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2 二次函数
一、综合题
1.(2023·深圳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则称该点为“不动点”
例如、、都是“不动点”,已知双曲线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
B.函数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
C.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
D.函数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动点”
(2)求双曲线上的“不动点”;
(3)若抛物线(、为常数)上有且只有一个“不动点”,
①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②如果,过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若抛物线上有四个点到的距离为,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2.(2023·原平模拟)综合与探究.
如图1,抛物线经过,,且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求证:.
(3)如图2,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向终点C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设P,Q运动的时间为t秒,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是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2023·开江模拟)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是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
(1)分别判断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分别为点,,过点作轴,垂足为.当的面积为3时,求的值;
(3)若函数的图像记为,将其沿直线翻折后的图像记为,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4.(2023九下·盐都月考)如图1,对于平面上小于或等于的,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的内部或边上,作于点E,于点F,则将称为点P与的“点角距”,记作.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y正半轴所组成的角记为.
(1)已知点、点,则 , .
(2)若点P为内部或边上的动点,且满足,在图2中画出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3)如图3与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射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①在图3中,点C的坐标为,试求的值;
②在图4中,抛物线经过,与射线交于点D,点Q是A,D两点之间的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可与A,D两点重合),求c的值和当取最大值时点Q的坐标.
5.(2023·青海模拟)如图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B,当P点运动到顶点C时,求△CAB的铅垂高CD及;
(3)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C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23·寻乌模拟)定义:若直线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条抛物线的“反碟长”.如图,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
(1)抛物线的“反碟长” .
(2)抛物线随其顶点沿直线向上平移,得到抛物线.
①当抛物线的顶点平移到点,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抛物线的“反碟长”是 ▲ .
②若抛物线的“反碟长”是一个偶数,则其顶点的纵坐标可能是 ▲ .(填写所有正确的选项)
A.15 B.16 C.24 D.25
③当抛物线的顶点和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时(点在点左右),求点的坐标.
7.(2023·增城模拟)综合与探究
已知抛物线.
(1)当抛物线经过和两点时,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当时,无论a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线段(点A在点 B的左侧)的长度始终不变,求m的值和线段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沿直线翻折得到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分别记为G,H.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以A,B,G,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2023·亳州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 与y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
(1)求b的值和点B,C的坐标;
(2)若点D为的中点,点P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P作轴,垂足为H,与分别交于点,且,求点P的坐标;
(3)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有一个交点在第一象限,其中,若结合函数图象,探究n的取值范围.
9.(2023·吴兴模拟)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图1),AB=6,AD=3.点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得到△AEF,延长AE交直线CD于点G,直线AF与直线CD交于点Q.
【初步探究】
(1)求证:△AQG是等腰三角形;
(2)记FQ=m,当BE=2CE时,计算m的值;
(3)【深入探究】
将矩形纸片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点B与点O重合,边OC、OA分别与x轴、y轴正半轴重合.点H在OC边上,将△AOH沿直线AH折叠得到△APH.
①当AP经过CD的中点N时,求点P的坐标;
②在①的条件下,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A、D两点.若将直线AH右侧的抛物线沿AH对折,交y轴于点M,请求出AM的长度.
10.(2023九下·靖江期中)定义:两个二次项系数之和为,对称轴相同,且图像与y轴交点也相同的二次函数互为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例如: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1)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
(2)当时,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有最大值为,求的值.
(3)已知点分别在二次函数及其友好同轴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1.(2023·金华模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为矩形,BC=,∠BOC=60°,D为BC中点.某反比例函数过点D,且与直线OC交于点E.
(1)点E的坐标为 .
(2)好奇的小明在探索一个新函数.若点P为x轴上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Q,交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R.若y′=PQ+PR,点P横坐标为x.关于x的图像如图2,其中图像最低点F、G横坐标分别为(,)、(,).
①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
(3)已知1①若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小明思考过程如下:由x2-4x-m=0得m=x2-4x,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根据x的范围可以求出m的取值范围.请你完成解题过程.
②若关于x的方程有解,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12.(2023·柳州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求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时采用的步骤是:第一,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第二,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第三判定是否在其范围内,若在,则最大值是顶点纵坐标,若不在,要根据其增减性求最大值,即当时,时,y最大;当时,时,y最大.若,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t,求t的值.
(3)如图,若点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且,求点P的坐标.
13.(2022·安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为和谐点,例如:点,,,……都是和谐点.
(1)判断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和谐点,若存在,求出其和谐点的坐标;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
①求,的值;
②若时,函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4.(2022·威海)探索发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3,0),B(1,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连接AD.
①如图1,直线DC交直线x=1于点E,连接OE.求证:AD∥OE;
②如图2,点P(2,﹣5)为抛物线y=ax2+bx+3(a≠0)上一点,过点P作PG⊥x轴,垂足为点G.直线DP交直线x=1于点H,连接HG.求证:AD∥HG;
(2)通过上述两种特殊情况的证明,你是否有所发现?请仿照(1)写出你的猜想,并在图3上画出草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3,0),B(1,0),顶点为点D.点M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D重合),
猜想:作MN⊥x轴于N,直线DM交直线x=1于Q,则QN∥AD,证明见解析
15.(2022·盐城)【发现问题】
小明在练习簿的横线上取点为圆心,相邻横线的间距为半径画圆,然后半径依次增加一个间距画同心圆,描出了同心圆与横线的一些交点,如图1所示,他发现这些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
【提出问题】
小明通过观察,提出猜想:按此步骤继续画圆描点,所描的点都在某二次函数图象上.
