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共27张PPT)《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共27张PPT)《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7: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李 斌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李斌
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事迹展示: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斌用“两个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撼。一个是视觉上的,满眼的绿色海洋,绿水青山令人动容;一个是精神上的,采访犹如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从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和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定。
2.了解时代背景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3.了解“工匠精神”
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
“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
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释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
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
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的特点
⑴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⑵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⑶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⑷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新闻评论和一般的议论文有哪些不同?
新闻评论针对新闻时事发表看法,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有鲜明的立场。
同一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选择适当论据加以论证。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明确字音
挑剔(tī) 精湛(zhàn) 造诣(yì) 锉(cuò)
雍容(yōng) 臻于(zhēn) 出类拔萃(cuì)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冰心一片: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时代特性,提倡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第2到第4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5段),倡导工匠精神,总结全文。
研读文本
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
然后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
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任务一:分析文章论证思路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类比论证
任务二:分析文章论证方法
(1)引用论证
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4)对比论证
任务二:分析文章论证方法
(3)假设论证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任务四:总结时评的一般写法
第一步:概述材料,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二步:就事论事,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分析论证观点,可适当类比拓展(联系现实)。
第三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工匠精神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
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泥瓦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
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
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炉火纯青的技术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工匠精神
内涵






1.“工匠精神”的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 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1)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返 回
2.“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内涵
(2)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返 回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返 回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
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当堂训练:
运用引证法论证“不走寻常路”,200字左右。
示例: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丧失自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也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可以成为众人注视的焦点。我们不必看低自己,不必仰望他人,坚信自己的价值。仿效别人,即使再成功,也只不过是别人的影子,无法活出自己的精彩。山寨产品永远无法与正规商品相媲美。因此,不必在意他人,只管走好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六、课堂小结: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七、课外素材积累1、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2、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3、匠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时候,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4、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什么,答案就是小批量生产,甚至单独定制!凡是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一定是不符合“工匠精神”的。5、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八、课后作业 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