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4张PPT)
命题主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01
构建主干知识 拓展综合思维
透析高频考点 提升关键能力
02
命题点一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020·山东等级考)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 (1)~(2)题。
√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
(1)思维1:该区域的气候应为_________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图中显示该湖无河流注入; 山体海拔较低,一般不存在高山冰雪。
思维2:由材料可知,该湖为典型构造湖,石灰岩地区溶洞和地下河发育,_________可沿断层或地下河补给湖泊。
(2)思维1:图中显示两湖纬度、海拔相差不大,水温差异______ 。
思维2:由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平均深度更深,水量更大,渔业资源应该丰富,但实际并不丰富。
思维3:奥赫里德湖湖水透明度___,说明湖水中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所以渔产不丰富;而普雷斯帕湖湖水透明度较___,渔产丰富。
地中海
地下水
较小
高
低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蒸腾 光照、气温、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水域、裸地、绿地等)、人类活动(修建水库、植树种草等)
水汽输送 风
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凝结核
地表径流 植被状况、地质地貌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跨流域调水、植树种草等)
下渗 植被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地面性质、人类活动(地面硬化、植树种草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可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
3.不同类型湖泊出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4.探究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
(1)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的速度
需要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再结合各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
(2)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以湖泊为例)
(2022·滨州模拟)林地的土壤疏松,孔隙多,渗透性强,降水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森林下渗水量对地下水补给有利,同时,森林生长过程中,其根系要从土壤中汲取一定的水分。为了验证森林植被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丹麦某研究团队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森林试验站进行为期十年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仅砍伐试验区乔木的地上部分,实验周期内保持乔木零增长。实验发现,森林砍伐前后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变化,土壤结构也在缓慢发生变化。下图为检测结果统计图,图中三条曲线示意砍伐前、砍伐后1年以及砍伐后10年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三条曲线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 )
A.abc
B.bac
C.acb
D.cba
√
解析:由材料可知林地土壤利于下渗,且森林生长过程中,其根系要从土壤中汲取一定的水分用于生长和植物蒸腾作用。由于实验过程中仅砍伐试验区乔木的地上部分,砍伐前植物在夏季的蒸腾作用较强,会消耗土壤中大量的水分,丹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因此砍伐前夏季地下水位会下降,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大,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季节分配不均,对应a;砍伐后1年,由于乔木的地上部分被砍伐,蒸腾作用耗水量下降,土壤结构还未发生明显变化,短时期内表现为下渗多而蒸腾很少,此时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小,且季节变化小,对应b;砍伐后10年,由于森林没有了地上部分,土壤中的枯枝落叶累积量几乎为零,使得土壤的疏松程度下降,进而减弱了下渗,使得进入地下的水量减少,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得较大且较稳定,对应c。
√
2.曲线a年内不同时段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11—12月植被生长耗水,地下水位下降
B.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位高
C.1—2月气温低,蒸发蒸腾弱,地下水位高
D.秋季降水减少,补给变少,地下水位降低
解析:曲线a对应砍伐前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11—12月为秋冬季节,植物耗水量减小,地下水位应上升,A错误;
丹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夏季降水多和秋季降水减少的表述不准确,且冬半年西风更强,可能秋季降水更多一点,B、D错误;
1—2月气温低,蒸发蒸腾弱,地下水位高,C正确。
因流域中上游用水不断增多,位于我国西北荒漠区的某尾闾湖(内流河终点处形成的湖泊)在1992 年完全干涸。2002年,流域上游实行生态补水后,该尾闾湖开始逐渐恢复。下图示意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的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数字为各环节的年均水量。据此完成3~5 题。
√
3.该尾闾湖干涸会导致周边地区( )
A.灌溉用水减少 B.聚落规模骤减
C.盐尘暴多发 D.气候趋于干冷
解析:西北荒漠地区的尾闾湖干涸后湖床裸露,加之该地风力强劲,会导致周边地区盐尘暴多发,C正确;
该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A错误;
咸水湖对聚落用水影响不大,B错误;
湖泊消失会导致附近区域气候更趋极端,但不一定变得干冷,D错误。
√
4.根据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为保持该尾闾湖湖面的基本稳定,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至少需要( )
A.1.03 亿m3 B.58.64万m3
C.10.3亿m3 D.78.18万m3
解析:该湖属于内流湖,若使湖面保持稳定,需要的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湖面年均蒸发量+湖泊年均下渗量-湖面年均降水量,计算可知A正确。
5.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中缺失的环节包括( )
