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6 14: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高于制作果醋的
C.参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主要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基本不变
2.图1表示以苹果为原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的甲和乙均表示原料,则果酒和果醋发酵均以葡萄糖为原料
B.图1中的①~③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
C.在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后期,图2中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不同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均要通过图2中的培养基入口不断加入原料
3.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B.步骤⑤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4.我国卫生部门规定每1000m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h),大肠杆菌数目的测定常采用滤膜培养法在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基上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培养温度不是37℃,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B.若检测过程中发现培养基被污染,则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后再使用
C.为检测大肠杆菌数目,接种时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测定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需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5.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另一远缘植物乙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欲将乙细胞质中的抗性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中取顶芽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有利于获得脱毒苗
B.过程B中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C中只有融合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以正常生长
D.杂种植株的抗除草剂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6.为了获得抗蚜虫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和尾穗苋凝集素基因(ACA)与载体(pBI121)结合,然后导入棉花细胞。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A.用限制酶BsaBI和DNA连接酶处理两种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
B.与只用KpnI相比,KpnI和XhoI处理融合基因和载体可保证基因转录方向正确
C.将棉花细胞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可筛选出转基因细胞
D.用PCR技术可检测GNA和ACA基因是否导入棉花细胞中
7.“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经4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乙所示,其中第③和④种DNA分子的个数有( )
A.8个 B.6个 C.4个 D.2个
8.一种双链DNA分子被三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切割产物通过电泳分离,用大小已知的DNA片段的电泳结果作为分子量标记(右图左边一列)。关于该双链D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呈环状结构 B.分子质量大小为10kb
C.有一个NotI和两个EcoRI切点 D.其NotI切点与EcoRI切点的最短距离为2kb
9.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
B.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反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
C.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
D.病毒的检测还可以检测病毒的物质或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都是抗原-抗体杂交
10.为了研究抗生素X对四种不同细菌(1、2、3、4)的作用效果,有人做了如图的抗菌实验,四天后菌落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抗生素X对细菌3的抑制效果最好
B.抗生素X对细菌4的抑制效果最差
C.抗生素X对细菌2的抑制比对细菌3的抑制效果好
D.可以用抗生素X去治疗由细菌1引起的疾病
11.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及杂种植物1-4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②紫外线的作用是诱导中间偃麦草发生染色体片段断裂
B.过程③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⑤可种植在高盐土壤中筛选
C.④过程中需要更换培养基,适当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D.据图2推断符合要求的耐盐杂种植株为植株1、2、4
12.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为培育抗黑腐病杂植株,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来处理两种细胞
B.过程②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叶绿体的细胞即为融合细胞
C.过程③的培养基中需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D.可借助PCR技术、黑腐病菌接种实验对杂种植株进行鉴定
13.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通过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免疫后得到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用96孔板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C.ADC通过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
D.ADC在肿瘤细胞里被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使肿瘤细胞死亡
14.矮牵牛花瓣紫色的深浅由花青素的含量高低决定,花青素由查耳酮合酶(CHS)催化合成。为获得紫色更深的矮牵牛,科研人员将CHS基因导入野生型紫花矮牵牛叶肉细胞中,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花色反而出现了浅紫色。检测CHS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如图所示电泳图谱(2道和3道分别表示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CHS基因的DNA和运载体
B.转基因植株中内源CHS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
C.转基因植株内外源CHS基因的转录均被抑制
D.没有获得紫色更深的植株是因为CHS基因没有成功转入
15.玉米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低的原因是赖氨酸合成过程中的两种关键酶——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较大。赖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会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为了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兴趣小组提出的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紫外线处理玉米愈伤组织,筛选有利突变体
B.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细胞
C.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修饰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的个别碱基
D.利用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空间结构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产生纤维素酶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刚果红染液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对纤维素分解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
C.采用平板划线法统计平板上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低
D.通过比较得知,菌落②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17.下图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的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番茄、马铃薯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②表示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的过程
C.①②过程在等渗溶液中进行,可避免原生质体在酶解过程中受到损伤
D.③表示脱分化过程;④表示再分化过程,③④过程中都需要光照条件
18.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研究者将下图中被侵染植物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并以此环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以此可确定T-DNA插入的具体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
B.PCR技术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选择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可扩增出两侧的未知序列
D.通过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比对来确定插入位置
