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9 相似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9 相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0 13:11:48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9 相似
一、综合题
1.(2023·东洲模拟)已知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AB=BC,OD=OC,∠ABC=∠DOC=α.
(1)如图1,α=60°,探究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2,α=120°,探究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上面的活动经验探究,请直接写出如图3中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为   (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解:AD=OB,
如图1,连接AC,
∵AB=BC,OD=OC,∠ABC=∠DOC=60°,
∴△ABC与△COD是等边三角形,
∴∠ACB=∠DCO=60°,
∴∠ACD=∠BCO,
在△ACD与△BCO中,

∴△ACD≌△BCO,
∴AD=OB;
(2)解:AD=OB;
如图2,连接AC,过B作BF⊥AC于F,
∵AB=BC,OD=OC,∠ABC=∠DOC=120°,
∴∠ACB=∠DCO=30°,
∴∠ACD=∠BCO,
∴△ACD∽△BCO,
∴ ,
∵∠CFB=90°,
∴=2sin60°=,
∴AD=OB;
(3)AD=2sinO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如图3,连接AC,过B作BF⊥AC于F,
∵AB=BC,OD=OC,∠ABC=∠DOC=α,
∴∠ACB=∠DCO= ,
∴∠ACD=∠BCO,
同理可得:△ACD∽△BCO,
∴,
∵∠CFB=90°,
∴,
∴AD=2sinOB.
【分析】(1)连接AC, 易证△ABC与△COD是等边三角形, 可证△ACD≌△BCO, 可得答案;
(2)连接AC,过B作BF⊥AC于F, 证明和 △ACD∽△BCO,则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3)连接AC,过B作BF⊥AC于F,证明△ACD∽△BCO,,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2.(2023·莱西模拟)
(1)【问题呈现】
如图1,和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求证:.
(2)【类比探究】
如图2,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请直接写出的值.
(3)【拓展提升】
如图3,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且.连接.延长交于点F,交于点G.求的值.
【答案】(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2)解: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3)解: 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且,


,即,





设,则,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根据SAS证明△ADB≌△AEC,可得BD=CE;
(2)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
(3)先证, 可得,,从而得出,继而证明 , 可得,从而得出,即得
,由,可设,则AC=5k,继而求解.
3.(2023·济南模拟)某校数学兴趣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些特殊几何图形具有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发现问题:如图1,在等腰中,,点是边上任意一点,连接,以为腰作等腰,使,,连接.求证:.
(2)类比探究:如图2,在等腰中,,,,点是边上任意一点,以为腰作等腰,使,.在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在正方形中,点是边上一点,以为边作正方形,是正方形的中心,连接.若正方形的边长为,,求的面积.
【答案】(1)证明:∵,
∴,即,
∵,
∴,
∴.
(2)解:存在最小值,理由如下:
∵,,
∴,,
∴,
∴,
如图所示,连接,过点作延长线于点,根据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与重合时,即时,最小,最小值为,
∵,
∴ ,,
∴,即,
∴,
∴,
在中,,,
∴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3)解:如图所示,连接,过作于,
∵为正方形的中心,
∴,即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设,则,
∵,
∴由勾股定理得:,解得:或(舍),
∴,在中,,
∴的面积为.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综合;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分析】(1)先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连接,过点作延长线于点,根据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与重合时,即时,最小,最小值为,再求解即可;
(3)连接,过作于,先证出,可得,设,则,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求出x的值,可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4.(2023·彭州模拟)(1)【探究发现】如图,在正方形中,E为边上一点,将沿BE翻折得到,延长交边于点G.求证:;
(2)【类比迁移】如图,在矩形中,E为边上一点,且,将沿翻折得到,延长交边于点G,延长交边于点H,且,求的长;
(3)【实践创新】如图,为等腰三角形,,O为斜边的中点, M,N为线段上的动点,且满足,设,,,证明:.
【答案】(1)证明:由翻折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
在和中,
∵,
∴,
∴;
(2)解:如图,延长交于点Q,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
∴,
∵,,
∴,
∴,即,解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即,解得,
∴,
∴的长为;
(3)证明:∵为等腰三角形,,O为斜边的中点,
∴,,
如图,将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连接,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
∴,
在和中,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F=BC,∠BFE=∠A=90°,利用HL证明△BFG≌△BCG,据此可得结论;
(2)延长BH、AD交于点Q,设FH=CH=x,则BH=6+x,在Rt△BCH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的值,由DH=DC-HC求出DH的值,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DQH∽△AQ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Q,利用勾股定理求出HQ,由FQ=FH+HQ求出FQ,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DQH∽△FQE,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据此解答;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ACB=45°,OB=OA=OC,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M=BM′,AM=CM′,∠BCM′=∠BAM=45°,利用SAS证明△MBN≌△M′BN,得到MN=M′N=OM+ON,由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OB,表示出tan(α+β),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tanβ,由勾股定理可得M′N2=CM′2+CN2=AM2+CN2=2-2M′N+M′N2-2OM·ON,推出1+OM·ON=M′N,据此证明.
5.(2023·邗江模拟)
(1)【操作发现】
如图1,点M是中边的中点.
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过点M作的平行线,交于点N;
(2)在(1)的条件下,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
(3)【类比探究】
如图2,线段与射线有公共端点A,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在线段上作一个点N,使.
【答案】(1)解:过点M作,交于点N,则,如图所示:
(2)AB=2AN
(3)解:圆规取适当长度,在射线上依次截取,过点E作,交于点N,则,根据相似可得.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平行线
【解析】【解答】解:(2)由(1)得:,
∴,
∴,
∵点M是中边的中点,
∴,
∴,
即AB=2AN;
故答案为:AB=2AN;
【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即可;
(2)先求出,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最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要求作图即可。
6.(2023·江西模拟)【课本再现】黄金分割是一种最能引起美感的分割比例,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我们知道:如图1,如果,那么称点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1)【问题发现】如图1,请直接写出与的比值是   ;
(2)【尺规作黄金分割点】如图2,在中,,,,则   ,在上截取,则   ,在上截取,则的值为   ;
(3)【问题解决】如图3,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对折正方形得折痕,连接,点对应点,得折痕,试说明:是的黄金分割点;
(4)【拓展延伸】如图4,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点在边上,且,当为的黄金分割点时,,连,延长交于,请用相似的知识求出的值为   .
【答案】(1)
(2);;
(3)解:如图,设与交点为P
∵,且M为中点,
∴,
过P作,
∵平分,
∴.
设,