A.流域年均灌溉用水量 B.年均出湖地表径流量
C.流域年均水汽输送量 D.年均入湖地下径流量
解析:流域年均灌溉用水量影响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不需要重复计算,A错误;
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出湖径流,B错误;
流域年均水汽输送量会影响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和湖面年均降水量,不需要重复计算,C错误;
入湖地下径流量是入湖水量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在内,D正确。
√
√
命题点二 河流特征
(2022·高考全国卷乙)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1)思维1:洪水到来时一般水位上涨速度较快、流量增长速度较快;洪水退去时一般水位回落速度较慢、流量下降速度较慢,由此可知___点是洪峰之前,水位上涨,___点是洪峰之后,水位回落。
思维2:O点和P点流量相同,但O点水位比P点低,说明O点流速比P点___。
(2)思维1:从图中可知,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的流量___,水位___。
思维2:黄土高原____________严重,导致河道淤积抬高。
O
P
快
小
高
水土流失
1.河流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要素 描述角度 影响因素
水位 高低及其变化 多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量 大小及其变化 ①水源补给的多少和流域面积大小;②流经地区的植被涵养、湖泊(水库)调蓄、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等
要素 描述角度 影响因素
汛期 长或短,从×月至×月 流域内的雨季长短(外流河),气温变化导致的积雪、冰川融水的时段等
含沙量 大或小 流域内的地形坡度(流速)、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土质等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且流量要足够)
流速 大或小 河流流量、落差
(2)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判断依据
要素 描述角度 判断依据
源头 发源地的地形区 等高线、河流流向等
流域 面积大小 支流、源头、分水岭
流程 长短 陆域面积(一般岛屿上的河流流程短)、经纬度跨度、比例尺
支流 支流数量、分布及形态 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
流向 自××向××流 地势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
水系形状 向心状、放射状、树枝状 地形、地势特征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水库下游河段河流水位平稳,含沙量减少。
(4)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5)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6)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2022·娄底模拟)布谷孜河流域位于天山南脉与帕米尔高原的交会处,地形转折,山体低,西来水汽易于进入。下图示意该地某年4月7日8时开始至4月24日8时结束的一次洪水历时。据此完成1~3题。
√
1.该次洪水发生时,推测布谷孜河流域( )
A.暴雨强度大 B.气温升高快
C.冰川厚度大 D.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4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西风影响较小,降水量较少,A错误;
结合材料可知,洪水发生在4月中上旬,主要是由于气温持续回升,山区积雪融化,形成融雪型洪水,B正确;
山体低,无冰川分布,C错误;
该流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
√
2.第404小时后布谷孜河径流基本消失,主要是因为( )
A.气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蒸发增强 D.积雪消融殆尽
解析:积雪经过长达17天的消融,基本融化殆尽,流量减少,D正确;
4月7日8时至4月24日8时气温逐渐升高,A错误;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形成此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是降水,B错误;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但这不是径流量基本消失的原因,C错误。
√
3.影响本次洪水总量大小的因素有( )
①光照强度 ②前期积雪面积
③前期降雪厚度 ④昼长时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前期积雪量的大小决定本次融雪型洪水总量的大小,一般来说,前期积雪面积和积雪厚度越大,洪水量越大,②③正确;光照强度、昼长时间对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洪水的影响较小,①④错误。
(2022·南平高三二模)河流有机碳输出是北极碳循环的重要组成。其中溶解有机碳(DOC)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图1为西伯利亚北极河流及2004—2017年各河流DOC季节(该区域水文年划分:5—6月为春季、7—10月为夏季、11月—次年4月为冬季)输出示意图,图2为2004—2017年的年平均径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4~6题。
√
4.与鄂毕河相比,勒拿河的河流特征差异为(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结冰期较长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有凌汛现象
解析:根据图2可知,鄂毕河的流量季节变化小于勒拿河,A错误。
勒拿河的纬度略高于鄂毕河,且河流所在区域海拔更高,结冰期长于鄂毕河,B正确。
勒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错误。
鄂毕河和勒拿河都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且都有结冰期,均有凌汛现象,D错误。
5.比较该时期西伯利亚北极河流的DOC输出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OC输出主要在春、夏两季 B.季节变化叶尼塞河最显著
C.输出季节高峰期鄂毕河最早 D.夏季输出浓度勒拿河最大
解析:根据图1可知,三条河流DOC输出主要在春、夏两季,A正确。
季节变化勒拿河最显著,B错误。
DOC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因此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应该是输出的高峰期,三条河流径流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因此三条河流输出季节高峰期时间差异不大,C错误。
输出浓度可以通过DOC输出量/径流量来计算,夏季(7—10月)勒拿河径流量最大,DOC输出量中等,不是三条河流中输出浓度最大的,D错误。
√
6.影响西伯利亚北极河流DOC输出的主要因素有( )
①径流量 ②冻融过程 ③河流流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溶解有机碳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因此径流量的大小会影响河流DOC输出量,①正确;冻融过程会使北极地区土壤中的有机碳被流水搬运,影响DOC输出,②正确;河流流向与河流DOC输出关系不大,③错误;人类活动是有机碳来源之一,会影响DOC输出,④正确。故选B。