(1)【分析问题】
小明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以圆心为原点,过点的横线所在直线为轴,过点且垂直于横线的直线为轴,相邻横线的间距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当所描的点在半径为5的同心圆上时,其坐标为 .
(2)【解决问题】
请帮助小明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成立.
(3)【深度思考】
小明继续思考:设点,为正整数,以为直径画,是否存在所描的点在上.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或,
故双曲线上的“不动点”为和;
(3)解:①抛物线(、为常数)上有且只有一个“不动点”,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
,
故的取值范围为;
②m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解析】【解答】(1)解:A.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当时,可得,此方程无解,故函数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 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当时,可得,此方程无解,故直线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故该说法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当时,可得,解得,,故函数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动点”, 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②,,
,
,
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
由(2)知: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为,
过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做平行于轴的直线,且,
抛物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
如图:
抛物线上有四个点到的距离为,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1)根据“不动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3)根据“不动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答案】(1)解:由题意得:,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当时,,
解得:或,
∴,,
当时,,
,
∴,,,
∴,
∵,
∴;
(3)解:∵,,,
∴,
当时,,解得:;
当时,如图1,
过点Q作于点D,则,
∵,
∴,
∴,即:,
解得:,
当时,如图2,过点P作于点,
则,
∵,,
∴,
∴,即:,
解得:,
综上,当或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求出=2,结合,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
(3)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 ,据此分别画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3.【答案】(1)解:在中,令,得不成立,
∴函数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在中,令,
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综上所述,不存在“等值点”,存在“等值点”,有两个“等值点”或.
(2)解:在函数中,令,解得:,
∴,
在函数中,令,解得:,
∴,
∵轴,
∴,
∴,
∵的面积为3,
∴,
当时,,解得,
当时,,
∵,
∴方程没有实数根,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3)解: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3)解:令,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①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必有2个“等值点”或,
:,:,
令,整理得:,
∵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
∴,
∴,
②当时,有3个“等值点”、、,
③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
④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1个“等值点”,
⑤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没有“等值点”,
综上所述,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或.
【分析】(1)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建立方程并解之即可;
(2)先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求出函数的“等值点” ,同理求出 , 根据的面积为3, 可得, 求解即可;
(3)先求出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再用翻折的性质分类讨论即可.
4.【答案】(1)4;4
(2)解:设点P的坐标是,
,
,
∴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线段,如图2所示:
(3)解:①如图3,过点C作于点E,轴于点F,延长交于点H,则,
∵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点H的坐标为,
,,
,
,
又,
,
在和中,,,
,
,
,
,
;
②如图4,过点Q作于点G,作轴于点H,交于点K,
把代入,得
,
解得.
令,
解得,,
故点D的横坐标为3,
设点Q的坐标为,其中,
则,
∴点K的坐标为,,
,.
,
,
,
,
,,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此时,点Q的坐标为.
【知识点】点的坐标;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点到x轴的距离是0,到y轴的距离是4,
,
∵点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3,
,
故答案为:4;4;
【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可得点A、B到x轴、y轴的距离,然后根据定义的新运算进行解答;
(2)设P(x,y),由d(∠xOy,P)=4可得x+y=4,据此解答;
(3)①过点C作CE⊥OT于点E,CF⊥x轴于点F,延长FC交OT于点H,则CF=1,求出直线OT的解析式,得到点H的坐标,然后求出CH、OH的值,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HEC∽△HF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的值,然后根据定义的新运算进行解答;
②过点Q作QG⊥OT于点G,作QH⊥x轴于点H,交OT于点K,把A(5,0)代入可求出c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直线OT的解析式求出x,得到点D的横坐标,设Q(m,n),则K(m,m),表示出QK、HK、OK,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QG,由d(∠xOT,Q)=OG+QH表示出d(∠xOT,Q),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5.【答案】(1)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a(x-1)2+4
把A(3,0)代入解析式求得a=-1
所以y1=-(x-1)2+4=-x2+2x+3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kx+b
由y1=-x2+2x+3求得B点的坐标为(0,3)
把A(3,0),B(0,3)代入y2=kx+b中
解得:k=-1,b=3
所以y2=-x+3;
(2)解:因为C点坐标为(1,4)
所以当x=1时,y1=4,y2=2
所以CD=4-2=2
S△CAB=×3×2=3(平方单位);
(3)解: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设P点的横坐标为x,△PAB的铅垂高为h,
则h=y1-y2=(-x2+2x+3)-(-x+3)=-x2+3x
由S△PAB=S△CAB得:×3×(-x2+3x)=×3
化简得:4x2-12x+9=0
解得,x1=x2=,将x=代入y1=-x2+2x+3中,
解得P点坐标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CD=2,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 h=y1-y2=-x2+3x ,再求出 4x2-12x+9=0 ,最后求点的坐标即可。
6.【答案】(1)2
(2)解:①;4;②AC;
③解:∵点在直线上
∴可设
由②可知,
∴
过点作于点,
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点的坐标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1)解: 令,则或,
∴.
