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专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5 22: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对于以上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B.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
C.作者运用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志。
D.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
2.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B.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D.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3.下列关于《梅岭三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用反问总领全诗,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
B.“旌旗十万斩阎罗”用“旌旗”借指军士,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用“阎罗”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
C.“捷报飞来当纸钱”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
D.“取义成仁今日事”化用成语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5.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排比)
B.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比喻)
C.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拟人)
D.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借代)
6.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7.下列各项中,对于修辞方法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互文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比喻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8.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9.活动中一位同学演唱了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首歌的歌词。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的中国心
原唱:张明敏(香港歌手)
填词:黄沾(香港词曲家)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A.朗诵这首歌词时语速要稍慢,语调要高昂。
B.“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通过对比,写出了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是一个假设复句。
10.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她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C.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D.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旌旗十万斩阎罗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变种自由花   
1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5)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1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2)旌旗十万斩阎罗。(   )
(3)血雨腥风应有涯。(   )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14.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    修辞: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  修辞: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  修辞:   
④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    修辞:   
1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是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经到了末日。   
16.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两手搭在碑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1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项与   项相同,   项与   项相同。
A.旌旗十万斩阎罗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南国烽烟正十年 D.人间遍种自由花
18.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②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③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④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19.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③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④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0.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②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③草是绿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当然——我们都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过这个答案——但是为什么植物含有叶绿素?这看起来很愚蠢,因为太阳输出的峰值能量是在光谱的黄色和绿色部分。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三、综合题
2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1)旌旗十万斩阎罗
意思:   ;修辞手法:   。
(2)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   ;修辞手法:   。
(3)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   ;修辞手法:   。
(4)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   ;修辞手法:   。
22.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1)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2)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D 2.A 3.A 4.A 5.B 6.C 7.C 8.D 9.D 10.B
11.(1)设问 (2)借代 (3)借喻 (4)引用 ,借喻
12.(1)比喻 (2)借代、对偶 (3)互文 (4)引用典故 (5)借代
13.(1)设问 (2)借代 (3)借代 (4)引用、借喻
14.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借代;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借喻;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引用;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借喻
15.夸张;比喻;借代;比喻、拟人
16.夸张;比喻;借代;比喻、反问
17.A;C;B;D
18.引用;反问;借代;夸张、反语
19.夸张;比喻;借代;对偶;借代;互文;对偶
20.排比;反问;设问;比喻
21.(1)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借喻
(2)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借代
(3)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借喻
(4)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用典
22.(1)例:课堂交流时 汉字邀我激情舞蹈
(2)①甲段运用拟人,将汉字赋予人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写出我与汉字密不可分。
②乙段运用比喻,用“根”和“血液”,分别比喻“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生动形象写出汉字的重要性。
③乙段运用借代,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形象具体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