区采集的1.731kg月球土壤样本。
图4-Z-11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 ,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
上 ▲ 。
(3)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4-Z-11中的 ▲ (填字母)位置。
【答案】(1)环形山 (2)没有空气 (3)d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人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分析】【详解】(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降落伞是一种空气阻力伞,月球上没有空气就不能太使用降落伞。(3)每月初一月相是新月,2020年12月17日为(农历十一月初三),因此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位置,即新月与上弦月之间的位置。
故答案为:(1)环形山 (2)没有空气 (3)d
18、(8分)小明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他分析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 ▲ 。
(2)浙江省舟山市的纬度是30°N, ▲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3)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被阳光照射到,浙江省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 (节气)日的楼影来计算。
(4)一天中,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答案】(1)正午 (2)无 (3)冬至 (4)地球的自传、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根据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分析】该题考查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
【详解】(1)正午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故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正午。(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阳光直射机会,杭州市的纬度是3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该地无阳光直射机会。(3)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4)一天之中窗影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使得日光与立杆处角度(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正午 (2)无 (3)冬至 (4)地球的自传、太阳高度变化
19、(3分)(2021嘉兴模拟)读图4-Z-12,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图4-Z-12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 ▲ (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 (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1)A (2)A (3)向南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详解】(1)图甲所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图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乙中的A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2)儿童节即6月1日,此时最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日,元旦(1月1日)接近冬至日,国庆节(9月10日)接近秋分日,教师节(9月12日)接近秋分日。(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北半球夏至日)运行到C处(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即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1)A (2)A (3)向南
20、(8分)2017年6月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能看到罕见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这种天象要过105年后才能再次看到,届时会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4-Z-13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根据我们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 二
图4-Z-13
(1)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 ▲ 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 ▲ 。(说出一个例子即可)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简单说说理由。 ▲ ; ▲ 。
【答案】(1)丁 (2)日食
(3)不会 由于金星的视圆面大大小于太阳的视圆面,才使得它表面为在日面上出现一个缓面移动的小黑点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分析】【详解】(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根据此意可以判断金星的位置在丁的位置。(2)除了金星凌日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球体都会发生凌日现象,比如水星凌日,日食;(3)由于月全食是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球,日全食是月球的影子投影在地球,阴影区域大,而金星离地球太远,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
故答案为:(1)丁 (2)日食
(3)不会 由于金星的视圆面大大小于太阳的视圆面,才使得它表面为在日面上出现一个缓面移动的小黑点。
21、(6分)读天体系统的示意图4-Z-14,回答下列问题。
图4-Z-14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
A、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B、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与河外星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D、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 。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地球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答案】(1)D (2)D (3)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详解】(1)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为: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包含地球和月球。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故D正确,ABC错误。(2)A、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故A错误;B、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故B选项错误;C、与河外星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故C选项错误;D、太阳系属于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故D选项正确。(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B正确。故答案为:(1)D (2)D (3)B
22、(4分)“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是描述夏至的诗句。2022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 (二)
图4-Z-15
(1)根据图(一)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日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二)中的 ▲ (填字母)。
【答案】(1)甲 (2)C
【解析】(1)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2)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
【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判读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并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详解】(1)根据图片,图中甲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前后的夏至;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丁是3月21日前后的春分,乙是9月23日前后的秋分,该日是6月21日,最接近图中的甲位置。(2)根据材料,该日是农历五月二十三,当晚的月相是下弦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1)甲 (2)C
23、(6分)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4-Z-16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 (填字母)。
图4-Z-16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答案】(1)经线、纬线 (2)南方 (3)BC
【解析】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分析】考查了太阳方位、方向标、晨昏圈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中信息理解作答即可。
【详解】(1)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一致。(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根据太阳光的方向判断,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南方。(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与太阳光线垂直、平分整个地球,故选BC。
故答案为:(1)经线、纬线 (2)南方 (3) BC
24、(16分)读图4-Z-17回答下列问题。
图4-Z-17
(1)据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处于 ▲ 季,节气是 ▲ 。
(2)此时太阳直射在 ▲ ,杭州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B点相比,哪一个大 ▲ 。
(3)A、B两点中, ▲ 点刚好处于昏线上。 ▲ 点夜长于昼。
(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 现象。
(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后、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 。
【答案】(1)冬 冬至 (2)南回归线 B点大 (3)A A
(4)极夜 (5)昼变长,夜变短
