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黑眼睛、黄皮肤”是我们“龙的传人”的典型特征。“黑眼睛”所指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视网膜
2.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提示牌,会改变行走路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行人看到路牌信息的感受器是角膜
B.行人从远望路牌到走近看清路牌内容的过程,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大到小
C.行人能够阅读文字获取信息是因为大脑中具有感觉中枢
D.行人看到文字提示改变行走方向,这属于复杂反射
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产生的
B.小脑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D.外界物体在眼睛的脉络膜上成像
4.很多同学都有长时间使用耳机的习惯,你是耳机一族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听觉感受器,使听力下降。听觉感受器( )
A.能形成听觉 B.能够收集声波
C.位于耳蜗内 D.还能感受位置变动
5.假如一只蝴蝶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请选出蝴蝶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 )
A.角膜→瞳孔→视网膜→巩膜
B.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睫状体→晶状体→视网膜
D.角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
6.人听到的声音需要依次经过下列结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
7.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参与者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单次照射三分钟670纳米的深红色光后,可以显著改善视力。下列有关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当导致的
B.角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深红色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矫正近视应佩戴凹透镜
D.定期检查视力,增加户外活动等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
8.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借助网络,在“空中课堂”与老师相见。同学们在线学习时的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分别位于如图中的( )
A.6、a、e B.3、c、e C.4、c、f D.3、d、g
9.人体通过各个器官感受外面的世界,形成各种感觉。下列关于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接受物体刺激后形成物像,我们就看到了该物体
B.声波传入耳内,刺激了耳蜗的听觉细胞,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C.舌面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味道的刺激,在味蕾上形成味觉
D.人体的各种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
10.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二、综合题
11.医务人员在某次事故救援中发现徐阿姨腰部被重物压住,头面部未见明显损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她身上的重物,然后对其进行诊断和救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她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其脑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2)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发现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弹起。请用标号和箭头写出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 ,该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打游戏,容易使图中的① 的凸度过大甚至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像落在 (填图中的标号)的前方,形成近视,可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
12.下图是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图中对眼球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填标号)。
(2)小芳白天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发生的变化是 (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会便 (填名称)的曲度变大,甚至使眼球前后径过长,观看远处物体时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可通过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4)假如某人经检查眼球结构完好无损,却看不到周围的物体,则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答出一点原因即可)
13.下图A是眼球结构示意图,B是脑的结构示意图,C、D是人体眼的成像情况,E、F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回答下列问题:
(1) 不同种族的人眼球色彩不同,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于 上的色素不同。
(2)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在[ ]的前方,如上图 (填字母)所示,因此看不清远处。应该佩戴 (填字母)透镜进行矫正。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视觉的部位在[ ]。
(4)我们平时说的“眼白”是指眼球的 。
14.“信马由”马拉松赛已于2019年11月10日在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心鸣枪开跑。信阳交皆为确保赛事的安全,守护道路畅通,沿途执勤。下面是他们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图2“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待司机停车后,随着执勤交警的敬礼和“请您出示您的驾照”的声音响起,司机对声波刺激敏感的听觉细胞位于在图3中的 内(填写数字序号),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3)执勤交警见司机的面部通红,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在进行酒精测试吹气时,司机的膈肌处于 状态。
(4)司机血液里的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 中被吸收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
(5)在检查车辆时,执勤交警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4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15.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看电视时,画面能在[ ] 形成清晰的物像,并将由此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同学们上课时,视线从远处的黑板转移到近处的书本时,[2]晶状体的凸度变 。人能通过调节[ ] 的大小使自己在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下都能看清物体。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像落在[8]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3)学校安全演练时,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会迅速跑出教室。警报声引起了[ ] 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内耳中[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黑眼睛、黄皮肤”是我们“龙的传人”的典型特征。“黑眼睛”所指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视网膜
【答案】B
【解析】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A不符合题意。
B、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色素量的多少决定了虹膜的颜色,所以,黑眼球是虹膜的颜色,B符合题意。
C、巩膜白色、坚韧,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不符合题意。
2.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提示牌,会改变行走路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行人看到路牌信息的感受器是角膜
B.行人从远望路牌到走近看清路牌内容的过程,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大到小
C.行人能够阅读文字获取信息是因为大脑中具有感觉中枢
D.行人看到文字提示改变行走方向,这属于复杂反射
【答案】D
【解析】A、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提示牌,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行人从远望路牌到走近看清路牌内容的过程,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小到大,B不符合题意。
C、行人能够阅读文字获取信息是因为大脑中具有视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行人看到文字提示改变行走方向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符合题意。
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产生的
B.小脑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D.外界物体在眼睛的脉络膜上成像
【答案】C
【解析】A.当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结构中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所以,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大脑皮层上特有的功能区是语言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C符合题意。
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成像于视网膜,D不符合题意。
4.很多同学都有长时间使用耳机的习惯,你是耳机一族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听觉感受器,使听力下降。听觉感受器( )
A.能形成听觉 B.能够收集声波
C.位于耳蜗内 D.还能感受位置变动
【答案】C
【解析】内耳的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可见C符合题意。
5.假如一只蝴蝶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请选出蝴蝶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 )
A.角膜→瞳孔→视网膜→巩膜
B.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睫状体→晶状体→视网膜
D.角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
【答案】B
【解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6.人听到的声音需要依次经过下列结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
【答案】B
【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人听到的声音需要依次经过④外耳道②鼓膜 ①听小骨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7.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参与者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单次照射三分钟670纳米的深红色光后,可以显著改善视力。下列有关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当导致的
B.角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深红色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矫正近视应佩戴凹透镜
D.定期检查视力,增加户外活动等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
【答案】B
【解析】AC.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AC不符合题意。
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B符合题意。
D.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同时增加户外活动等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D不符合题意。