19.抗癌“神药”抗PD-L1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PD-1受体和肿瘤细胞上的配体PD-L1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的功能,对抗癌症。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注:细胞集落是指在培养基中由一个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的细胞团)。下列关于该药物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过程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在该培养液中聚乙二醇只能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C.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抗PD-L1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①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20.下列关于DNA的提取和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DNA和蛋白质在冷酒精中溶解性的差异可初步分离DNA
B.在提取白色丝状物时双向搅拌比单向搅拌更有利于获得结构完整的DNA
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蒸馏水和移液器等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D.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电泳时电泳缓冲液不能没过凝胶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如图所示为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___________、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基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同时,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写出两项)等发酵条件。
(2)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发酵工程的菌种,例如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基因工程技术培养的,而高产青霉素菌种是通过②__________培育的。
(3)青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青霉素,青霉素具有杀菌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利用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不必担心杂菌的污染,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4)在发酵过程中,总有头孢霉素产生。人们通过对青霉素生产菌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在青霉素与头孢霉素的合成过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这个前体经过两种不同酶的作用分别合成两个产物。如何改造青霉素生产菌,使其只生产青霉素呢?__________。
22.(14分)请回答与微生物培养与计数的相关问题:
(1)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某小组同学打算配制固态培养,在配制时需添加__________作凝固剂。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下列材料或用具中,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培养皿 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 ③实验者的双手
(3)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__________消毒法,在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并且__________。
(4)在将筛选到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接种方法,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的菌落。
平板A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平板B所采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A、B两个平板所采用的接种方法适合用来计数的是__________(填“A”或“B”)
(5)根据下图所示,4号试管的土壤样品稀释了__________倍,根据图示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结果,可以估算1克土壤中的细菌数为__________个。
23.(12分)下图中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为Aa(染色体数为2n),A、B、C、D表示以亲本植物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利用图中的部分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将其先用____________消毒30s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2)经过B过程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子代再连续自交2代后,A的基因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4)②过程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方法相比,该过程不能用________;图中A、B、C、D过程都能得到一种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某同学取上述薄壁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中期细胞,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
(5)D过程获得植株是可育的,若让其和原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4.(10分)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摘取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桂冠。此后科学家又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两种方法:AB法是根据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DNA片段,利用工程菌分别合成两条肽链后将其混合自然形成胰岛素;BCA法是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导入工程菌获得胰岛素。这两种方法使用同一种质粒作为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AB法中人工合成的两种DNA片段均有多种可能的序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BCA”或“AB和BCA”)法获取的目的基因中不含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
(2)图中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设计PCR引物时可添加限制酶____________的识别序列。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后,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已知胰岛素基因左端①处的碱基序列为-CCTTTCAGCTCA-,则其中一种引物设计的序列是5′-___________-3′。
(3)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据此简述筛选工程菌的过程____________。
(4)科学家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制出了赖脯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相比,其皮下注射后易吸收、起效快。写出获取赖脯胰岛素基因的流程:____________。
25.(10分)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为制备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
(1)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作为___________分别注射到3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的___________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
(2)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___________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效果最佳。
(3)取相应免疫组小鼠的脾脏,剪碎并用___________酶处理得到小鼠脾脏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诱导,与___________细胞融合,筛选获得不同的杂交瘤细胞株。
(4)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下图:
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与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答案
ACDBD CBDCC DDCBD 16CD 17ABC 18ACD 19AD 20A
21.(9分 除标记外每空1分)
(1)扩大培养 发酵/发酵过程 溶氧、温度、pH、通气量、转速等(2分)
(2)诱变育种
(3)不认同 因为青霉素只能杀灭部分杂菌,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如果污染了杂菌某些杂菌会产生酶将青霉素分解掉(2分)
(4)敲除控制头孢霉素产生的酶的基因,使前体只产生青霉素
22.(14分 每空1分)(1) 琼脂 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①② ③(3) 煮沸 基本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4)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环 A (5) 105 8.5×108
23.(12分 除标记外每空1分)(1)(体积分数为70%)酒精(2) Aa 50%、37.5%(2分)
(3)脱分化、再分化(2分)(4) 灭活病毒诱导 愈伤组织 1、2、2、4(2分)
(5)1/6(2分)
24.(10分 除标记外每空1分)(1)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AB和BCA
(2)XhoⅠ和MunⅠ(2分)
- CTCGAGCCTTTCAGCTCA- (2分)
(3)经钙离子处理的大肠杆菌与重组质粒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大肠杆菌接种到添加了氨苄青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上筛选出白色的菌落即为工程菌(2分)
(4)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于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分)
25.(10分 除标记外每空1分) 抗原 体液 不是 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 (2分) VP1 胰蛋白 骨髓瘤 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