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4)
本试题卷共7页,15道小愿、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学运用与表达(18分。选择题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桎梏(ɡù) 央浼(měi) 粳米(jīnɡ) 怙恶不悛(quān)
B.土坯(pēi) 黢黑(qū) 讣告(fù) 风流倜傥(dǎng)
C.发酵(jiào) 攻讦(jié) 龃龉(yǔ) 铿锵有力(kēng)
D.媲美(pì) 泥淖(nào) 狙击(jū)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 岛屿 提炼 青天白日
B.整饬 蝉联 吸吮 委曲求全
C.尺牍 毗邻 绵密 苦口婆心
D.刀俎 帷幕 筹划 通货膨涨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流畅的表达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
B.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一些夸张,但是精读细研《论语》确实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C.亲情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耀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D.那些不惜牺牲宝贵时间、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4.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怀念逝者的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当下,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时时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不与老人斤斤计较。只要条件允许,就多花些时间陪陪老人,哪怕只是跟他们说些再琐碎不过的家常,不要只顾自己玩乐,而把老人晾在一边。______,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A.对老人多一些亲切,少一点冷漠;多一分理解,少一点苛责
B.对老人多一分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些亲切,少一点冷漠
C.对老人少一点苛责,多一分理解;少一点冷漠,多一些亲切
D.对老人少一点冷漠,多一些亲切;少一点苛责,多一份理解
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者塑造了三个悲惨人物:( ① ),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泪,含恨而死;( ②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 ③ ),虽成了荣府的“二少奶奶”却没有赢得正真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① ② ③
二、文言文阅读(11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 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C.批大郤,导大窾 批:劈、击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散落
7.(对点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技盖至此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庖丁与普通厨工,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啼血红鸟
钱 岩
木镇依山傍水。山重重,阻断了路,水潺潺,行不了舟。青年诗人小鱼费尽周折才来到这偏僻的小镇。小鱼来到木镇是为了见见诗友红鸟。
小鱼想自费出版一本诗集,手头缺钱,于是想到红鸟。红鸟为创办一本诗刊《瀑布》,曾向自己约过稿,小鱼的诗在省内诗歌圈子里有一定的影响。诗歌现在不景气,诗人们正忙不迭地“逃离”和“自杀”。小鱼不相信一个山村青年能创办一本诗刊,向作者支付稿酬更让小鱼觉得是天方夜谭。小鱼后来还是很随便地寄去了几首短诗,但根本不抱希望。没想到半年后,小鱼真的收到了一本很不错的油印诗刊,同时还收到了五十元稿酬,小鱼很是激动了一番。一个先富起来的山村青年,竟如此钟情诗歌,这实在让人兴奋。
很遗憾,小鱼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摇头不知道木镇有个名人叫红鸟。第六位是个青年,他耐心地听完了小鱼的解释,便暧昧地笑道:“你要找的人是丁二宝吧?”
众人闻罢恍然大悟起来:
“对,对,丁傻子写诗……”
“红鸟?傻鸟吧!”
“哗——”众人哄笑着四下散去,又在远处立定,目光再肆意地把诗人小鱼剥光了一次又一次。小鱼诧异不已。
小鱼立在白房子前问门口的汉子。汉子坐在那翻飞着篾片编织着篾器。
汉子抬眼白了一下诗人小鱼,旋又低下,同时从嘴里挤出两个字:“死了!”
“这不可能!”小鱼失态地惊叫一声。
汉子再一次抬起头,面无表情:“我是他父亲。我说他死了,那他肯定就是死了。”
“这……”难言的悲哀迅速扩充小鱼全身。小鱼突然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于是失魂落魄地在光滑的青石小道上踢踢踏踏。
“我领你去,我儿子现在一人住在后面的山上。”从屋子里走出来个老妇人,朝小鱼笑笑,笑得很悲哀。小鱼默默地点点头,是该到红鸟坟前向他道个谢,问声好。
上了山,让小鱼惊喜的是小鱼看到的不是坟头,而是一间茅棚。在翠翠青竹间,茅棚安详得宛如摇篮中的婴孩。
茅棚门锁着。
“大概又是下山给人家抬石头去了,这一下就不得回来了。他抬上几个月石头挣上一笔钱后,就呆在这屋里写诗,编诗。”
“他老子反对他写诗、编诗,说弄这玩意生不来钱还耗钱。他不听,他老子便把他从家里撵出来了。撵出来了他也不恼,在山上搭个茅棚还写,还编。”
“镇上人都笑话他为丁傻子。我看这孩子是有点傻了,我只这一个儿子呢!”