8.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借助网络,在“空中课堂”与老师相见。同学们在线学习时的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分别位于如图中的( )
A.6、a、e B.3、c、e C.4、c、f D.3、d、g
【答案】B
【解析】图中,1是巩膜,2是脉络膜,3是视网膜,4是视神经,5是玻璃体,6是晶状体,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耳蜗,d是听神经,e是大脑,f是小脑,g是脑干,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听觉感受器为耳蜗,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见B说法正确。
9.人体通过各个器官感受外面的世界,形成各种感觉。下列关于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接受物体刺激后形成物像,我们就看到了该物体
B.声波传入耳内,刺激了耳蜗的听觉细胞,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C.舌面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味道的刺激,在味蕾上形成味觉
D.人体的各种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
【答案】D
【解析】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眼睛接受物体刺激后形成物像,我们还没有看到该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耳蜗仅仅是听觉感受器,不能形成听觉,B不符合题意。
C.舌面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味道的刺激,属于感受器,在在味蕾上不能形成味觉,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各种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D符合题意。
10.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C
【解析】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鼓膜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5]外耳道或[4]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医务人员在某次事故救援中发现徐阿姨腰部被重物压住,头面部未见明显损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她身上的重物,然后对其进行诊断和救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她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其脑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2)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发现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弹起。请用标号和箭头写出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 ,该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打游戏,容易使图中的① 的凸度过大甚至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像落在 (填图中的标号)的前方,形成近视,可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1)小脑
(2)④→⑥→⑧→⑦→⑤;非条件
(3)晶状体;③;凹
【解析】(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徐阿姨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其脑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小脑。
(2)图中,④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⑥是传入神经纤维,⑦是传出神经纤维,⑧是神经中枢,这五部分构成了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图中完成该反射的传导路径为:④→⑥→⑧→⑦→⑤。
(3)图中,1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①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如果长时间的近距离 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打游戏,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③视网膜的前方,因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的眼镜加以矫正。
12.下图是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图中对眼球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填标号)。
(2)小芳白天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发生的变化是 (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会便 (填名称)的曲度变大,甚至使眼球前后径过长,观看远处物体时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可通过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4)假如某人经检查眼球结构完好无损,却看不到周围的物体,则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答出一点原因即可)
【答案】(1)6
(2)由大变小
(3)晶状体;凹
(4)视觉神经(或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或视觉中枢)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图中对眼球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6巩膜。
(2)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小芳白天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发生的变化是由大变小。
(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会便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甚至使眼球前后径过长,观看远处物体时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看见东西必须具备:眼球结构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完好。假如某人经检查眼球结构完好无损,却看不到周围的物体,则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视觉神经(或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或视觉中枢)。
13.下图A是眼球结构示意图,B是脑的结构示意图,C、D是人体眼的成像情况,E、F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回答下列问题:
(1) 不同种族的人眼球色彩不同,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于 上的色素不同。
(2)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在[ ]的前方,如上图 (填字母)所示,因此看不清远处。应该佩戴 (填字母)透镜进行矫正。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视觉的部位在[ ]。
(4)我们平时说的“眼白”是指眼球的 。
【答案】(1)虹膜
(2)②;③;D;F
(3)④
(4)巩膜
【解析】(1)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故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故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所以,不同种族的人眼球色彩不同,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于虹膜上的色素不同。
故填:虹膜
(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②]晶状体过度变凸(曲度过大),且不容易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③]视网膜的前方(如上图D所示),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F]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
故填:②;③;D;F
(3)结合分析可知,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视觉的部位在[④]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填:④
(4)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的“眼白”是指眼球的巩膜。
故填:巩膜
14.“信马由”马拉松赛已于2019年11月10日在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心鸣枪开跑。信阳交皆为确保赛事的安全,守护道路畅通,沿途执勤。下面是他们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图2“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待司机停车后,随着执勤交警的敬礼和“请您出示您的驾照”的声音响起,司机对声波刺激敏感的听觉细胞位于在图3中的 内(填写数字序号),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3)执勤交警见司机的面部通红,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在进行酒精测试吹气时,司机的膈肌处于 状态。
(4)司机血液里的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 中被吸收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
(5)在检查车辆时,执勤交警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4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答案】(1)视觉中枢
(2)3
(3)舒张
(4)胃;右心房
(5)a→b→f→e→d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司机对声波刺激敏感的听觉细胞位于在图3中的3耳蜗,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进行酒精测试吹气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4)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所以司机血液里的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胃中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过下腔静脉运输到心脏,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在检查车辆时,执勤交警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用图4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
15.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看电视时,画面能在[ ] 形成清晰的物像,并将由此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同学们上课时,视线从远处的黑板转移到近处的书本时,[2]晶状体的凸度变 。人能通过调节[ ] 的大小使自己在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下都能看清物体。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像落在[8]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3)学校安全演练时,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会迅速跑出教室。警报声引起了[ ] 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内耳中[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答案】(1)8;视网膜;大;3;瞳孔
(2)凹透镜
(3)12;鼓膜;15;耳蜗;听觉中枢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健康的眼睛2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同学们上课时,视线从远处的黑板转移到近处的书本时,2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看清近处的书本。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人能通过调节3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下都能看清物体。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像落在8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警报声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了12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内耳中15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