√
命题点三 海水运动及其影响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
(1)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2)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
(1)思维: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___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___流。
(2)思维1:_________交汇处或存在大规模_______________的海域会形成大型渔场。
思维2:乙群岛沿岸有___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的作用,会出现______景观。
思维3:丙地沿岸有___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温和。
思维4: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
暖
寒
寒暖流
上升补偿流
寒
降温减湿
荒漠
暖
1.掌握渔业资源分布成因的方法技巧
(1)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生存空间 河道宽阔/河(湖)面广阔/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
水温 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
光照 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盐度 淡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
饵料 藻类丰富,提供饵料;河流注入/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2.海雾的分布规律
(1)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些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科学研究发现,早在20世纪的时候,墨西哥湾暖流就基本失去稳定性,目前它的情况更加糟糕,已有足够证据表明,这支暖流正处于这一千多年来最弱的时期,且正处于完全崩溃的边缘。读墨西哥湾暖流分布图,完成1~2题。
√
1.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甲、乙两处相比( )
A.甲处水温低 B.甲处盐度高
C.甲处密度小 D.甲处深度大
解析:甲处纬度低于乙处,因此甲处水温高于乙处,A错误;
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同时由于海水不断蒸发,使高纬度地区海水盐度增大,B错误;
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释放热量的同时,温度降低导致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增大,C正确;
甲、乙两处深度与洋流无关,D错误。故选C。
√
2.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引起( )
A.欧洲西部风力增强 B.大西洋海平面升高
C.欧洲能源消耗减少 D.欧洲农业条件改善
解析: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西部南北温差增大,风力增强,A正确;
海平面升高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不会引起大西洋海平面升高,B错误;
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冬半年欧洲能源消耗增加,C错误;
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极端天气多发,农业条件变差,D错误。故选A。
(2022·永安模拟)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马达加斯加岛南北部海域及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窄口处的地形十分复杂,有大量海底山脊、海岭。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西侧海域,海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图示意莫桑比克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海流。据此完成3~4题。
√
3.在莫桑比克海峡,海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底地形 ②盛行风向
③潮汐变化 ④海陆轮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窄口处的地形十分复杂,有大量海底山脊、海岭,加之受非洲大陆轮廓的影响,使流经该海峡处的洋流流向发生变化,呈逆时针方向旋转,①④正确。海流方向与盛行风方向不一致,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②错误;海流运动与潮汐成因不同,变化规律不同,与潮汐无关,③错误。故选C。
√
4.图示海域海流流速最快的是( )
A.莫桑比克海峡北部海域 B.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海域
C.莫桑比克海峡南部海域 D.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海域
解析:莫桑比克海峡北部海域狭窄,加上海底地形复杂,海流流速最快,A正确;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莫桑比克海峡南部海域变宽,海流从狭窄通道流出后,断面加大,流速变慢,B、C错误;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大洋,海域宽阔,且洋流流向与盛行风方向相反,因此流速较慢,D错误。故选A。
命题点四 海水的性质
(2022·山东等级考)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2)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
√
(3)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
(1)思维1:亚得里亚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南部受__________________带控制时间更长,降水___;北部受______带影响时间更长,降水___。
思维2:丙处沿岸___河流注入,丁处沿岸河流很少,甲、乙两处沿岸有河流注入,且甲处河流流量更大。
(2)思维1:亚得里亚海位于40°N以北,受盛行______带(西南风)影响显著,东岸洋流自南向北进入海湾,应为___流。
思维2: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为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___。
副热带高气压
少
西风
多
无
西风
暖
快
(3)思维1:该地岛屿的分布与海岸大致是平行的,是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形成海岸山脉,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______岛。
