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4个生字,理解“一望无边、苍苍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3.读好含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4个生字,理解“一望无边、苍苍茫茫”等词语。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展示图片,猜一猜摇篮的作用)
2. 理解“祖先”,祖先是指什么人呢?(展示原始人图片)
3.认识生字“祖”,读准平舌音,说一说识字方法。
4.那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
你看,这就是原始森林,景色多么美呀,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见识一下祖先的生活环境吧!
5.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在田字格中提示“祖”的书写。
6.齐读课题。
二、自学字词
1.发现文体:儿童诗,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味美。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不认识的、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3.检查效果
(1)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2)重点生字教学
①(出示图片)分析“逮”字的部件,说说对“逮”字义理解
②结合提手旁意义识记生字“摘”“掏”
a.比较两个动作的区别,拓展“还可以摘什么”
b.比较字形“掏”与“淘”、“摘”与“滴”
③观察蔷薇图片,识记词语“蔷薇”(可用“墙”字换偏旁“蔷”,“微”字加偏旁“薇”的方法)
④读好词组(带动词)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逮绿蝈蝈、捉红蜻蜓、采野蔷薇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4.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好。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祖、浓、忆、啊”。
2.观察字的结构、偏旁等,学生交流。祖:的偏旁是“礻”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浓、忆”左窄右宽,“浓”左低右高,“忆”左高右低;“啊”总体要紧凑,“口”和“可”上端齐平,中间略高。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祖先的摇篮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对生字新词进行了
学习,大家都学会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2.检查生字读音,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理解。
二、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音:“啊”和“蓝”的韵尾n在一起,读na。
2.提问: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从“多大”、“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体会原始森林的特点:大、绿。(齐读诗句),拓展:一望无边的 (草原、大海……)
3.思考: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可以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这里的“摇篮”是一个比喻,是指祖先从小生活的地方。
4.照样子,说一说。(出示相关图片)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5.结合原始森林的特点,体会句子“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6.朗读指导
①朗读时要用对词语的轻、重读以及语气的舒缓来表达感情。如,朗读第一句,可以这样读: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②抓住关键词语,引导体会原始森林的广阔、美丽,读出有趣、赞美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2、3小节,边读边圈一圈: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做了些什么?
2.学生汇报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3.体会“掏”字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①请生做一做“掏”的动作,理解把手伸进鸟窝里取蛋;
②“掏鹊蛋”和“拿鹊蛋”比较,在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呢?
③体会祖先的生活,在作者的想象中,祖先跟你们一样也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呢!
4.结合课后练习3拓展其他带动作的词语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5.指导朗读问句,出示: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①这些事情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聚焦关键词:我想、可曾,标点符号“?”,这都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猜想)
②指名再读句子,读出猜测的感觉。
6. 仿说训练
①说说“祖先的摇篮”还会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再次出示课后练习3的词语,也可以仿照说一说)
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句子。交流讨论、代表发言。
7. 想象体会,读出趣味
①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
②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三)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第四小节,这里再次出现了“祖先的摇篮”,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
(预设:原始森林为祖先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祖先在这里快乐地生活……)
2.“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
(预设: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3..选择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
4.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同学,展示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摘、掏、蓝、赛、望”。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学生交流。“摘、掏”:左窄右宽,里面的“古、缶”写得小一些,紧凑一些;“蓝、赛、望”:上下结构,注意“赛”的最后一笔是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交流评价。
板书: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 热爱大自然
和大自然
和谐相处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23 祖先的摇篮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用来做什么的?
祖先
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
(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除了“摘野果”,还可以摘什么?
摘草莓
摘苹果
……
蔷薇
摘野果 掏鹊蛋 逗小松鼠
逮绿蝈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第一部分:第1小节
第二部分:第2、3小节
第三部分:第4小节
第一部分: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第三部分: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第二课时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 是( )的摇篮。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做了些什么?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掏鹊蛋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 ,
,
?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
?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热爱大自然
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祖先的摇篮”才能保持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