即,解得,
经检验为原方程的解

∴C为的黄金分割点.
(4)
【知识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1)解:设, 则,即
∴,解得或(舍去)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
(2)解:在中,,
设,则
,解得或(舍去)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则.
故答案为:,,.
(4)解:如图:延长交于点K,过N作,过A作交于点S,过S作,取交点O.
∵,,


又∵,


∴等腰
∴,

在和中

∵N为的黄金分割点,
∴设


,解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再解方程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值,再求出,最后解方程即可;
(3)先求出 ,再求出 ,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4)结合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7.(2023·昔阳模拟)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如图1,在正方形中,点E是对角线上一点,连接,过点E分别作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点F,G.试猜想线段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数学思考:
请解答上述问题;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将“正方形”改为“矩形”,其他条件不变.若,,求的值;
(3)问题拓展:
在(2)的条件下,当点E为的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的面积.
【答案】(1)证明:,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2)解:四边形是矩形,




,,

又,




在中,,



(3)解:过点作于,于点,
为的中点,

,,



同理可得,
由(2)知,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先证出,再利用“ASA”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先证出,可得,再结合,可得,最后求出即可;
(3)过点作于,于点,先证出,可得,再求出,再结合,可得,求出,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8.(2023·江西模拟)
(1)课本再现
如图1,在和中,,,,
求证:.我们在数学课上探索这一结论时进行了分析:要证,可设法证,若设,则只需证.
请你根据以上分析,完成证明.
(2)知识应用
如图2,在四边形中,,,,求的度数.
【答案】(1)解:设,则,,
在,由勾股定理,得

在,由勾股定理,得

∴,
∴,
∴;
(2)解:∵


∴由(1)知:

在中,,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分析】(1)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可得;
(2)先证出,可得,再结合,可得。
9.(2023九下·柯桥月考)B,C是⊙O上的两个定点,A是圆上的动点,,,.
(1)如图1,如果是等边三角形,求证是⊙O的切线;
(2)如图2,如果,,分别交⊙O于E,F,研究五边形的性质;
①探索、和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如图3,若⊙O的半径为6,,求边的长;
③若,,直接写出,的数量关系.
【答案】(1)证明:如图1中,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点O是等边的外心,
∴∠OBC=30°,


是⊙O的切线.
(2)解:①结论:.
理由:如图2中,连接,,








②如图3中,连接,,,.
由①可知,








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2)解:③结论:.
理由:如图3中,
,,


∴,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
.
【分析】(1)先判断出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得AD=CD,BD=AC,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BC=AC,进而判断出△BCD是等边三角形,得∠CBD=60°,根据点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得∠OBC=30°,从而得∠OBD=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①结论是:AE=AF=BC,理由如下:连接BF、E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CB=∠CBE,由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得 ,推出 ,由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得AE=BC,同理证得BC=AF,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②连接OE、OF、EC、BF,由等边对等角得∠AEF=∠AFE,根据等弧或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CE=∠BAC=∠AFE=7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EAF=30°,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得∠EOF=60°,从而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得△OE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EF=OE=6;
③结论:,理由如下:先判断出△DEF∽△DBC,得,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得AB=CD=x,BD=AC=y,再代入即可得出结论.
10.(2023·太谷模拟)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出如下基础模型:如图①,已知,,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l(不与重合),过点A作于点D,过点B作于点E,当点A、B在直线l同侧时,易证(下列解题可直接用此结论).
(1)如图②,当点A、B在直线l异侧时,求证:.
(2)模型应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k为常数,)与x轴交于点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以AB为边、B为直角顶点作直角三角形且.若直线l经过点,当点C在第三象限时,点C的坐标为   .
(3)若点D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且轴,当点C在第四象限时,连接交y轴于点E,求点C、D的坐标(用含k的式子表示)及的长.
【答案】(1)证明:如图,
∵,
∴.
∵,,
∴.
∴.
∴.
∴.
(2)
(3)解:如图2,过点C作轴于点F.
对于直线1:,
令,则.
∴.
∴.
令,则.
∴.
∴.
∴.
同基础模型得.
∴,
∵,
∴,
∴,
∴,,
∴.
∵点C在第四象限,
∴.
∵,轴,
∴点D的纵坐标是,
又点D在上,把代入,得,,
∴.
∵轴,
∴,
∴,
∴,
∴,
∵,
∴.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2)解:作轴,如图1,由(1)同理可证,
∴,
∵直线经过点,
∴,
解得,
∴直线l的解析式为,
当时,,
当时,,解得,
∴点,
∴,
∵,
∴,
∴,
∴,