思维2: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思维3: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______而形成,多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思维4: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______。
大陆
堆积
火山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蒸发等。
(2)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主要受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3)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4)特殊海区,还要注意海陆轮廓或海域封闭程度对盐度的影响:海区封闭,高盐度海水注入少,盐度低;低盐度海水注入少,盐度高。
3.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对海水密度的影响
温度 负相关 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盐度 正相关 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深度(压力) 正相关 海水密度随深度(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2022·重庆月考)下图为南海1、4、7、10月海洋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注入量年变化小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均匀
C.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
D.云量多,全年蒸发量较小
解析:据图可知甲海域位于泰国湾,其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C正确;泰国湾沿岸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注入量年变化大,A、B错误;地处热带海域,蒸发量大,D错误。
√
2.图中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弯曲方向基本一致,其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陆地径流
C.盛行风向
D.洋流
解析:据图可知,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均凸向低值方向,说明其盐度高于同纬度地区,结合洋流分布可知,该处为日本暖流(同一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所以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
√
3.图中10月盐度分布图中,丙点的盐度值可能是( )
A.31.5
B.31.8
C.32
D.32.3
解析:图中丙点位于河口处,有河流的稀释作用,故其盐度应当较低,据等盐度线分布可知其盐度值应当介于31.5‰~32‰之间,B正确。
√
(2022·宁德模拟)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北欧海介于格陵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是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形成北欧海海洋锋(下图),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海洋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锋附近会形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B.海洋锋可以在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形成
C.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均较大且稳定
D.海洋锋的形成有利于石油污染的消除
√
解析:根据材料“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可知,海洋锋是海洋中的现象,会在海面形成海雾,但对大气影响有限,不可能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A错误。
不同纬度地区水体的温度、盐度均有所差异,利于形成海洋锋,B正确。
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规模可大可小,C错误。
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狭窄过渡带,水体水平方向相对静止,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
5.推测北欧海海洋锋最显著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解析:7—9月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积温导致的冰雪融化总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海冰面积最小),大量冷而淡的水从北冰洋经丹麦海峡南流,东格陵兰寒流势力达到最强,减弱了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使海洋锋较为稳定,此时可观察到较强大且连续的海洋锋面。
√
命题点五 海—气相互关系
(2020·1月浙江选考)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Δ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Δ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完成(1)~(2)题。
(1)T1、T2在( )
①7月70°N,都较小 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 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Δ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
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
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思维1:由于70°N纬度高,7月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___,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都______,①正确。
思维2:由于30°N纬度较低,1月亚欧大陆东岸冬季风南下对该纬度地区的影响较弱,海陆间平均气温差______,图示1月30°N ΔT较小,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也较小,②正确。
思维3:图示7月40°N ΔT较大,说明T1、T2差异___,其中必有一地较大,另一地较小,③错误。
思维4:图示1月50°N ΔT最大,说明T1、T2差异___,其中必有一地较大,另一地较小,④错误。
小
较小
较小
大
磊
(2)思维1: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ΔT较大的原因主要是T1变大和T2变小。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受____________控制,亚洲低压出现在_月,①错误。
思维2:1月北大西洋暖洋增加西部海岸温度,使亚欧大陆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2变小,②正确。