(2)①由题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
解得:或,
∴抛物线的“反碟长”为:
②解: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
解得:或,
∴抛物线的“反碟长”为
∵抛物线的“反碟长”是一个偶数
∴是整数
结合选项可知:当或24时符合题意,故A,C符合题意.
【分析】(1)先求出或,再求出PQ的值即可;
(2)①先求出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再求出或,最后求解即可;
②根据题意先求出,再求出抛物线的“反碟长”为,最后求解即可;
③结合函数图象,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7.【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和两点,
∴,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联立得,
∴,,
∵,
∴
,
∵无论a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线段(点A在点 B的左侧)的长度始终不变,
∴,
∴,
∴,即;
(3)解:存在,.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G的坐标为,
设抛物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则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为,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H的坐标为,
∴都在直线上,
∴轴,
∵都在直线上,
∴轴,
∴,
∴当A、B、G、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为该正方形的对角线,
∴,
∴,
∴,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点H的坐标为,再求出,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8.【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点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可得,
解得或3,
令得到,
∴;
(2)解:∵D是OC的中点,,
∴点D的坐标是,
由两点坐标可以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
∴由两点坐标可以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为:.
设点P的坐标是则点,.
∴,
.
解得:(舍去)或,
当时,
∴点P的坐标为:;
(3)解:当时,,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当时,,
∴直线经过点,即点M与点A重合,
如解图所示,点N在第一象限,当,即
当时,,此时,
由解图可知,当时,,
∴n的取值范围为.
∴n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b=2,再求点B和点C的坐标即可;
(2)先求出点D的坐标是, 再求出 (舍去)或, 最后求点P的坐标即可;
(3)先求出 直线经过点,即点M与点A重合, 再结合函数图象求解即可。
9.【答案】(1)证明:∵将△ABE沿直线AE折叠得到△AEF
∴∠BAE=∠FAE,
∵AB∥CD,
∴∠BAE=∠G,
∴∠FAE=∠G,
∴△AQG是等腰三角形;
(2)解:∵AB∥CD,
∴△ABE∽△CGE,
∴AB:CG=BE:CE,
∵BE=2CE,AB=6,
∴CG=3,
由(1)得,△AQG是等腰三角形,
∴QG=AQ=6-m,
∴CQ=3-m,
∴QD=6-(3-m)=3+m,
在Rt△ADQ中,AD2+DQ2=AQ2,
∴32+(3+m)2=(6-m)2,
∴m=1;
(3)解:①过点P作PK⊥CD于点K,
∵CD=6,N为BC的中点,
∴AD=DN=3,
∴△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ND=45°,
∴AN=,∠PNK=45°,
∴△PK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折叠得AP=AO=6,
∴PN=,
∴PK=NK=,
∴CK=CD-DN-NK=,点P的横坐标为:OC+PK=,
∴P(,);
②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0,6)与P(,)分别代入得
,
解得
∴直线AP:y=-x+6,
将点A(0,6)与点D(3,6)分别代入y=-x2+bx+c
得,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3x+6,
如图,设抛物线与直线AP相交于点T,
解得
,,
∴T(4,2),
∴,
∴AM=AT=.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由折叠性质得∠BAE=∠FAE,由矩形的性质得AB∥CD,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BAE=∠G,进而由等量代换得∠FAE=∠G,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2)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ABE∽△CGE,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CG的长,由(1)得QG=AQ=6-m,则CQ=3-m,QD=6-(3-m)=3+m,在Rt△ADQ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
(3)①过点P作PK⊥CD于点K,易得AD=DN=3,则△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N=,结合折叠的性质得PN=,易得△PK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PK=NK=,进而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②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解析式,将将点A(0,6)与点D(3,6)分别代入y=-x2+bx+c可得关于字母b、c的方程组,求解可得b、c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设抛物线与直线AP相交于点T,联立直线A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T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T,进而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M=AT,从而得出答案.
10.【答案】(1)
(2)解:由函数可求得,
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①当时,时,,
解得:;
②当时,时,,
解得:;
综上所述,;
(3)解:由函数可求得,
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把分别代入可得,
,,
则,
,
,
①当时,,即,
,
解得:;
②当时,,即,
,
解得:;
③当时,,即,
,
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
当时,;
当时,.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1)设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由函数可知,
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交点为,
,,对称轴为直线,
,
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分析】(1)设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ax2+bx+c,由函数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4,与y轴交点为(0,3),则a=1-=,c=3,由对称轴方程可求出b的值,进而可得友好同轴二次函数;
(2)由函数解析式可求得: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a(x-1)2+3-a,①当a>0时,x=4时,ymax=5,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②当a<0时,x=1时,ymax=5,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据此解答;
(3)同理可得: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2=(1-a)x2+4(1-a)x+c,将(m,p)、(m,q)分别代入y1、y2中可得p、q,然后表示出p-q,据此求解.
