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九年级科学适应性检测
30. (1) (1分)
23. (1) (2)
( 2)①
考场/座位号:
姓名: 准考证号 24. ②
班级: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25.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 2)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5 小 题,每小题 8 分,共 4 0 分 )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 5 小题,26、29 题各 6 分 ,30 题 7 31.
[9] [9] [9] [9] [9] [9] [9] [9] 分,27、28 题 8 分,共35 分 )
(1) (2)
一、选择题
26.(1) (2) (3) ( 4)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32.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7.(1)
填空题
(2)
1 6. (1) (2)
(3)①
②
17. (1) (2)
28. (1)
18. (1) (2)
(2)
19. (3)
20.(1) (2)
(4)
21. (1) (2)
29. (1)
(2)
22. (1) (2)
( 3)
解答题
35. (1)
33.(1)
(2)
(2)
(3)
34.(1)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适应性检测2023.5
科 学 试 题 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Na—23
5.本卷计算中g取10牛/千克。
卷 Ⅰ
说明:本卷共有一大题,15小题,共45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2.以下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永康锡艺 B.温州剪纸
C.泰顺米酒 D.东阳木雕
3.右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现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成“可呼吸地面”,来代替不透水的硬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导致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
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蒸发减少
4.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 ▲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D.“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5.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台漂浮风力涡轮发电机,它的外形好似一个长翅膀的巨型甜甜圈,它内装氦气,中央采用类似螺旋推进器的叶片,漂浮在距地面350m的高空,并通过高强度的导线向地面输电。关于漂浮风力涡轮发电机,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漂浮在350m的高空发电是利用了此高空的风力更大同时更稳定的特点
B.能量转化过程为:风能→叶片的机械能→电能
C.内含氦气,可能是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
D.通过导线向地面输电时,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6.下列各选项中四个科学术语分别表示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C.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D.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耀斑是指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地方,它的多少是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太阳活动可能引发地震火山
C.地球上的有些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如极光现象
D.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日珥等都发生在色球层上
8.在某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DIY彩色玫瑰”中,为了加快玫瑰花染色的速度,下列对玫瑰花枝条采取的措施中有效的是( ▲ )
A. 摘去几片叶子 B. 用吹风机吹
C. 放入冷藏室 D. 放在阴暗处
9.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D.四种物质中只有乙、丙是有机物
10.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
B.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C.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D.“杂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亲代更优良的性状,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
11.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图中用M表示)。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下列选项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A B C D
12.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13.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细胞
C.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尾鳍中含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
14.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
B.无人机匀速下降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无人机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无人机是利用旋翼旋转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的原理来实现加速上升
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溴化氢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上述的操作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若将紫色石蕊溶液改为酚酞溶液,可以看到蓝色喷泉
B.溴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C.试管内液体的pH>7
D.溴化氢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卷 Ⅱ
说明:本卷共有三大题,20小题,共115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央视新闻消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19日宣布,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填字母)之间。
(2)地球由公转轨道的A处向B处运动过程中,金华市的白昼将变 ▲ (选填“长”或“短”)。
17.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通过舱外机械臂,获取了一批样品,为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潜过程中,“奋斗者”号外表面所承受的液体压强将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奋斗者号”携带样品返航时,若以该样品为参照物,“奋斗者号”是 ▲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8.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甲中的 ▲ (填序号)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乙中的 ▲ (填序号)。
19.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皮球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等高A、B两点处的速度A点 ▲ B点。(选填“>”、“<”或“=”)
20.春夏之交,是流感的多发季节,甲流今年又来势汹汹。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
(2)为了防止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以上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2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 (选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在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选填字母)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E.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2.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右上图中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 ▲ 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细胞具有 ▲ (写全相关的结构),而后者没有。
23.20℃时,向3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所示。
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填字母)烧杯中的溶液;
20℃时,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 ▲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
