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在作者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每段开头,作者先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接着抓住这一时刻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五上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写景文章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体会“情”很重要。因此,“读”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精髓,更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生命线。本课课后习题就提出了“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的要求,只有让学生用心、用情地去读,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才能教出本单元阅读文本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充分将本阶段“读”的目标落实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旷”“怡”等 5个生字,会写“黎”“漆”“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美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独特,感受四季独特的韵味,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2.借助图片、音频、视频想象画面体会美景和抓住关键词“点点归鸦”“成群结队”“比翼而飞”等想象画面体会韵味,熟读成诵尝试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借助语文课堂作业本的写作支架“动态、视觉、听觉、感受”等角度进行练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在课前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充分的预设;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本课中要用的写话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板书“四季”,我们一起来读读。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哪个季节在你的眼中最美?你眼中四季最美的景色是什么?
预设:春天的柳树/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
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四季最美的又是什么?我们一起走进22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2.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对四季之美的自己的体验,同时通过自己的自己最美和作者眼中的最美形成对比,感受视角的独特。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活动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难读的词语,出事词语集中识字。(黎明 漆黑 红晕 闲逸 未免 凛冽 心旷神怡)重点学习红晕的读音,凛冽、心旷神怡的词义、漆、黎的写法。
出示字典中的意思根据意思定音:
2.交流,作者眼中的四季最美是什么?
3.这道题的答案藏在哪里?(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
师:借助每一段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内容,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好方法。
4.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四季的独特韵味)
预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按照时间顺序的
预设:交流: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表示的是时间段。
师: 我们喜欢一个季节,往往是因具体事物而喜欢。但清少纳言的视角不同,她喜欢某个时间段,很独特。板书:独特
美的散文读着读着就成了一首小诗,齐读四句话;这样的句子我们还可以成为词组。
黑板相机贴: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通过每段中心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由意定音、相同部件“氺”书写指导,使识字教学扎实且注重思维的可视性。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秋之黄昏美
过渡:同学们,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让我们不禁开始怀念刚刚跟我们挥手再见的秋天。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味秋天的美景。
自学提示二:自由读第三段,哪里让你感受到秋天黄昏的美,请划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逐句学习)
2.句子欣赏1: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指名读,读好句子。注意窠ke的读音读正确
美的散文就像是一个爱美的姑娘,需要一点化妆,我们的散文用什么化妆呢?散文用修辞手法和形容词。
师:乌鸦我们通常觉得不美,归鸦却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预设:乌鸦也有一个温暖的家,正急着回家。可能是喂食、可能是休息……
师:两三只、三四只,三三两两地急急匆匆地赶回家的乌鸦,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预设:温馨、温暖的感觉
③一读指名读:读好这个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齐读:我们可以加快节奏读出急急匆匆的动态画面。
三读男女赛读:想象画面,体会动人的画面。
句子欣赏2:
成群结队的大雁 ,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更是叫人感动。
①请学生读一读
②什么是比翼而飞?比翼是翅膀贴着翅膀飞
③同学们黄昏时分,大雁们比翼而飞,引导学生用第一视角想象大雁的心情和感受
预设:我们很团结谁都不落下、我们很友好大家相互帮助……
④带着团结和友好的感情把句子读好。
句子欣赏3:
夕阳西沉 ,夜幕降临 ,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受到黄昏之美?
①你们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风声是虫鸣声。(播放虫鸣、风声)
②听声音想象画面,交流所想的画面。
③伴着虫鸣伴着风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④预设:虫鸣、风声让人觉得秋天黄昏的安静、让人心旷神怡
师:作者为了写出黄昏之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有……有……
⑤齐读句子感受美
3.读中体会美
①播放小视频,感受秋天的黄昏之美
②伴着音乐读→师伴乐范读→生伴乐展示读
②填空读,熟读成诵
4.小组讨论学习表达方式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黄昏之美表达出来?
小组合作提示
1.先请每位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
2.思考后请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请小组长准备好汇报。
出示 动态美 视觉 听觉 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黄昏的美,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秋之独特韵味。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写作方式,从感性的体会再到理性的学习,是形而上的学习。
五、以本为本 写话练习
1.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美。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你眼的四季之美。
2.观看冬天的视频,完成课堂作业本表格
3..展示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总结了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后,借助课堂作业本的写作的支架,从简单到难,从表格到练笔,让学生的写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达到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上完成的表格,试着写一段话
评价标准:能写出冬天的典型景物
还能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写
还能抓住关键的动词写出动态美
还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者笔下秋天的黄昏之美,那么春天夏天冬天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美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