11.【答案】(1)
(2)①∵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点P横坐标为x,
∴R(x,),Q(x,),
∴当时,y′=PQ+PR=,
当时,y′=PQ+PR=;
②由图可知:
该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当x<0时,y随x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3)解:①二次函数m=x2-4x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在1当x=4时,m=0,
∴;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tan∠BOC=tan60°=,
∴,
∴,
∴C(2,),D(2,),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
将点D(2,)代入得,
解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将点C(2,)代入得,
解得:,
∴直线OC的解析式为,
联立,解得:,,
∵点E在第一象限,
∴E(,);
(3)②∵当1∴当1∵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当x=1时,,解得:,
或当x=4时,,解得:,
且当时,,解得:或,
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1)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OB的值,表示出点C、D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D点坐标代入求出k1的值,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2x,将C点坐标代入求出k2的值,然后联立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结合点E所在的象限可得对应的坐标;
(2)①由题意可设R(x,),Q(x,),然后分x>0、x<0进行解答;
②根据对称性、增减性,写出两条性质即可;
(3)①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在1②由题意可得:当112.【答案】(1)解:把,两点代入抛物线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
∴在对称轴的左侧,
∵,
∴当时,抛物线有最大值,
∴,
解得:或(舍去),
∴.
(3)解:延长,过点D作轴,过点D作交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M作于点N,交x轴于点Q,过点A作于点K,如图所示:
把代入得:,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轴,
∴,
∵,
∴,
∵,轴,
∴,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
∵,
∴,
∴,
∴,
∴,,
∴,
∴,
设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
,解得:,
∴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点P在第一象限,
∴舍去,
∴点P的坐标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由t<0可得t≤x≤t+1在对称轴的左侧,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x=t+1时,抛物线有最大值y=t,然后代入求解即可;
(3)延长AP,过点D作KN∥x轴,过点D作DM⊥AD交AP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M作MN⊥KN于点N,交x轴于点Q,过点A作AK⊥KN于点K,易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四边形AKNQ为矩形,NQ=AK=4,利用AAS证明△ADK≌△DMN,得到DN=AK=4,MN=DK=2,求出MQ的值,表示出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13.【答案】(1)解:∵点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 为和谐点,
∴和谐点都在 上,
,
解得 ,
上的和谐点为
(2)解:①∵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 ,
∴ 即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 ①,
将 代入 得,
,
联立①②,得 ,
② ,
,
其顶点坐标为 ,则最大值为3,
在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
根据对称轴可知,当 时, ,
时,函数 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
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 时,函数 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
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和谐点定义可知,和谐点都在直线上,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解即可;
(2)①根据题意可知二次函数与相切于点, 联立和y=x,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列式求出,再将 代入二次函数式得出 ,两式联立求出a、c值即可;
②根据①得到解析式,再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析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
14.【答案】(1)解:①由题意得,
,
∴,
∴y=-x2-2x+3=-(x+1)2+4,
∴D(-1,4),C(0,3),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mx+n,
∴,
∴,
∴y=-x+3,
∴当x=1时,y=-1+3=2,
∴E(1,2),
∴直线OE的解析式为:y=2x,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cx+d,
∴,
∴,
∴y=2x+6,
∴OE∥AD;
②设直线PD的解析式为:y=ex+f,
∴,
∴,
∴y=-3x+1,
∴当x=1时,y=-3×1+1=-2,
∴H(1,-2),
设直线GH的解析式为:y=gx+h,
∴,
∴,
∴y=2x-4,
∴AD∥HG;
(2)解:如图,
证明如下:
设M(m,-m2-2m+3),
设直线DM的解析式为y=px+q,
∴,
∴,
∴y=-(m+1)x+(-m+3),
∴当x=1时,y=-m-1-m+3=-2m+2,
∴Q(1,-2m+2),
设直线NQ的解析式为:y=ix+j,
∴,
∴,
∴y=2x-2m,
∴QN∥AD.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①先求出点C、D、E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D和直线OE和直线AD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②方法同①,利用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的性质求解即可;
(2)设M(m,-m2-2m+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NQ的解析式为y=2x-2m,即可得到QN//AD。
15.【答案】(1)(-3,4)或(3,4)
(2)解:小明的猜想成立.
解法1:如图,设半径为的圆与直线的交点为.
因为,所以,即,
所以,
所以上,小明的猜想成立.
解法2:设半径为的圆与直线交点为,
因为,所以,解得,所以.
,消去,得,
点在抛物线上,小明的猜想成立.
(3)解:存在所描的点在上,理由:
如图,设所描的点在上,
则,因为,
所以,
整理得,
因为,都是正整数,
所以只有,满足要求.
因此,存在唯一满足要求的,其值是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的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1)如图,
∴
∴
故答案为:或;
【分析】(1)画出示意图,由题意可得OA=OB=OD=5,OC=4,OC⊥A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BC=3,据此可得点A、B的坐标;
(2)解法1:设半径为n的圆与直线y=n-1的交点为P(x,n-1),根据OP=n可得x2=2n-1,表示出n,据此证明;
解法2:设半径为n的圆与直线y=n-1交点为P(x,n-1),根据OP=n可得x2+(n-1)2=n2,求出x,表示出点P,据此证明;
(3)设所描的点N(±,n-1)在⊙M上,则MO=MN,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n+1+根据m、n都是正整数可得m、n的取值,据此解答.