∴点C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由∠ADC=∠BEC=90°,可证△ACD∽△CBE;
(2) 作轴,由(1)同理可证,可得,易求直线l的解析式为,从而求出,由可得,利用比例式求出MB、CM的长,从而求出OM的长,即得点C坐标;
(3) 过点C作轴于点F. 先求出A(4,0),可得OA=4,证,可得 ∴, 据此求出BF、CF、OF的长,即得,再求出,
由可证,可得,据此即可求解.
11.(2023·鄱阳模拟)课本再现
如图1,在等边中,为边上一点,为上一点,且,连接与相交于点.
(1)与的数量关系是   ,与构成的锐角夹角的度数是   .
(2)深入探究:将图1中的延长至点,使,连接,,如图2所示.求证:平分.(第一问的结论,本问可直接使用)
(3)迁移应用:如图3,在等腰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与相交于点.若,且,求的值.
【答案】(1);
(2)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
∴,.
∵在等边中,,,
∴,
∴,
∴,
∴,
∴,
∴平分.
(3)解:如图,延长至,使得,连接,,过点作,交于点.
设.
∵,,
∴,
∴,
∴,
∴.
∵,即,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1)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SAS证明△ABE≌△CAD,可得AD=BE,∠ABE=∠CA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
(2)根据SAS证明△ABF≌△CBG,可得, 根据角的和差求出∠CGA=6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得结论;
(3) 延长至,使得,连接,,过点作,交于点. 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可得,再证, 可得 , ∠CHA=∠BH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从而得出,, 从而得出.
12.(2022·襄阳)矩形ABCD中,=(k>1),点E是边BC的中点,连接AE,过点E作AE的垂线EF,与矩形的外角平分线CF交于点F.
(1)【特例证明】如图(1),当k=2时,求证:AE=EF;
小明不完整的证明过程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证明:如图,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k=2, ∴AB=BC. ∵∠B=90°,BH=BE, ∴∠1=∠2=45°, ∴∠AHE=180°-∠1=135°. ∵CF平分∠DCG,∠DCG=90°, ∴∠3=∠DCG=45°. ∴∠ECF=∠3+∠4=135°. ∴…… (只需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写出剩余证明过程)
(2)【类比探究】如图(2),当k≠2时,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
(3)【拓展运用】如图(3),当k=3时,P为边CD上一点,连接AP,PF,∠PAE=45°,,求BC的长.
【答案】(1)证明:如图,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k=2,
∴AB=BC.
∵∠B=90°,BH=BE,
∴∠1=∠2=45°,
∴∠AHE=180°-∠1=135°,
∵CF平分∠DCG,∠DCG=90°,
∴∠3=∠DCG=45°,
∴∠ECF=∠3+∠4=135°,
∵AE⊥EF,
∴∠6+∠AEB=90°,
∵∠5+∠AEB=90°,
∴∠5=∠6,
∵AB=BC,BH=BE,
∴AH=EC,
∴△AHE≌△ECF(ASA),
∴AE=EF;
(2)解: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B=90°,BH=BE,
∴∠BHE=∠BEH=45°,
∴∠AHE=135°,
∵CF平分∠DCG,∠DCG=90°,
∴∠DCF=∠DCG=45°.
∴∠ECF=135°,
∵AE⊥EF,
∴∠FEC+∠AEB=90°,
∵∠BAE+∠AEB=90°,
∴∠BAE=∠FEC,
∴△AHE∽△ECF,
∴,
∵,E是BC边的中点,
∴EC=HB=BC,
∴AH=AB-BC=BC,
∴;
(3)解:以A为旋转中心,△ADP绕A点旋转90°到△AP'H,
∵k=3,
∴,
设AB=3a,则BC=2a,
∵∠PAE=45°,
∴∠P'AP=90°,
连接P'E,HE,延长P'H交CD于点G,连接EG,
∵AH=AD=2a,
∴BH=a,
∵E是BC的中点,
∴BE=a,
∴HE=a,∠BHE=45°,
∴∠P'HE=135°,
∵CG=EC=a,
∴∠GEC=45°,
∴∠PGE=135°,
∵AP'=AP,∠PAE=∠P'AE,AE=AE,
∴△AEP'≌△AEP(SAS),
∴PE=P'E,
∴△PEG≌△P'EH(AAS),
∴∠PEG=∠P'EH,
∵∠HEG=∠EGH=45°,
∴∠HEG=90°,
∴∠PEP'=90°,
∴∠AEP=∠AEP'=45°,
∴∠APE=∠AP'E=90°,
∴四边形APEP'是正方形,
∴AP=PE,
∵∠DAP+∠APD=90°,∠APD+∠EPC=90°,
∴∠DAP=∠EPC,
∵AP=PE,
∴△APD≌△PEC(AAS),
∴AD=PC=2a,PD=ED=a,
∴PE=a,
由(2)得△AHE∽△ECF,
∴,