……
小鱼脸紧贴门缝,和阳光一起挤进屋。目光所及,仅是零零几件破落的用品,惟有一台油印机崭新,这让小鱼灵魂震撼。
“镇上有家闺女是个跛子。我托人去说亲,人家姑娘说,自己腿不好,再找个脑不好的,这日子怎么过?”
“邻镇还有个瞎女,我想过几天托个媒人去说说。”
……
老妇人还要唠叨,小鱼突然转过脸来,吼道:“你怎么这样作践你儿子?你儿子不是傻子,是诗人!诗人!懂吗?”
“我懂!我懂!”老妇人忙赔上笑脸,小心地问,“这么说我儿子以后能讨上媳妇?闺女,你别哄我。”
“真的,你儿子一定能娶上很好的媳妇的。”小鱼望着茅棚说话时泪水已铺天盖地。此时,茅棚已被阳光涂抹成一只啼血红鸟。
(有改动)
1.请简要分析开头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请简要分析红鸟这一人物形象。(6分)
3.本文情节引人入胜,一波三折,试加以分析。(6分)
五、写作(40分)
15,请以“善待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语文试卷答案
1.【解析】B。“土坯”的“坯”应读pī;“风流倜傥”的“傥”应读tǎng。
2 【解析】D。“通货膨涨”应为“通货膨胀”。胀:体积变大;涨:水位上升,或头部充血。
3.【解析】A。A项“流畅的表达”是一个方面,“辩论胜败”则包含两个方面,所以“流畅的表达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4.【解析】B。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面提供的语言信息,“时时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表现对老人的理解,“不与老人斤斤计较”说不对老人进行苛责,“就多花些时间陪陪老人”展示对老人的亲切,“不要只顾自己玩乐,而把老人晾在一边”说的是不能冷漠,根据与前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B项恰当。
5.① 林黛玉) ② 贾宝玉 ③ 薛宝钗
6.【解析】B。“盖”同“盍”,疑问代词,译为“何,怎么”。
7.【解析】C。A项,为,前者为介词,替、给;后者为介词,因为。B项,乎,前者为句末语气词,吗;后者为介词,对。C项,以,都作介词,凭、用。D项,而,前者表转折,但是;后者表修饰。
8【解析】C。只有两种对比,没有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9.【答案】我追求的是天道(自然规律),(已经)超过具体的操作技术了。
【解析】好:追求;“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道:天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
10【答案】(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莫春者 春服既成 (4)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11【答案】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悠闲自在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诗歌分别从视觉、嗅觉方面进行描写,“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晶帘动”“满架蔷薇”似一组色彩艳丽、明净清新的山水画。诗歌中,我们虽然不见“山亭”和“诗人”,却又仿佛看到了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在山亭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
12.【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小镇偏僻遥远。②小镇依山傍水,暗示主人公具有纯洁高尚的心灵和崇高的人格。③突出路途的艰难,侧面表现了青年诗人小鱼想见“红鸟”的强烈愿望。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山阻断了路,舟行艰难,为下文写“红鸟”艰难曲折的人生作铺垫。
13.【答案】①“红鸟”热爱文学:“红鸟”是农村文学青年丁二宝的笔名,他生活在偏僻落后的山村,生活清贫,但非常热爱文学,创办诗刊,在山上搭个茅棚写诗歌,屋内只有一台油印机崭新。②“红鸟”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不被家人和乡亲们理解,却依然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像“啼血红鸟”一样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14.【答案】文中多次设悬念、埋伏笔:①小鱼收到印质不错的诗刊及五十元稿酬,便认为“红鸟”是“一个先富起来的山村青年”;②小鱼问到“红鸟”,村人却称“红鸟”为“傻子”;③父亲说儿子“死了”,老妇人领小鱼到后山,小鱼以为是到红鸟的坟地。这些伏笔和悬念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使诗人“红鸟”坚韧、执着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