1 / 1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2 二次函数
一、综合题
1.(2023·深圳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则称该点为“不动点”
例如、、都是“不动点”,已知双曲线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
B.函数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
C.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
D.函数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动点”
(2)求双曲线上的“不动点”;
(3)若抛物线(、为常数)上有且只有一个“不动点”,
①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②如果,过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若抛物线上有四个点到的距离为,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1)C
(2)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或,
故双曲线上的“不动点”为和;
(3)解:①抛物线(、为常数)上有且只有一个“不动点”,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
,
故的取值范围为;
②m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解析】【解答】(1)解:A.直线的图象上有无数个“不动点”,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当时,可得,此方程无解,故函数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 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当时,可得,此方程无解,故直线的图象上没有“不动点”,故该说法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当时,可得,解得,,故函数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动点”, 故该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②,,
,
,
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
由(2)知: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为,
过双曲线图象上第一象限的“不动点”做平行于轴的直线,且,
抛物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
如图:
抛物线上有四个点到的距离为,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1)根据“不动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3)根据“不动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2023·原平模拟)综合与探究.
如图1,抛物线经过,,且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求证:.
(3)如图2,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向终点C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设P,Q运动的时间为t秒,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是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得:,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当时,,
解得:或,
∴,,
当时,,
,
∴,,,
∴,
∵,
∴;
(3)解:∵,,,
∴,
当时,,解得:;
当时,如图1,
过点Q作于点D,则,
∵,
∴,
∴,即:,
解得:,
当时,如图2,过点P作于点,
则,
∵,,
∴,
∴,即:,
解得:,
综上,当或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求出=2,结合,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
(3)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 ,据此分别画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3.(2023·开江模拟)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是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
(1)分别判断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分别为点,,过点作轴,垂足为.当的面积为3时,求的值;
(3)若函数的图像记为,将其沿直线翻折后的图像记为,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在中,令,得不成立,
∴函数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在中,令,
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综上所述,不存在“等值点”,存在“等值点”,有两个“等值点”或.
(2)解:在函数中,令,解得:,
∴,
在函数中,令,解得:,
∴,
∵轴,
∴,
∴,
∵的面积为3,
∴,
当时,,解得,
当时,,
∵,
∴方程没有实数根,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3)解: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3)解:令,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①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必有2个“等值点”或,
:,:,
令,整理得:,
∵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
∴,
∴,
②当时,有3个“等值点”、、,
③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
④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1个“等值点”,
⑤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没有“等值点”,
综上所述,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或.
【分析】(1)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建立方程并解之即可;
(2)先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求出函数的“等值点” ,同理求出 , 根据的面积为3, 可得, 求解即可;
(3)先求出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再用翻折的性质分类讨论即可.
4.(2023九下·盐都月考)如图1,对于平面上小于或等于的,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的内部或边上,作于点E,于点F,则将称为点P与的“点角距”,记作.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y正半轴所组成的角记为.
(1)已知点、点,则 , .
(2)若点P为内部或边上的动点,且满足,在图2中画出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3)如图3与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射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①在图3中,点C的坐标为,试求的值;
②在图4中,抛物线经过,与射线交于点D,点Q是A,D两点之间的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可与A,D两点重合),求c的值和当取最大值时点Q的坐标.
【答案】(1)4;4
(2)解:设点P的坐标是,
,
,
∴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线段,如图2所示:
(3)解:①如图3,过点C作于点E,轴于点F,延长交于点H,则,
∵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点H的坐标为,
,,
,
,
又,
,
在和中,,,
,
,
,
,
;
②如图4,过点Q作于点G,作轴于点H,交于点K,
把代入,得
,
解得.
令,
解得,,
故点D的横坐标为3,
设点Q的坐标为,其中,
则,
∴点K的坐标为,,
,.
,
,
,
,
,,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此时,点Q的坐标为.
【知识点】点的坐标;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点到x轴的距离是0,到y轴的距离是4,
,
∵点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3,
,
故答案为:4;4;
【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可得点A、B到x轴、y轴的距离,然后根据定义的新运算进行解答;
(2)设P(x,y),由d(∠xOy,P)=4可得x+y=4,据此解答;
(3)①过点C作CE⊥OT于点E,CF⊥x轴于点F,延长FC交OT于点H,则CF=1,求出直线OT的解析式,得到点H的坐标,然后求出CH、OH的值,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HEC∽△HF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的值,然后根据定义的新运算进行解答;
②过点Q作QG⊥OT于点G,作QH⊥x轴于点H,交OT于点K,把A(5,0)代入可求出c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直线OT的解析式求出x,得到点D的横坐标,设Q(m,n),则K(m,m),表示出QK、HK、OK,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QG,由d(∠xOT,Q)=OG+QH表示出d(∠xOT,Q),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5.(2023·青海模拟)如图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B,当P点运动到顶点C时,求△CAB的铅垂高CD及;
(3)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C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a(x-1)2+4
把A(3,0)代入解析式求得a=-1
所以y1=-(x-1)2+4=-x2+2x+3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kx+b
由y1=-x2+2x+3求得B点的坐标为(0,3)
把A(3,0),B(0,3)代入y2=kx+b中
解得:k=-1,b=3
所以y2=-x+3;
(2)解:因为C点坐标为(1,4)
所以当x=1时,y1=4,y2=2
所以CD=4-2=2
S△CAB=×3×2=3(平方单位);
(3)解: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设P点的横坐标为x,△PAB的铅垂高为h,
则h=y1-y2=(-x2+2x+3)-(-x+3)=-x2+3x
由S△PAB=S△CAB得:×3×(-x2+3x)=×3
化简得:4x2-12x+9=0
解得,x1=x2=,将x=代入y1=-x2+2x+3中,
解得P点坐标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CD=2,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 h=y1-y2=-x2+3x ,再求出 4x2-12x+9=0 ,最后求点的坐标即可。
6.(2023·寻乌模拟)定义:若直线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条抛物线的“反碟长”.如图,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
(1)抛物线的“反碟长” .