∴,
∵∠HEG=∠AEF=90°,
∴∠HEA=∠GEF,
∵∠PEG=∠P'EH,
∴∠PEF=∠P'EH=45°,
过点P作PK⊥AE交于K,
∵EF⊥AE,
∴PKEF,
∵,
∴PK=EF,
∴四边形PKEF是矩形,
∴PF=KE,
∵,
∴,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利用k的值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易得△BH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1=∠2=45°,利用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HE=135°,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5°,从而可求出∠ECF=∠AHE=13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5=∠6,再证明AH=CE,利用ASA证明△AHE≌△E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易证∠BHE=∠BEH=45°,利用邻补角得∠AHE=135°,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DCE=45°,即可求出∠ECF=∠AHE=13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AE=∠FEC,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HE∽△EC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到EC和BC的数量关系;再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出AH的长;然后求出AE与EF的比值;
(3)以A为旋转中心,△ADP绕A点旋转90°到△AP'H,利用k的值可得到AB与BC的比值;设AB=3a,则BC=2a,可得到∠P′AP=90°,连接P'E,HE,延长P'H交CD于点G,连接EG,则BH=a,BE=a,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HE的长,同时可求出∠BHE=45°,∠P'HE=135°;再证明∠PAE=∠P'AE,利用SAS证明△AEP'≌△AE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PE=P'E,∠PEG=∠P'EH,同时可推出∠APE=∠AP'E=90°,可得到四边形APEP'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到AP=PE,利用余角的性质可知∠DAP=∠EPC,利用AAS证明△APD≌△P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D=PC=2a,PD=ED=a,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E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表示出EF的长;再证明∠PEF=∠P'EH=45°,过点P作PK⊥AE交于K,易证PK∥EF,可得到PK=EF,可证得四边形PKEF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证得PF=KE,由此可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BC的长.
13.(2022·威海)回顾: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如图1,在△ABC中,AB=AC.
①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②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连接BD,CE.求证:BD=CE.
(从①②两题中选择一题加以证明)
(2)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经过做题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在△ABC中,AB=AC,D为边AC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对于点D在边AC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边AB上总能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点E,使得BD=CE.进而提出问题:若点D,E分别运动到边AC,AB的延长线上,BD与CE还相等吗?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新的字母),使得BD=CE,并证明.
(3)探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如图3,在△ABC中,AB=AC=2,∠A=36°,E为边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F为边AC延长线上一点.判断BF与CE能否相等.若能,求CF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如图1,∵AB=AC,
∴∠ABC=∠ACB,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ABD=∠ABC,∠ACE =∠ACB,
∴∠ABD=∠ACE,
∵AB=AC,∠A=∠A,
∴△ABD≌△ACE,
∴BD=CE.
②如图1,∵AB=AC,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
∴AE=AD,
∵AB=AC,∠A=∠A,
∴△ABD≌△ACE,
∴BD=CE.
(2)解:添加条件CD=BE,证明如下:
∵AB=AC,CD=BE,
∴AC+CD=AB+BE,
∴AD=AE,
∵AB=AC,∠A=∠A,
∴△ABD≌△ACE,
∴BD=CE.
(3)能.
在AC上取一点D,使得BD=CE,根据BF=CE,得到BD=BF,
当BD=BF=BA时,E与A重合,
∵∠A=36°,AB=AC,
∴∠ABC=∠ACB=72°,∠A=∠BFA=36°,
∴∠ABF=∠BCF=108°,∠BFC=∠AFB,
∴△CBF∽△BAF,
∴,
∵AB=AC=2=BF, 设CF=x,
∴,
整理,得,
解得x=,x=(舍去),
故CF= x=,
∴0<CF<.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①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②方法同①,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2)添加条件CD=BE,再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3)在AC上取一点D,使得BD=CE,根据BF=CE,得到BD=BF,先证明△CBF∽△BAF,可得,再设CF=x,可得,整理得到,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14.(2022·武汉)如图
问题提出:如图(1),中,,是的中点,延长至点,使,延长交于点,探究的值.
(1)问题探究:
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当时,直接写出的值;
(2)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问题拓展:
如图(3),在中,,是的中点,是边上一点,,延长至点,使,延长交于点.直接写出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解:
(2)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是的中点,∴,.
∵,∴,∴.
∵,∴.
∴.
∴.
∴.∴.
∵,∴.
∴.
∴.
∴.
另解1:证明,得也可求解.
另解2:取的中点,证明也可以求解.
(3)解: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1)取AB的中点G,连接DG,
∵点D是AC的中点,
∴DG是△ABC的中位线,
∴DG∥BC,
∵AB=A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D是AC的中点,
∴BD平分∠ABC,
∴∠DBC=30°,
∵BD=CD,
∴∠E=∠DBC=30°,
∴∠BFE=180°-∠ABC-∠E=180°-60°-30°=90°,
∴DF⊥AB,
∵∠AGD=∠ADG=60°,
∴△ADG是等边三角形,
∴AF=AG,
∵AG=AB,
∴AF=AB,
∴.
(3)取BC的中点H,连接DH,
由(2)同理可证明△DGH≌△DEC(ASA),
∴GH=CE,
∴HE=CG,
∵,
∴,
∴,
∴,
∵DH∥BF,
∴△EDH∽△EFB,
∴,
∵DH=AB,
∴,
∴.
【分析】(1)取AB的中点G,连接DG,易得DG为△ABC的中位线,则DG∥BC,易得△ABC为等边三角形,∠DBC=3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DBC=30°,进而推出△ADG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F=AG,然后结合AG=AB进行计算即可;
(2)取BC的中点H,连接DH,同理可得DH∥AB,DH=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C=∠DCH,∠DBH=∠DEC,结合外角的性质可得∠BDH=∠EDC,证明△DBH≌△DEC,得到BH=EC,证明△EDH∽△EF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3)取BC的中点H,连接DH,易证△DGH≌△D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GH=CE;利用已知条件可得到HE和BE的比值,利用DH∥BF,可证得△EDH∽△EF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比例式,结合DH=AB,可求出AF与AB的比值.
15.(2021九上·普陀期末)如图
(1)(问题发现)
如图1,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结EC,则线段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
如图2,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当点C,D,E在同一直线时,BD与CE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3,在Rt△BCD中,∠BCD=90°,BC=2CD=4,将△ACD绕顺时针旋转,点C对应点E,设旋转角∠CAE为α(0°<α<360°),当点C,D,E在同一直线时,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BE的长度.
【答案】(1)BD=CE;BD⊥CE
(2)解:BD⊥CE,
理由:如图2,连接BD,
∵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AEC=45°,
∵∠CAB=∠DAE=90°,
∴∠BAD=∠CAE,
∵AC=AB,AE=AD,
∴△CEA≌△BDA(SAS),
∴∠BDA=∠AEC=45°,
∴∠BDE=∠ADB+∠ADE=90°,
∴BD⊥CE;
(3)解:如图3,过A作AF⊥EC,
由题意可知Rt△ABC∽Rt△AED,∠BAC=∠EAD=90°,
∴ ,即 ,
∵∠BAC=∠EAD=90°,
∴∠BAE=∠CAD,
∴△BAE∽△CAD,
∴∠ABE=∠ACD,
∵∠BEC=180°﹣(∠CBE+∠BCE)=180°﹣(∠CBA+∠ABE+∠BCE)=180°﹣(∠CBA+∠ACD+∠BCE)=90°,
∴BE⊥CE,
在Rt△BCD中,BC=2CD=4,
∴BD= ,
∵AC⊥BD,
∴S△BCD= AC BD= BC AC,
∴AC=AE= ,AD= ,
∴AF= ,CE=2CF=2× ,
∴BE=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在Rt△ABC中,AB=AC,
∴∠B=∠ACB=45°,
∵∠BAC=∠DAE=90°,
∴∠BAC﹣∠DAC=∠DAE﹣∠DAC,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
∴△BAD≌△CAE(SAS),
∴BD=CE,∠B=∠ACE=45°,
∵∠ACB=45°,
∴∠BCE=45°+45°=90°,
故答案为:BD=CE,BD⊥CE;
