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4.3课(共25张PPT)《“探界者”钟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4.3课(共25张PPT)《“探界者”钟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7: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
最美奋斗者——钟扬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
立心天地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二)作者简介
叶雨婷,河北人,90后年轻记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报》记者。主张记者要把新闻事实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要做真正能在大家心中产生触动的报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按照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
1.通读全文按照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
探学习工作之界
探植物学之界
科普成为副业
探教书育人之界
探寻生命边界
二 本文是怎样搜集、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
切入点/主题 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经典议论语句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材料来源
二 本文是怎样搜集、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
切入点/主题 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钟扬顺利的求学和仕途经历
再写什么 钟扬在收集种子、坚持科普、“接盘”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最后写什么 钟扬的牺牲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经典议论语句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材料来源 事实追述、文献资料、实物(小纸条)、访谈接触过被报道者的人(卢老师的话等)
三 结合上述表格内容,探究文本的写作特色
1.行文线索清晰
本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从少年到青年最后牺牲,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选材典型
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等不同时间段,不同身份,都选取典型事例,从他进行科研、带领团队、培养学生等多个方面表现钟扬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3.正侧结合刻画人物
如文中对钟杨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都属于正面描写,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是侧面描写。
4.叙议结合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在记叙事件的同时,插入议论抒发感情,揭示生命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具深度和高度。
四 深入研读
逐段品味文章内容
(一)阅读课文开头及“‘英雄’少年”“种子达人”两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下面对课文前半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草本植物“拟南芥”的特点,是为了引出有植物学家身份的钟扬。
B.文中写钟扬开“结婚证明”的事,表现了钟扬在生活中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C.文中写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反衬了他对种子事业的认真与执着。
D.钟扬之所以要收集种子,是因为他对青藏高原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选D。“是因为他对青藏高原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文无据。钟扬收集种子是因为他对基因与种子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2.在“‘英雄’少年”部分中,钟扬的“不安分”体现在哪些事上 请简要概括。
【明确】①考上少年班后补习数学、物理;②进入大学后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③本来学习无线电专业,对植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后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后,用两年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二)阅读课文“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生命延续”三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3.下面对课文后半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队长”部分中写钟扬“在科普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B.钟扬用很大的精力做科普是因为他愿意教人,认为对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
C.钟扬招研究生招得特别多,总是解决最后的兜底问题,这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D.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倾向性渐强,开始无条件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选D。钟扬并非“无条件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文中引钟扬的话说“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4.对于钟扬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生命延续”部分加以概括。
【明确】①多方面探寻生命的边界,甘愿成为先锋者,拼命工作,忘我投入到各项事业中;②毫不畏惧生命的结束,认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科学探索之路的延续中,体现在其他人梦想的完成中。
5.“种子达人”部分中引述了西藏大学理学院一位同事的话“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这里的“惊险”和“惊喜”分别指什么
【明确】“惊险”是指钟扬身体状况不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是指因为钟扬的坚持与经验,他们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
6.赏析“科学队长”部分开头所引钟扬的一段科普文字: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明确】这段话细腻而又富有文采,准确、生动地概括了生命演化的进程,表达了对生命演化的深沉思考,包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文段既有生物学术语,又使用了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体现了科普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基本特点。
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群文比较阅读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共同的精神品质
2、这三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异同?
文章结构:
同: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异:《心有一团火》没有用小标题,直接叙述人物事迹。
课堂探究3:
三篇文章在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刻画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文章结构 刻画人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 倒叙 手法 小标题 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
细节描写
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细节描写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探界者”钟扬》 小标题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概述事迹
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
群文比较归纳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