(2)抛物线随其顶点沿直线向上平移,得到抛物线.
①当抛物线的顶点平移到点,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抛物线的“反碟长”是 ▲ .
②若抛物线的“反碟长”是一个偶数,则其顶点的纵坐标可能是 ▲ .(填写所有正确的选项)
A.15 B.16 C.24 D.25
③当抛物线的顶点和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时(点在点左右),求点的坐标.
【答案】(1)2
(2)解:①;4;②AC;
③解:∵点在直线上
∴可设
由②可知,
∴
过点作于点,
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点的坐标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1)解: 令,则或,
∴.
(2)①由题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
解得:或,
∴抛物线的“反碟长”为:
②解: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
解得:或,
∴抛物线的“反碟长”为
∵抛物线的“反碟长”是一个偶数
∴是整数
结合选项可知:当或24时符合题意,故A,C符合题意.
【分析】(1)先求出或,再求出PQ的值即可;
(2)①先求出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再求出或,最后求解即可;
②根据题意先求出,再求出抛物线的“反碟长”为,最后求解即可;
③结合函数图象,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7.(2023·增城模拟)综合与探究
已知抛物线.
(1)当抛物线经过和两点时,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当时,无论a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线段(点A在点 B的左侧)的长度始终不变,求m的值和线段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沿直线翻折得到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分别记为G,H.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以A,B,G,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和两点,
∴,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联立得,
∴,,
∵,
∴
,
∵无论a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线段(点A在点 B的左侧)的长度始终不变,
∴,
∴,
∴,即;
(3)解:存在,.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G的坐标为,
设抛物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则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为,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H的坐标为,
∴都在直线上,
∴轴,
∵都在直线上,
∴轴,
∴,
∴当A、B、G、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为该正方形的对角线,
∴,
∴,
∴,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点H的坐标为,再求出,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8.(2023·亳州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 与y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
(1)求b的值和点B,C的坐标;
(2)若点D为的中点,点P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P作轴,垂足为H,与分别交于点,且,求点P的坐标;
(3)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有一个交点在第一象限,其中,若结合函数图象,探究n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点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可得,
解得或3,
令得到,
∴;
(2)解:∵D是OC的中点,,
∴点D的坐标是,
由两点坐标可以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
∴由两点坐标可以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为:.
设点P的坐标是则点,.
∴,
.
解得:(舍去)或,
当时,
∴点P的坐标为:;
(3)解:当时,,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当时,,
∴直线经过点,即点M与点A重合,
如解图所示,点N在第一象限,当,即
当时,,此时,
由解图可知,当时,,
∴n的取值范围为.
∴n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b=2,再求点B和点C的坐标即可;
(2)先求出点D的坐标是, 再求出 (舍去)或, 最后求点P的坐标即可;
(3)先求出 直线经过点,即点M与点A重合, 再结合函数图象求解即可。
9.(2023·吴兴模拟)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图1),AB=6,AD=3.点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得到△AEF,延长AE交直线CD于点G,直线AF与直线CD交于点Q.
【初步探究】
(1)求证:△AQG是等腰三角形;
(2)记FQ=m,当BE=2CE时,计算m的值;
(3)【深入探究】
将矩形纸片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点B与点O重合,边OC、OA分别与x轴、y轴正半轴重合.点H在OC边上,将△AOH沿直线AH折叠得到△APH.
①当AP经过CD的中点N时,求点P的坐标;
②在①的条件下,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A、D两点.若将直线AH右侧的抛物线沿AH对折,交y轴于点M,请求出AM的长度.
