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 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 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 预习要求: (1) 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 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 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 检查预习: 1、 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 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 分析总体结构 1、 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 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 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 (板书) 5、 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第 二 课 时
四、 精读4、5两节: 1、 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 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 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 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 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 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 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的谐美
总 分
教学后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13.苏州园林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轩( )榭 ②嶙( )峋 ③镂( )空 ④蔷薇( )
⑤对称( ) ⑥相间( ) ⑦庸( )俗 ⑧丘壑( )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重峦叠zhànɡ( ) ②自出心cái( ) ③翻了一fān( ) ④斟zhuó( )
3.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标签 标本 标志)
②谁如果要 (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
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方法)
⑤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4.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①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
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 )
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
④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③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④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二、阅读(考试链接)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家、 家、 家。
2. 选文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6、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 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 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 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两类的共同点是: 。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17.解释下列词语。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
?A.单调 ??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和描写 ????????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作用是: 。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四)(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廊( ) 镂空( )
2、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3.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5、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6.“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
“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7、乙中“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的“适当的位置”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13.苏州园林
参考答案:
一、1.①xuān ②lín ③lòu ④wēi ⑤chèn ⑥jiàn ⑦yōnɡ ⑧hè
2.①嶂 ②裁 ③番 ④酌
3.①标本 ②鉴赏 ③完美 ④艺术 技术 ⑤赞叹
4.①记叙 ②说明 ③描写 ④议论
5.①作比较 ②摹状貌 ③举例子 ④打比方
二、(一)1、叶圣陶 绍钧 作 教育 编辑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3、(1)列数字 (2) 举例子、打比方 (3)作比较
4、[“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5、[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1、[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 [池沼] 2、[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3、[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分类别7、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8、[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9、[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10、总分 1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12、桥梁 石头、花草 荷花、睡莲13、成河道模样 宽敞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14、表示引用15、分类别16、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7.(1)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2)不该相同而相同。(3)精巧细致。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三)1、D A C 2、B 3、B 4、[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B、D?、E 6、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9、从概括到具体10、[举例子]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11、[讲究自然之美]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四)1、láng lòu 2、[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 ,打比方。]3、[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5、[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6、[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7、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
13 苏州园林
☆课文导读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读者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重峦叠嶂(zhànɡ)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镂空(lòu) 蔷薇(qiánɡ)
二、词语释义
自出新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嶙峋:突兀的样子。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三、语句解读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四、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等。
五、背景探视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邀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丘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ɡ)
C.轩榭(xuān) 庸俗(yōnɡ)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ènɡ) 阑干(lá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修改。
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含有贬义的一项是( )
A.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B.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C.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D.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⑶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⑷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二、整体感知
1.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C.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4.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它们的排列顺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⑴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⑵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原因到结果
三、课内阅读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兰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 )
A.假山和池沼 B.河道和桥梁
C.石头和花草 D.游鱼和睡莲
2.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是因为他们( )
A.会以具有风格特色的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B.会堆叠造型各异的假山
C.深知山水风景形象的趣味
D.会在河道模样的水面安排桥梁
3.文中所说“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 ( )
A.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
B.金鱼或各色鲤鱼
C.几块玲珑的石头和一些花草
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4.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5.“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中的“这”指的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没有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也没有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
D.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
6.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 )
A.高树与低树相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同。
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间。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D.古老的藤萝和盘曲嶙峋的枝干相间。
四、拓展阅读
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不无道理。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结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网师园中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假山,虽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峰、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狙犷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 ”的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于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1.结合上下文,用《苏州园林》中引用的一句诗填在文中横线上。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3.文章是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
?????????????
?????????????
?????????????
4.从语段中选出与“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相照应的句子。
?????????????
?????????????
?????????????
5.文章末段有什么作用?
?????????????
?????????????
☆新题探密
仔细观察下面这个有趣的表格,想一想其中数字的排列有何特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不超过30个字。注意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
?????????????
?????????????
?????????????
答案:它的每一行、每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写作小练笔
有些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上微笑。”
如果老师让你去走近、了解这位教学楼的勤杂工,你该如何设计你的问题呢?请写在下面,不少于五个具体问题。
☆作文素材
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13 苏州园林
一、1.C(A项中的“沼”读zhǎo,B项中的“镂”读lòu,D项中的“称”读chèn。) 2.治——制 新——心 曼——蔓 鳞——嶙 3.A(“标本”在这里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4.B 5.⑴作比较 ⑵摹状貌 ⑶举例子 ⑷打比方 二、1.C 2.BDAC 3.B 4.⑴排比⑵C 三、1.A 2.C 3.D 4.B 5.D 6.B 四、1.鱼戏莲叶间 2.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3.从苏州园林的细腻、古朴与灵气三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4.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5.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