【分析】(1)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BAC=∠DAE=90°,可推出∠BAD=∠CAE,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ACB=45°,利用SAS证明△BAD≌△C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D=CE,同时求出∠ACE的度数;然后求出∠BCE的度数.
(2)连接BD,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BAD=∠CAE,利用SAS证明△CEA≌△BDA,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DA=∠AEC=45°;然后根据∠BDE=∠ADB+∠ADE,可求出∠BDE的度数,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结论.
(3)过A作AF⊥EC, 易证Rt△ABC∽Rt△AED,可得对应边成比例,再根据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BAE∽△CAD,可推出∠ABE=∠ACD;再证明∠BEC=90°,可得到BE⊥C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C,AD,AF的长,从而可求出CE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
1 / 1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19 相似
一、综合题
1.(2023·东洲模拟)已知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AB=BC,OD=OC,∠ABC=∠DOC=α.
(1)如图1,α=60°,探究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2,α=120°,探究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上面的活动经验探究,请直接写出如图3中线段AD与OB的数量关系为   (直接写出答案)
2.(2023·莱西模拟)
(1)【问题呈现】
如图1,和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求证:.
(2)【类比探究】
如图2,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请直接写出的值.
(3)【拓展提升】
如图3,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且.连接.延长交于点F,交于点G.求的值.
3.(2023·济南模拟)某校数学兴趣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些特殊几何图形具有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发现问题:如图1,在等腰中,,点是边上任意一点,连接,以为腰作等腰,使,,连接.求证:.
(2)类比探究:如图2,在等腰中,,,,点是边上任意一点,以为腰作等腰,使,.在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在正方形中,点是边上一点,以为边作正方形,是正方形的中心,连接.若正方形的边长为,,求的面积.
4.(2023·彭州模拟)(1)【探究发现】如图,在正方形中,E为边上一点,将沿BE翻折得到,延长交边于点G.求证:;
(2)【类比迁移】如图,在矩形中,E为边上一点,且,将沿翻折得到,延长交边于点G,延长交边于点H,且,求的长;
(3)【实践创新】如图,为等腰三角形,,O为斜边的中点, M,N为线段上的动点,且满足,设,,,证明:.
5.(2023·邗江模拟)
(1)【操作发现】
如图1,点M是中边的中点.
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过点M作的平行线,交于点N;
(2)在(1)的条件下,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
(3)【类比探究】
如图2,线段与射线有公共端点A,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在线段上作一个点N,使.
6.(2023·江西模拟)【课本再现】黄金分割是一种最能引起美感的分割比例,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我们知道:如图1,如果,那么称点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1)【问题发现】如图1,请直接写出与的比值是   ;
(2)【尺规作黄金分割点】如图2,在中,,,,则   ,在上截取,则   ,在上截取,则的值为   ;
(3)【问题解决】如图3,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对折正方形得折痕,连接,点对应点,得折痕,试说明:是的黄金分割点;
(4)【拓展延伸】如图4,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点在边上,且,当为的黄金分割点时,,连,延长交于,请用相似的知识求出的值为   .
7.(2023·昔阳模拟)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如图1,在正方形中,点E是对角线上一点,连接,过点E分别作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点F,G.试猜想线段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数学思考:
请解答上述问题;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将“正方形”改为“矩形”,其他条件不变.若,,求的值;
(3)问题拓展:
在(2)的条件下,当点E为的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的面积.
8.(2023·江西模拟)
(1)课本再现
如图1,在和中,,,,
求证:.我们在数学课上探索这一结论时进行了分析:要证,可设法证,若设,则只需证.
请你根据以上分析,完成证明.
(2)知识应用
如图2,在四边形中,,,,求的度数.
9.(2023九下·柯桥月考)B,C是⊙O上的两个定点,A是圆上的动点,,,.
(1)如图1,如果是等边三角形,求证是⊙O的切线;
(2)如图2,如果,,分别交⊙O于E,F,研究五边形的性质;
①探索、和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如图3,若⊙O的半径为6,,求边的长;
③若,,直接写出,的数量关系.
10.(2023·太谷模拟)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出如下基础模型:如图①,已知,,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l(不与重合),过点A作于点D,过点B作于点E,当点A、B在直线l同侧时,易证(下列解题可直接用此结论).
(1)如图②,当点A、B在直线l异侧时,求证:.
(2)模型应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k为常数,)与x轴交于点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以AB为边、B为直角顶点作直角三角形且.若直线l经过点,当点C在第三象限时,点C的坐标为   .
(3)若点D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且轴,当点C在第四象限时,连接交y轴于点E,求点C、D的坐标(用含k的式子表示)及的长.
11.(2023·鄱阳模拟)课本再现
如图1,在等边中,为边上一点,为上一点,且,连接与相交于点.
(1)与的数量关系是   ,与构成的锐角夹角的度数是   .
(2)深入探究:将图1中的延长至点,使,连接,,如图2所示.求证:平分.(第一问的结论,本问可直接使用)
(3)迁移应用:如图3,在等腰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与相交于点.若,且,求的值.
12.(2022·襄阳)矩形ABCD中,=(k>1),点E是边BC的中点,连接AE,过点E作AE的垂线EF,与矩形的外角平分线CF交于点F.
(1)【特例证明】如图(1),当k=2时,求证:AE=EF;
小明不完整的证明过程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证明:如图,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k=2, ∴AB=BC. ∵∠B=90°,BH=BE, ∴∠1=∠2=45°, ∴∠AHE=180°-∠1=135°. ∵CF平分∠DCG,∠DCG=90°, ∴∠3=∠DCG=45°. ∴∠ECF=∠3+∠4=135°. ∴…… (只需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写出剩余证明过程)
(2)【类比探究】如图(2),当k≠2时,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
(3)【拓展运用】如图(3),当k=3时,P为边CD上一点,连接AP,PF,∠PAE=45°,,求BC的长.
13.(2022·威海)回顾: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如图1,在△ABC中,AB=AC.
①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②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连接BD,CE.求证:BD=CE.
(从①②两题中选择一题加以证明)
(2)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经过做题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在△ABC中,AB=AC,D为边AC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对于点D在边AC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边AB上总能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点E,使得BD=CE.进而提出问题:若点D,E分别运动到边AC,AB的延长线上,BD与CE还相等吗?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新的字母),使得BD=CE,并证明.
(3)探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如图3,在△ABC中,AB=AC=2,∠A=36°,E为边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F为边AC延长线上一点.判断BF与CE能否相等.若能,求CF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14.(2022·武汉)如图
问题提出:如图(1),中,,是的中点,延长至点,使,延长交于点,探究的值.
(1)问题探究:
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当时,直接写出的值;
(2)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问题拓展:
如图(3),在中,,是的中点,是边上一点,,延长至点,使,延长交于点.直接写出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15.(2021九上·普陀期末)如图
(1)(问题发现)
如图1,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结EC,则线段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
如图2,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当点C,D,E在同一直线时,BD与CE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3,在Rt△BCD中,∠BCD=90°,BC=2CD=4,将△ACD绕顺时针旋转,点C对应点E,设旋转角∠CAE为α(0°<α<360°),当点C,D,E在同一直线时,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BE的长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AD=OB,
如图1,连接AC,
∵AB=BC,OD=OC,∠ABC=∠DOC=60°,
∴△ABC与△COD是等边三角形,
∴∠ACB=∠DCO=60°,
∴∠ACD=∠BCO,
在△ACD与△BCO中,