【答案】(1)证明:∵将△ABE沿直线AE折叠得到△AEF
∴∠BAE=∠FAE,
∵AB∥CD,
∴∠BAE=∠G,
∴∠FAE=∠G,
∴△AQG是等腰三角形;
(2)解:∵AB∥CD,
∴△ABE∽△CGE,
∴AB:CG=BE:CE,
∵BE=2CE,AB=6,
∴CG=3,
由(1)得,△AQG是等腰三角形,
∴QG=AQ=6-m,
∴CQ=3-m,
∴QD=6-(3-m)=3+m,
在Rt△ADQ中,AD2+DQ2=AQ2,
∴32+(3+m)2=(6-m)2,
∴m=1;
(3)解:①过点P作PK⊥CD于点K,
∵CD=6,N为BC的中点,
∴AD=DN=3,
∴△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ND=45°,
∴AN=,∠PNK=45°,
∴△PK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折叠得AP=AO=6,
∴PN=,
∴PK=NK=,
∴CK=CD-DN-NK=,点P的横坐标为:OC+PK=,
∴P(,);
②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0,6)与P(,)分别代入得
,
解得
∴直线AP:y=-x+6,
将点A(0,6)与点D(3,6)分别代入y=-x2+bx+c
得,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3x+6,
如图,设抛物线与直线AP相交于点T,
解得
,,
∴T(4,2),
∴,
∴AM=AT=.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由折叠性质得∠BAE=∠FAE,由矩形的性质得AB∥CD,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BAE=∠G,进而由等量代换得∠FAE=∠G,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2)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ABE∽△CGE,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CG的长,由(1)得QG=AQ=6-m,则CQ=3-m,QD=6-(3-m)=3+m,在Rt△ADQ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
(3)①过点P作PK⊥CD于点K,易得AD=DN=3,则△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N=,结合折叠的性质得PN=,易得△PK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PK=NK=,进而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②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解析式,将将点A(0,6)与点D(3,6)分别代入y=-x2+bx+c可得关于字母b、c的方程组,求解可得b、c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设抛物线与直线AP相交于点T,联立直线A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T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T,进而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M=AT,从而得出答案.
10.(2023九下·靖江期中)定义:两个二次项系数之和为,对称轴相同,且图像与y轴交点也相同的二次函数互为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例如: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1)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
(2)当时,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有最大值为,求的值.
(3)已知点分别在二次函数及其友好同轴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解:由函数可求得,
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①当时,时,,
解得:;
②当时,时,,
解得:;
综上所述,;
(3)解:由函数可求得,
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把分别代入可得,
,,
则,
,
,
①当时,,即,
,
解得:;
②当时,,即,
,
解得:;
③当时,,即,
,
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
当时,;
当时,.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1)设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由函数可知,
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交点为,
,,对称轴为直线,
,
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
【分析】(1)设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ax2+bx+c,由函数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4,与y轴交点为(0,3),则a=1-=,c=3,由对称轴方程可求出b的值,进而可得友好同轴二次函数;
(2)由函数解析式可求得: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a(x-1)2+3-a,①当a>0时,x=4时,ymax=5,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②当a<0时,x=1时,ymax=5,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据此解答;
(3)同理可得:该函数的友好同轴二次函数为y2=(1-a)x2+4(1-a)x+c,将(m,p)、(m,q)分别代入y1、y2中可得p、q,然后表示出p-q,据此求解.
11.(2023·金华模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为矩形,BC=,∠BOC=60°,D为BC中点.某反比例函数过点D,且与直线OC交于点E.
(1)点E的坐标为 .
(2)好奇的小明在探索一个新函数.若点P为x轴上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Q,交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R.若y′=PQ+PR,点P横坐标为x.关于x的图像如图2,其中图像最低点F、G横坐标分别为(,)、(,).
①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
(3)已知1①若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小明思考过程如下:由x2-4x-m=0得m=x2-4x,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根据x的范围可以求出m的取值范围.请你完成解题过程.
②若关于x的方程有解,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①∵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点P横坐标为x,
∴R(x,),Q(x,),
∴当时,y′=PQ+PR=,
当时,y′=PQ+PR=;
②由图可知:
该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当x<0时,y随x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3)解:①二次函数m=x2-4x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在1当x=4时,m=0,
∴;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tan∠BOC=tan60°=,
∴,
∴,
∴C(2,),D(2,),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
将点D(2,)代入得,
解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将点C(2,)代入得,
解得:,
∴直线OC的解析式为,
联立,解得:,,
∵点E在第一象限,
∴E(,);
(3)②∵当1∴当1∵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当x=1时,,解得:,
或当x=4时,,解得:,
且当时,,解得:或,
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1)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OB的值,表示出点C、D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D点坐标代入求出k1的值,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2x,将C点坐标代入求出k2的值,然后联立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结合点E所在的象限可得对应的坐标;
(2)①由题意可设R(x,),Q(x,),然后分x>0、x<0进行解答;
②根据对称性、增减性,写出两条性质即可;
(3)①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在1②由题意可得:当112.(2023·柳州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求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时采用的步骤是:第一,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第二,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第三判定是否在其范围内,若在,则最大值是顶点纵坐标,若不在,要根据其增减性求最大值,即当时,时,y最大;当时,时,y最大.若,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t,求t的值.
(3)如图,若点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且,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把,两点代入抛物线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
∴在对称轴的左侧,
∵,
∴当时,抛物线有最大值,
∴,
解得:或(舍去),
∴.