思维3:亚欧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冬季风对东海岸影响加强,______了东岸45°N以北海陆间平均温差T1,③错误。
思维4:冬季风的影响使亚欧大陆东部陆地降温强烈,______了45°N以北海陆间平均温差T1,④正确。
亚洲高压
扩大
扩大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增强
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强
南赤道暖流 弱 强
赤道逆流 强 弱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强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太平洋 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
西岸 降低 升高
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西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022·黄山模拟)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下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
B.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
C.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
√
解析:读图可知,潜热通量北半球在低纬是向南输送,A错误。
据材料可知,潜热通量主要是水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其主要通过水汽输送,而水汽主要通过大气环流输送;据图可知潜热通量在北半球低纬度主要向南输送,在中纬度主要向北输送,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北半球低纬度主要盛行东北信风,B正确。
潜热通量最高处大约为纬度40°处,此处并非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误。
据材料,显热通量主要是由大气温差引起,而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D错误。
2.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其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B.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
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
D.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
解析: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的主要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南半球,增温明显,A正确。
√
3.因吸收来自较低纬热量而增温最明显的地区是( )
A.10°N B.20°S
C.40°S D.50°N
解析: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净通量是从低纬向高纬传递,纵坐标数值越大,表示传递的热量越多,若向北传递过程中纵坐标数值增大,则代表加入传输的热量增加,若纵坐标数值减小,则代表部分热量被当地吸收。净通量曲线最高在南北纬40°左右,故因吸收来自较低纬热量而增温应从纬度为40°附近区域开始,且较高纬度吸收得多,增温明显,D正确。
√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
解析:图可知,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1—3月低于常年0.5 ℃,10—12月高于常年0.5 ℃,A错误。
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4个月高于常年0.5 ℃,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主,B正确。
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5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现象为主,C错误。
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
5.2021年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2021年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现象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等地降雨偏多,③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④错误。A正确。
√
水坝的建设与拆除
1.水坝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落差大,水能丰富
流量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2)市场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内河航运需求量大。
(3)社会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建设。
2.水坝建设与拆除的分析思路
角度 具体思路
建坝 经济效益 可以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航运条件;改善灌溉条件,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可以防洪、调水、调沙,减少社会危害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含沙量;改善水质
角度 具体思路
拆坝 生态效益 拆除大坝后恢复大坝下游河流径流量;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环境,增加河流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增加
社会效益 大坝老旧,存在溃坝风险,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拆除大坝能降低社会风险
经济效益 大坝老旧,维护成本高;库区泥沙淤积,库容降低,发电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1986年贵州政府在西溪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水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用石料和水泥砂浆砌成),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图示意西河水坝位置及拆坝前后上游河道断面形态。
(1)推测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而非钢筋混凝土筑坝的原因。
解析:采用浆砌石而不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原因,应当从这两种物质本身出发进行分析。
答案:该坝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当地石料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节约钢材、水泥,降低修建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不足;20世纪80年代,我国钢筋水泥等建材供应紧张、价格高;施工期允许坝体过水、坝顶泄流,施工安排较灵活。