∴△ACD≌△BCO,
∴AD=OB;
(2)解:AD=OB;
如图2,连接AC,过B作BF⊥AC于F,
∵AB=BC,OD=OC,∠ABC=∠DOC=120°,
∴∠ACB=∠DCO=30°,
∴∠ACD=∠BCO,
∴△ACD∽△BCO,
∴ ,
∵∠CFB=90°,
∴=2sin60°=,
∴AD=OB;
(3)AD=2sinO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如图3,连接AC,过B作BF⊥AC于F,
∵AB=BC,OD=OC,∠ABC=∠DOC=α,
∴∠ACB=∠DCO= ,
∴∠ACD=∠BCO,
同理可得:△ACD∽△BCO,
∴,
∵∠CFB=90°,
∴,
∴AD=2sinOB.
【分析】(1)连接AC, 易证△ABC与△COD是等边三角形, 可证△ACD≌△BCO, 可得答案;
(2)连接AC,过B作BF⊥AC于F, 证明和 △ACD∽△BCO,则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3)连接AC,过B作BF⊥AC于F,证明△ACD∽△BCO,,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2.【答案】(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2)解: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3)解: 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且,


,即,





设,则,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根据SAS证明△ADB≌△AEC,可得BD=CE;
(2)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
(3)先证, 可得,,从而得出,继而证明 , 可得,从而得出,即得
,由,可设,则AC=5k,继而求解.
3.【答案】(1)证明:∵,
∴,即,
∵,
∴,
∴.
(2)解:存在最小值,理由如下:
∵,,
∴,,
∴,
∴,
如图所示,连接,过点作延长线于点,根据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与重合时,即时,最小,最小值为,
∵,
∴ ,,
∴,即,
∴,
∴,
在中,,,
∴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3)解:如图所示,连接,过作于,
∵为正方形的中心,
∴,即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设,则,
∵,
∴由勾股定理得:,解得:或(舍),
∴,在中,,
∴的面积为.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综合;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分析】(1)先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连接,过点作延长线于点,根据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与重合时,即时,最小,最小值为,再求解即可;
(3)连接,过作于,先证出,可得,设,则,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求出x的值,可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4.【答案】(1)证明:由翻折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
在和中,
∵,
∴,
∴;
(2)解:如图,延长交于点Q,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
∴,
∵,,
∴,
∴,即,解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即,解得,
∴,
∴的长为;
(3)证明:∵为等腰三角形,,O为斜边的中点,
∴,,
如图,将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连接,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
∴,
在和中,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F=BC,∠BFE=∠A=90°,利用HL证明△BFG≌△BCG,据此可得结论;
(2)延长BH、AD交于点Q,设FH=CH=x,则BH=6+x,在Rt△BCH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的值,由DH=DC-HC求出DH的值,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DQH∽△AQ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Q,利用勾股定理求出HQ,由FQ=FH+HQ求出FQ,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DQH∽△FQE,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据此解答;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ACB=45°,OB=OA=OC,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M=BM′,AM=CM′,∠BCM′=∠BAM=45°,利用SAS证明△MBN≌△M′BN,得到MN=M′N=OM+ON,由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OB,表示出tan(α+β),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tanβ,由勾股定理可得M′N2=CM′2+CN2=AM2+CN2=2-2M′N+M′N2-2OM·ON,推出1+OM·ON=M′N,据此证明.
5.【答案】(1)解:过点M作,交于点N,则,如图所示:
(2)AB=2AN
(3)解:圆规取适当长度,在射线上依次截取,过点E作,交于点N,则,根据相似可得.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平行线
【解析】【解答】解:(2)由(1)得:,
∴,
∴,
∵点M是中边的中点,
∴,
∴,
即AB=2AN;
故答案为:AB=2AN;
【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即可;
(2)先求出,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最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要求作图即可。
6.【答案】(1)
(2);;
(3)解:如图,设与交点为P
∵,且M为中点,
∴,
过P作,
∵平分,
∴.
设,


即,解得,
经检验为原方程的解

∴C为的黄金分割点.
(4)
【知识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1)解:设, 则,即
∴,解得或(舍去)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
(2)解:在中,,
设,则
,解得或(舍去)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则.
故答案为:,,.
(4)解:如图:延长交于点K,过N作,过A作交于点S,过S作,取交点O.
∵,,


又∵,


∴等腰
∴,

在和中

∵N为的黄金分割点,
∴设


,解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再解方程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值,再求出,最后解方程即可;
(3)先求出 ,再求出 ,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4)结合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7.【答案】(1)证明:,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2)解:四边形是矩形,




,,

又,




在中,,



(3)解:过点作于,于点,
为的中点,

,,



同理可得,
由(2)知,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先证出,再利用“ASA”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先证出,可得,再结合,可得,最后求出即可;
(3)过点作于,于点,先证出,可得,再求出,再结合,可得,求出,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8.【答案】(1)解:设,则,,
在,由勾股定理,得

在,由勾股定理,得

∴,
∴,
∴;
(2)解:∵


∴由(1)知:

在中,,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分析】(1)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可得;
(2)先证出,可得,再结合,可得。
9.【答案】(1)证明:如图1中,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点O是等边的外心,
∴∠OBC=30°,