(3)解:延长,过点D作轴,过点D作交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M作于点N,交x轴于点Q,过点A作于点K,如图所示:
把代入得:,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轴,
∴,
∵,
∴,
∵,轴,
∴,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
∵,
∴,
∴,
∴,
∴,,
∴,
∴,
设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
,解得:,
∴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点P在第一象限,
∴舍去,
∴点P的坐标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由t<0可得t≤x≤t+1在对称轴的左侧,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x=t+1时,抛物线有最大值y=t,然后代入求解即可;
(3)延长AP,过点D作KN∥x轴,过点D作DM⊥AD交AP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M作MN⊥KN于点N,交x轴于点Q,过点A作AK⊥KN于点K,易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四边形AKNQ为矩形,NQ=AK=4,利用AAS证明△ADK≌△DMN,得到DN=AK=4,MN=DK=2,求出MQ的值,表示出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13.(2022·安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为和谐点,例如:点,,,……都是和谐点.
(1)判断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和谐点,若存在,求出其和谐点的坐标;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
①求,的值;
②若时,函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点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 为和谐点,
∴和谐点都在 上,
,
解得 ,
上的和谐点为
(2)解:①∵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 ,
∴ 即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 ①,
将 代入 得,
,
联立①②,得 ,
② ,
,
其顶点坐标为 ,则最大值为3,
在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
根据对称轴可知,当 时, ,
时,函数 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
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 时,函数 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
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和谐点定义可知,和谐点都在直线上,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解即可;
(2)①根据题意可知二次函数与相切于点, 联立和y=x,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列式求出,再将 代入二次函数式得出 ,两式联立求出a、c值即可;
②根据①得到解析式,再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析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
14.(2022·威海)探索发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3,0),B(1,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连接AD.
①如图1,直线DC交直线x=1于点E,连接OE.求证:AD∥OE;
②如图2,点P(2,﹣5)为抛物线y=ax2+bx+3(a≠0)上一点,过点P作PG⊥x轴,垂足为点G.直线DP交直线x=1于点H,连接HG.求证:AD∥HG;
(2)通过上述两种特殊情况的证明,你是否有所发现?请仿照(1)写出你的猜想,并在图3上画出草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3,0),B(1,0),顶点为点D.点M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D重合),
猜想:作MN⊥x轴于N,直线DM交直线x=1于Q,则QN∥AD,证明见解析
【答案】(1)解:①由题意得,
,
∴,
∴y=-x2-2x+3=-(x+1)2+4,
∴D(-1,4),C(0,3),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mx+n,
∴,
∴,
∴y=-x+3,
∴当x=1时,y=-1+3=2,
∴E(1,2),
∴直线OE的解析式为:y=2x,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cx+d,
∴,
∴,
∴y=2x+6,
∴OE∥AD;
②设直线PD的解析式为:y=ex+f,
∴,
∴,
∴y=-3x+1,
∴当x=1时,y=-3×1+1=-2,
∴H(1,-2),
设直线GH的解析式为:y=gx+h,
∴,
∴,
∴y=2x-4,
∴AD∥HG;
(2)解:如图,
证明如下:
设M(m,-m2-2m+3),
设直线DM的解析式为y=px+q,
∴,
∴,
∴y=-(m+1)x+(-m+3),
∴当x=1时,y=-m-1-m+3=-2m+2,
∴Q(1,-2m+2),
设直线NQ的解析式为:y=ix+j,
∴,
∴,
∴y=2x-2m,
∴QN∥AD.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①先求出点C、D、E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D和直线OE和直线AD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②方法同①,利用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的性质求解即可;
(2)设M(m,-m2-2m+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NQ的解析式为y=2x-2m,即可得到QN//AD。
15.(2022·盐城)【发现问题】
小明在练习簿的横线上取点为圆心,相邻横线的间距为半径画圆,然后半径依次增加一个间距画同心圆,描出了同心圆与横线的一些交点,如图1所示,他发现这些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
【提出问题】
小明通过观察,提出猜想:按此步骤继续画圆描点,所描的点都在某二次函数图象上.
(1)【分析问题】
小明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以圆心为原点,过点的横线所在直线为轴,过点且垂直于横线的直线为轴,相邻横线的间距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当所描的点在半径为5的同心圆上时,其坐标为 .
(2)【解决问题】
请帮助小明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成立.
(3)【深度思考】
小明继续思考:设点,为正整数,以为直径画,是否存在所描的点在上.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3,4)或(3,4)
(2)解:小明的猜想成立.
解法1:如图,设半径为的圆与直线的交点为.
因为,所以,即,
所以,
所以上,小明的猜想成立.
解法2:设半径为的圆与直线交点为,
因为,所以,解得,所以.
,消去,得,
点在抛物线上,小明的猜想成立.
(3)解:存在所描的点在上,理由:
如图,设所描的点在上,
则,因为,
所以,
整理得,
因为,都是正整数,
所以只有,满足要求.
因此,存在唯一满足要求的,其值是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的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1)如图,
∴
∴
故答案为:或;
【分析】(1)画出示意图,由题意可得OA=OB=OD=5,OC=4,OC⊥A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BC=3,据此可得点A、B的坐标;
(2)解法1:设半径为n的圆与直线y=n-1的交点为P(x,n-1),根据OP=n可得x2=2n-1,表示出n,据此证明;
解法2:设半径为n的圆与直线y=n-1交点为P(x,n-1),根据OP=n可得x2+(n-1)2=n2,求出x,表示出点P,据此证明;
(3)设所描的点N(±,n-1)在⊙M上,则MO=MN,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n+1+根据m、n都是正整数可得m、n的取值,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