(2)分析西河水坝被拆除的原因。
解析:拆除大坝的原因可以从安全性、发电效果、河道淤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早期大坝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库区淤积严重,发电效率降低;坝体老化,安全隐患大;随着农村电网的完善,电力来源增多;水坝建设影响流域生态环境。
(3)说明拆坝后原坝址上游河床形态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解析:拆坝后,不再蓄水,导致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加强,侧蚀减弱,河床不断加深,且大坝拆除后,水位下降,河床变窄,故拆坝后河床变窄加深。
答案:变化:拆坝后河床变窄加深。
原因:拆坝后,河流水面落差增大,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加强,水位下降,河床不断变窄加深。
湖 泊
1.湖泊的水文特征
(1)湖泊水量: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若材料有提供结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长短与冰层厚薄。若没有,则只答“无结冰期”。
(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
(6)含沙量:取决于植被。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
(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看湖面广阔程度。
2.不同类型湖泊的演化特点
(1)外流湖(吞吐湖)→内流湖
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
②河道变迁:河道的改道、裁弯取道、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湖盆,形成牛轭湖。
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错。
④入湖径流量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
(2)淡水湖→咸水湖→盐湖
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挟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3)咸水湖→淡水湖
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潟湖);后来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由于径流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
(2022·济南高三检测)在距今260万年以前新近纪晚期,柴达木盆地古淡水湖和河流广泛发育。受构造运动影响,山脉隆升导致区内河流、湖泊不断变迁,早期形成的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湖水中的盐度逐渐升高,沉积物中盐类物质元素富集形成大量的石膏。石膏碎屑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生反射和折射,仿佛数不清的钻石在闪耀,被誉为“星光大道”奇观。据此完成1~2题。
1.“星光大道”奇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下沉—流水沉积—湖水变干—风化作用
B.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变干—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湖水变干—风化作用
D.流水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变干—风力侵蚀
√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受到地壳抬升,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在流水沉积作用下,盐类物质元素富集形成大量的石膏,随着蒸发加剧,湖水变干,石膏裸露,受到风化作用,崩解破碎,形成石膏碎屑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生反射和折射,仿佛数不清的钻石在闪耀,形成“星光大道”奇观,C正确。
√
2.石膏是易溶解矿物,一般在地表很难保存,出现“星光大道”奇观主要是因为该地( )
A.气候干旱 B.人烟稀少
C.地势高 D.光照强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星光大道”奇观是石膏碎屑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石膏是易溶解矿物,一般在地表很难保存,但因为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不易对地表的石膏产生溶解,A正确。
3.(2022·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海(湖泊)是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多,有“水下草原”的美誉。据考证,草海地区石灰岩广布,构造运动剧烈,历史时期,草海一度变为无水盆地,后在1857年经历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草海得以恢复。图1、图2分别示意草海地区位置及地质构造剖面。
(1)推测草海砂土层和黏土层形成时的地壳运动方向并说明理由。
解析:读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砂土层和黏土层呈大面积水平分布,岩层没有发生弯曲,是水平状态,说明没有受到明显挤压,因此地壳没有发生水平运动,以垂直下降为主。
答案:地壳运动以垂直下降为主。 砂土层和黏土层呈大面积水平分布(为水平岩层)。
(2)地质历史时期,草海经历了积水—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分析草海(湖泊)水的三个演变阶段形成原因。
解析:根据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草海地区是背斜谷,地壳下降,地势低洼,有利于成为集水区,接纳周边的地表径流,积水成湖。由于草海地区石灰岩广布,构造运动剧烈,岩层容易发生断裂,多发育断层、裂隙,湖水易沿岩层裂隙下渗流失;且湖底基岩为大面积的石灰岩,易与水发生反应被溶蚀而导致湖水沿溶洞或地下暗河渗漏。因1857年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挟带大量树干、树根和沙泥、石块等物质在湖底沉积,堵塞了原有的漏水通道,导致该地再度积水成湖。
答案:积水阶段:(因背斜成谷)地壳下降,地势低洼,接纳周边的地表径流,积水成湖。
干涸阶段: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比较活跃,多断层、裂隙发育,湖水易下渗流失;因湖底基岩为大面积的石灰岩,易被溶蚀而导致湖水沿溶洞或地下暗河渗漏。
再积水阶段:因1857年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挟带大量树干、树根和沙泥、石块等物质在湖底沉积,堵塞了原有的漏水通道,导致该地再度积水成湖。
(3)说出草海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解析:草海中水生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附污染物、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可以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等。
答案:净化水质;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