是⊙O的切线.
(2)解:①结论:.
理由:如图2中,连接,,








②如图3中,连接,,,.
由①可知,








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2)解:③结论:.
理由:如图3中,
,,


∴,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
.
【分析】(1)先判断出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得AD=CD,BD=AC,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BC=AC,进而判断出△BCD是等边三角形,得∠CBD=60°,根据点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得∠OBC=30°,从而得∠OBD=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①结论是:AE=AF=BC,理由如下:连接BF、E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CB=∠CBE,由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得 ,推出 ,由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得AE=BC,同理证得BC=AF,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②连接OE、OF、EC、BF,由等边对等角得∠AEF=∠AFE,根据等弧或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CE=∠BAC=∠AFE=7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EAF=30°,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得∠EOF=60°,从而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得△OE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EF=OE=6;
③结论:,理由如下:先判断出△DEF∽△DBC,得,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得AB=CD=x,BD=AC=y,再代入即可得出结论.
10.【答案】(1)证明:如图,
∵,
∴.
∵,,
∴.
∴.
∴.
∴.
(2)
(3)解:如图2,过点C作轴于点F.
对于直线1:,
令,则.
∴.
∴.
令,则.
∴.
∴.
∴.
同基础模型得.
∴,
∵,
∴,
∴,
∴,,
∴.
∵点C在第四象限,
∴.
∵,轴,
∴点D的纵坐标是,
又点D在上,把代入,得,,
∴.
∵轴,
∴,
∴,
∴,
∴,
∵,
∴.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2)解:作轴,如图1,由(1)同理可证,
∴,
∵直线经过点,
∴,
解得,
∴直线l的解析式为,
当时,,
当时,,解得,
∴点,
∴,
∵,
∴,
∴,
∴,

∴点C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由∠ADC=∠BEC=90°,可证△ACD∽△CBE;
(2) 作轴,由(1)同理可证,可得,易求直线l的解析式为,从而求出,由可得,利用比例式求出MB、CM的长,从而求出OM的长,即得点C坐标;
(3) 过点C作轴于点F. 先求出A(4,0),可得OA=4,证,可得 ∴, 据此求出BF、CF、OF的长,即得,再求出,
由可证,可得,据此即可求解.
11.【答案】(1);
(2)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
∴,.
∵在等边中,,,
∴,
∴,
∴,
∴,
∴,
∴平分.
(3)解:如图,延长至,使得,连接,,过点作,交于点.
设.
∵,,
∴,
∴,
∴,
∴.
∵,即,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1)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SAS证明△ABE≌△CAD,可得AD=BE,∠ABE=∠CA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
(2)根据SAS证明△ABF≌△CBG,可得, 根据角的和差求出∠CGA=6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得结论;
(3) 延长至,使得,连接,,过点作,交于点. 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可得,再证, 可得 , ∠CHA=∠BH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从而得出,, 从而得出.
12.【答案】(1)证明:如图,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k=2,
∴AB=BC.
∵∠B=90°,BH=BE,
∴∠1=∠2=45°,
∴∠AHE=180°-∠1=135°,
∵CF平分∠DCG,∠DCG=90°,
∴∠3=∠DCG=45°,
∴∠ECF=∠3+∠4=135°,
∵AE⊥EF,
∴∠6+∠AEB=90°,
∵∠5+∠AEB=90°,
∴∠5=∠6,
∵AB=BC,BH=BE,
∴AH=EC,
∴△AHE≌△ECF(ASA),
∴AE=EF;
(2)解: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
∵∠B=90°,BH=BE,
∴∠BHE=∠BEH=45°,
∴∠AHE=135°,
∵CF平分∠DCG,∠DCG=90°,
∴∠DCF=∠DCG=45°.
∴∠ECF=135°,
∵AE⊥EF,
∴∠FEC+∠AEB=90°,
∵∠BAE+∠AEB=90°,
∴∠BAE=∠FEC,
∴△AHE∽△ECF,
∴,
∵,E是BC边的中点,
∴EC=HB=BC,
∴AH=AB-BC=BC,
∴;
(3)解:以A为旋转中心,△ADP绕A点旋转90°到△AP'H,
∵k=3,
∴,
设AB=3a,则BC=2a,
∵∠PAE=45°,
∴∠P'AP=90°,
连接P'E,HE,延长P'H交CD于点G,连接EG,
∵AH=AD=2a,
∴BH=a,
∵E是BC的中点,
∴BE=a,
∴HE=a,∠BHE=45°,
∴∠P'HE=135°,
∵CG=EC=a,
∴∠GEC=45°,
∴∠PGE=135°,
∵AP'=AP,∠PAE=∠P'AE,AE=AE,
∴△AEP'≌△AEP(SAS),
∴PE=P'E,
∴△PEG≌△P'EH(AAS),
∴∠PEG=∠P'EH,
∵∠HEG=∠EGH=45°,
∴∠HEG=90°,
∴∠PEP'=90°,
∴∠AEP=∠AEP'=45°,
∴∠APE=∠AP'E=90°,
∴四边形APEP'是正方形,
∴AP=PE,
∵∠DAP+∠APD=90°,∠APD+∠EPC=90°,
∴∠DAP=∠EPC,
∵AP=PE,
∴△APD≌△PEC(AAS),
∴AD=PC=2a,PD=ED=a,
∴PE=a,
由(2)得△AHE∽△ECF,
∴,

