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时间顺序
关注语言
体会品质
学习要求
学习“被捕时”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8到第18自然段,找出描写李大钊动作、神态、言行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李大钊的什么品质?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从容不迫
沉着冷静
视死如归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作者是怎样描写敌人的?有什么作用?
“一拥而入”
“挤满了这间小屋”
“一声粗暴的吼声”
“一群魔鬼”
敌人
数量多
凶狠
残暴
父亲
毫不畏惧
镇定自若
对比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学习“法庭上”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19到第29自然段,找出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从中你又体会到李大钊的什么品质?
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说明了
外 貌
神 态
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但是李大钊依然沉着、慈祥,也充分表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和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父亲用在自己的安定、沉着来安慰亲人、感染亲人。
瞅了瞅
神态描写
瞅了瞅
不动摇。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非常安定
从容镇定。表现出李大钊在法庭上无所
畏惧。
非常沉着
动作描写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对家人的不舍和爱恋。
望了望我们
父亲希望家人化悲痛为力量。
望了望我们
父亲鼓励家人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望了望我们
父亲被害后——家人悲痛欲绝
梳理父亲被害后家人的不同表现,体会他们的共同情感。
人物 表现 情感
舅姥爷
“我”
母亲
从街上哭着回来,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悲痛欲绝
怀念父亲
憎恨敌人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呼应开头,结构严谨,突出中心。
◇表现出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表现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前后照应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要紧牙,又勉强的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忠于革命事业
爱护亲人
坚贞不屈
十六年前的回忆
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
忠于革命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板书设计
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本文的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课文主题
1.查阅了解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
2.结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为题写
一段话。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