【解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内发生极夜,说明是冬至日;(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的比较是哪个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近,哪个就越大;(3)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昼长的比较是比较昼所在弧的长度;(4)由图可知,北极圈内全是黑夜。(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后、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是昼变长,夜变短。
【分析】【详解】(1)北半球处于冬季,节气是冬至;(2)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B点的太阳高度角大;(3)A点刚好处于昏线上,A点夜长于昼;(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后、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是昼变长,夜变短。
故答案为:(1)冬 冬至 (2)南回归线 B点大 (3)A A
(4)极夜 (5)昼变长,夜变短
25、(8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夏季 冬季
图4-Z-18
(1)[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2)[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
(3)[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 ▲ 。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
(4)[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 。
(5)交流成果。
【答案】 (1)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2)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3)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4)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解析】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自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及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详解】读图可知,(1)根据下面两个现象可知,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2)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3)①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②证据一: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5)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故答案为:(1)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2)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3)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4)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三、解答题(共4分)
26、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4-Z-19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
甲 乙
图4-Z-19
【答案】由图甲可知,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解析】【分析】【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杭州)如图4-K-1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方向不变的平行光照射地球仪,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自西向东绕轴转动,则能较好地演示(▲)
图4-K-1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答案】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详解】读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选:B。
2、(2022宁波)如图4-K-2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图4-K-2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详解】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A正确;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B错误;一天内,正午时,阳光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最大,杆影最短,C正确;该模型是根据杆影的方位计时的,D正确。故选:B。
3、(2022嘉兴)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球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4-K-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4-K-3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答案】C
【解析】依靠肉眼观察天体,需要在晴朗的夜晚;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天体围绕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月相是指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
【分析】本题以“四星连珠”天象为切入点,考查天体系统的观测,属于中等题,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常识即可解答。
【详解】四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亮的是金星,故A错误;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故B错误;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故C正确;该天象不一定每月都会上演,故D错误。故选:C。
4、(2022温州)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如图4-K-4所示位置时,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4-K-5中的(▲)
图4-K-4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图4-K-5
【答案】A
【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
【分析】考查了月相的相关知识,牢记作答即可。
【详解】图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此时的月相叫朔月或新月,日期是农历三十、初一。故选:A。
5、(2022湖州)潮起潮落反映了日、地、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当月相是新月或满月时,地球上将出现天文大潮。出现天文大潮时月球的位置是图4-K-6中的(▲)
图4-K-6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月相变化经历新月、娥眉、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分析】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月相变化和潮汐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需根据天文引力进行分析。
【详解】潮汐现象是由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日、地、月三者一线时,引潮力叠加,易形成大潮,故新月和满月时,易出现大潮;新月时地球位于月亮和太阳之间,位于图中的③地;满月时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位于图中的①地,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
6、(2020湖州)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如图4-K-7中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浙江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 ▲ 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图4-K-7
【答案】夏至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我国的节气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我国浙江省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影子最短;其中,③代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最弱,影子最长;②是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及影子长短介于二者之间。
故答案为:夏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杭州)如图4-K-1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方向不变的平行光照射地球仪,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自西向东绕轴转动,则能较好地演示( )
图4-K-1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2022宁波)如图4-K-2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图4-K-2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3、(2022嘉兴)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球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4-K-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4-K-3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4、(2022温州)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如图4-K-4所示位置时,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4-K-5中的( )
图4-K-4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图4-K-5
5、(2022湖州)潮起潮落反映了日、地、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当月相是新月或满月时,地球上将出现天文大潮。出现天文大潮时月球的位置是图4-K-6中的( )
图4-K-6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6、(2020湖州)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如图4-K-7中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浙江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 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图4-K-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自我综合评价