∴,
∵∠HEG=∠AEF=90°,
∴∠HEA=∠GEF,
∵∠PEG=∠P'EH,
∴∠PEF=∠P'EH=45°,
过点P作PK⊥AE交于K,
∵EF⊥AE,
∴PKEF,
∵,
∴PK=EF,
∴四边形PKEF是矩形,
∴PF=KE,
∵,
∴,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利用k的值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易得△BH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1=∠2=45°,利用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HE=135°,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5°,从而可求出∠ECF=∠AHE=13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5=∠6,再证明AH=CE,利用ASA证明△AHE≌△E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在BA上截取BH=BE,连接EH,易证∠BHE=∠BEH=45°,利用邻补角得∠AHE=135°,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DCE=45°,即可求出∠ECF=∠AHE=13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AE=∠FEC,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HE∽△EC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到EC和BC的数量关系;再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出AH的长;然后求出AE与EF的比值;
(3)以A为旋转中心,△ADP绕A点旋转90°到△AP'H,利用k的值可得到AB与BC的比值;设AB=3a,则BC=2a,可得到∠P′AP=90°,连接P'E,HE,延长P'H交CD于点G,连接EG,则BH=a,BE=a,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HE的长,同时可求出∠BHE=45°,∠P'HE=135°;再证明∠PAE=∠P'AE,利用SAS证明△AEP'≌△AE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PE=P'E,∠PEG=∠P'EH,同时可推出∠APE=∠AP'E=90°,可得到四边形APEP'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到AP=PE,利用余角的性质可知∠DAP=∠EPC,利用AAS证明△APD≌△P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D=PC=2a,PD=ED=a,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E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表示出EF的长;再证明∠PEF=∠P'EH=45°,过点P作PK⊥AE交于K,易证PK∥EF,可得到PK=EF,可证得四边形PKEF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证得PF=KE,由此可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BC的长.
13.【答案】(1)解:①如图1,∵AB=AC,
∴∠ABC=∠ACB,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ABD=∠ABC,∠ACE =∠ACB,
∴∠ABD=∠ACE,
∵AB=AC,∠A=∠A,
∴△ABD≌△ACE,
∴BD=CE.
②如图1,∵AB=AC,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
∴AE=AD,
∵AB=AC,∠A=∠A,
∴△ABD≌△ACE,
∴BD=CE.
(2)解:添加条件CD=BE,证明如下:
∵AB=AC,CD=BE,
∴AC+CD=AB+BE,
∴AD=AE,
∵AB=AC,∠A=∠A,
∴△ABD≌△ACE,
∴BD=CE.
(3)能.
在AC上取一点D,使得BD=CE,根据BF=CE,得到BD=BF,
当BD=BF=BA时,E与A重合,
∵∠A=36°,AB=AC,
∴∠ABC=∠ACB=72°,∠A=∠BFA=36°,
∴∠ABF=∠BCF=108°,∠BFC=∠AFB,
∴△CBF∽△BAF,
∴,
∵AB=AC=2=BF, 设CF=x,
∴,
整理,得,
解得x=,x=(舍去),
故CF= x=,
∴0<CF<.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①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②方法同①,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2)添加条件CD=BE,再通过证明△ABD≌△ACE,即可得到BD=CE;
(3)在AC上取一点D,使得BD=CE,根据BF=CE,得到BD=BF,先证明△CBF∽△BAF,可得,再设CF=x,可得,整理得到,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14.【答案】(1)解:
(2)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是的中点,∴,.
∵,∴,∴.
∵,∴.
∴.
∴.
∴.∴.
∵,∴.
∴.
∴.
∴.
另解1:证明,得也可求解.
另解2:取的中点,证明也可以求解.
(3)解: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1)取AB的中点G,连接DG,
∵点D是AC的中点,
∴DG是△ABC的中位线,
∴DG∥BC,
∵AB=A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D是AC的中点,
∴BD平分∠ABC,
∴∠DBC=30°,
∵BD=CD,
∴∠E=∠DBC=30°,
∴∠BFE=180°-∠ABC-∠E=180°-60°-30°=90°,
∴DF⊥AB,
∵∠AGD=∠ADG=60°,
∴△ADG是等边三角形,
∴AF=AG,
∵AG=AB,
∴AF=AB,
∴.
(3)取BC的中点H,连接DH,
由(2)同理可证明△DGH≌△DEC(ASA),
∴GH=CE,
∴HE=CG,
∵,
∴,
∴,
∴,
∵DH∥BF,
∴△EDH∽△EFB,
∴,
∵DH=AB,
∴,
∴.
【分析】(1)取AB的中点G,连接DG,易得DG为△ABC的中位线,则DG∥BC,易得△ABC为等边三角形,∠DBC=3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DBC=30°,进而推出△ADG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F=AG,然后结合AG=AB进行计算即可;
(2)取BC的中点H,连接DH,同理可得DH∥AB,DH=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C=∠DCH,∠DBH=∠DEC,结合外角的性质可得∠BDH=∠EDC,证明△DBH≌△DEC,得到BH=EC,证明△EDH∽△EF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3)取BC的中点H,连接DH,易证△DGH≌△D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GH=CE;利用已知条件可得到HE和BE的比值,利用DH∥BF,可证得△EDH∽△EF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比例式,结合DH=AB,可求出AF与AB的比值.
15.【答案】(1)BD=CE;BD⊥CE
(2)解:BD⊥CE,
理由:如图2,连接BD,
∵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AEC=45°,
∵∠CAB=∠DAE=90°,
∴∠BAD=∠CAE,
∵AC=AB,AE=AD,
∴△CEA≌△BDA(SAS),
∴∠BDA=∠AEC=45°,
∴∠BDE=∠ADB+∠ADE=90°,
∴BD⊥CE;
(3)解:如图3,过A作AF⊥EC,
由题意可知Rt△ABC∽Rt△AED,∠BAC=∠EAD=90°,
∴ ,即 ,
∵∠BAC=∠EAD=90°,
∴∠BAE=∠CAD,
∴△BAE∽△CAD,
∴∠ABE=∠ACD,
∵∠BEC=180°﹣(∠CBE+∠BCE)=180°﹣(∠CBA+∠ABE+∠BCE)=180°﹣(∠CBA+∠ACD+∠BCE)=90°,
∴BE⊥CE,
在Rt△BCD中,BC=2CD=4,
∴BD= ,
∵AC⊥BD,
∴S△BCD= AC BD= BC AC,
∴AC=AE= ,AD= ,
∴AF= ,CE=2CF=2× ,
∴BE=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在Rt△ABC中,AB=AC,
∴∠B=∠ACB=45°,
∵∠BAC=∠DAE=90°,
∴∠BAC﹣∠DAC=∠DAE﹣∠DAC,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
∴△BAD≌△CAE(SAS),
∴BD=CE,∠B=∠ACE=45°,
∵∠ACB=45°,
∴∠BCE=45°+45°=90°,
故答案为:BD=CE,BD⊥CE;
【分析】(1)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BAC=∠DAE=90°,可推出∠BAD=∠CAE,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ACB=45°,利用SAS证明△BAD≌△C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D=CE,同时求出∠ACE的度数;然后求出∠BCE的度数.
(2)连接BD,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BAD=∠CAE,利用SAS证明△CEA≌△BDA,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DA=∠AEC=45°;然后根据∠BDE=∠ADB+∠ADE,可求出∠BDE的度数,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结论.
(3)过A作AF⊥EC, 易证Rt△ABC∽Rt△AED,可得对应边成比例,再根据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BAE∽△CAD,可推出∠ABE=∠ACD;再证明∠BEC=90°,可得到BE⊥C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C,AD,AF的长,从而可求出CE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