科学七年级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行星
B、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6000℃
C、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h
D、月球是一颗会发光的卫星
2、(2021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2018年8月,有史以来飞得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太阳探测器升空,正式开启人类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 B、太阳黑子是常见的太阳活动之
C、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 D、耀斑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
4、(2021湖州长兴期末)如图4-Z-1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图4-Z-1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5、我国将于2050年左右实现首次载人登陆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6、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27.3天。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 )
项目 地球 月球
年龄 45亿年 45亿年
自转周期 24小时 27.3天
表面积 5.1×108km2 3.8×107km2
周长 40075km 10927km
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
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7、用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A B C D
图4-2-2
8、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一轮弯月与火星、毕宿五(金牛座的一颗红巨星)上演了“双星伴月”的“红眼笑脸”精彩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Z-3
A、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火星是行星,毕宿五是恒星
C、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间 D、当天火星、毕宿五离地球一样远
9、小科用一个一半涂白(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的球模拟月相变化,如图4-Z-4所示。当球位于乙时,他模拟的月相是( )
图4-Z-4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当日、地、月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如图4-Z-5所示时,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是( )
图4-Z-5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11、2021年5月,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地球和火星的比较如表所示,太阳系中部分星体的示意图如图4-Z-6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4-Z-6
项目 距日距离/108km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h) 卫星数
地球 1.496 1 1 23.9 1
火星 2.279 0.11 0.15 24.5 2
A、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它与地球有相近的卫星数
B、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它与地球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C、图中的②是火星,属于银河系
D、图中的③是火星,属于地月系
12、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1月21日凌晨12时12分左右,人们欣赏到了一次难得的月全食——超级血狼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发生月全食时,月球正运动到日、地之间
D、可清晰地看到月球的大气层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4-Z-7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杭州正午杆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4-Z-7中④∽①之间
D、杭州这一天昼长夜短
14、针对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太阳高度,小金画了如图4-Z-8所示四图,分别表示四个节气正午时同一竖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及太阳光(从正东方向观察),其中能表示杭州夏至日的是( )
图4-Z-8
15、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4-Z-9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图4-Z-9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66分)
16、(4分)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
图4-Z-10
(1)若地月间距离为3.8×105km,电磁波速度为3×105km/s,在月球上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球大约需要 _______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如图4-Z-10是月球背面照片,其中A处是 。
17、(3分)2020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携带从月海地区采集的1.731kg月球土壤样本。
图4-Z-11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
上 。
(3)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4-Z-11中的 (填字母)位置。
18、(8分)小明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他分析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 。
(2)浙江省舟山市的纬度是30°N,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3)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被阳光照射到,浙江省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节气)日的楼影来计算。
(4)一天中,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9、(3分)(2021嘉兴模拟)读图4-Z-12,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图4-Z-12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 (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20、(8分)2017年6月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能看到罕见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这种天象要过105年后才能再次看到,届时会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4-Z-13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根据我们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 二
图4-Z-13
(1)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 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 。(说出一个例子即可)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简单说说理由。 ; 。
21、(6分)读天体系统的示意图4-Z-14,回答下列问题。
图4-Z-14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A、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B、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与河外星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D、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地球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22、(4分)“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是描述夏至的诗句。2022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 (二)
图4-Z-15
(1)根据图(一)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日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二)中的 (填字母)。
23、(6分)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4-Z-16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填字母)。
图4-Z-16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24、(16分)读图4-Z-17回答下列问题。
图4-Z-17
(1)据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处于 季,节气是 。
(2)此时太阳直射在 ,杭州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B点相比,哪一个大 。
(3)A、B两点中, 点刚好处于昏线上。 点夜长于昼。
(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
(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后、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
25、(8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夏季 冬季
图4-Z-18
(1)[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2)[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3)[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 。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4)[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
(5)交流成果。
三、解答题(共4分)
26、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4-Z-19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
甲 乙
图4-Z-1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