2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的阻值为8欧姆,灯泡L标有“6V 3W”的字样,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在a、b间接入电源,为保证通过电阻R的最大电流不超过0.5安且灯泡L不损坏,则允许接入的最大电源电压为 ▲ 伏,闭合开关S,此时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为 ▲ 安。
2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稀HNO3和硝酸银溶液,最终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从而确定原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29题各6分,30题7分,27、28题8分,共35分)
26.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解,多次实验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
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 。
(2)由图甲可知,木质素对酶的催化分解能力有 ▲ (选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
27.为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根塑料管,沿中间轴均匀地切成两个半凹型的塑料管;
Ⅱ.将两根半凹型的塑料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塑料管外标上刻度;
Ⅲ.将一颗钢珠从管口静止释放,观察并记录钢珠推动木块的距离。
(1)实验中是通过 ▲ 来判断钢珠的动能大小;
(2)用半凹型的塑料管代替书本上的斜面进行实验,其好处是 ▲ ;
(3)小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在斜面上不同高度下滑,并记录木块距离,数据如表:
①根据1、2、3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
②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第6组时,木块移动的距离应为 ▲ 厘米。
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某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甲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
(4)图甲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NaOH能和CO2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方案。则图乙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 。
29.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设计了如图1所示电路,并按图1连接了如图2所示电路。
(1)图2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使实验无法完成,连接错误的导线是 ▲ (填 “a”“b”或“c”);
(2)按图1所示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6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3所示的关系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3)拓展探究:同学们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重新设计了如图 4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已知阻值)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接下来的操作可行的是 ▲ (填序号)。
①先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示数U1;后闭合S2,断开S1,读出电压表示数U2
②先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示数U1;后闭合S1S2,读出电压表示数U2
30.某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图进行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 ▲ 。
②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
(3)按照改进后的方案来完成探究二,最终的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该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
(2)图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 作用变成有机物。(填序号)
(3)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
A. B.
C. D.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 。
32.某大学两位研究生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荣获全国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最高奖项。该车外表似蚂蚁,小巧实用,质量仅有400千克,总体积0.75米3,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200厘米2,标准乘载100千克。在标准乘载时,回答下列问题:
(1)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2)都市蚂蚁车以5米/秒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的0.4倍,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多大?
(3)科技社团的同学想将此车改造成“水陆两栖蚂蚁车”,若该车密封良好,请通过计算判断它能否浮在水面上。
3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20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6.6
(1)表中第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34.如图所示是一种适合北方冬季使用的电热加湿器,其工作原理: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下表是小明从产品铭牌上摘录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右图所示,R1、R2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1、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通过旋转可以实现档位的转换。
(1)开关S在接触点 ▲ 时,电热加湿器处于最大发热状态。
(2)R1的阻值为多少
(3)该加湿器在低档时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35.“自热火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小龙同学就某种自热火锅的“自热”原理产生了兴趣,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如下。
①自热火锅食用方法:下层底盒中倒入适量冷水,打开加热包塑料膜,将加热包放入凉水中,放上上层食材盒,倒入一定食用冷水,盖上盖子,15分钟后,即可开盖食用。(图乙为自热火锅结构示意图)
②加热包内含有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其中的金属粉末与炭粉在热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可短时间放出大量的热,后续缓慢放热。
③自热火锅工作时,下层加热盒中空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丙所示。
(1)自热火锅在加热食物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
(2)为解释自热火锅的工作原理,请结合上述材料,对oa、ab、bc各段的温度变化做出解释。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适应性检测 2023.5
科 学 试 题 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 160分。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
2. 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Na—23
5.本卷计算中 g取 10牛/千克。
卷 Ⅰ
说明:本卷共有一大题,15小题,共 45分。请用 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
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
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2.以下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永康锡艺 B. 温州剪纸
C. 泰顺米酒 D. 东阳木雕
3.右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现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
设成“可呼吸地面”,来代替不透水的硬地面。采用“可呼吸地
面”之后,导致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
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蒸发减少
4.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
实际上( ▲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D.“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1
5.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台漂浮风力涡轮发电机,它的外形好似一个长翅膀的巨型甜甜圈,它
内装氦气,中央采用类似螺旋推进器的叶片,漂浮在距地面 350m的高空,并通过高强度的
导线向地面输电。关于漂浮风力涡轮发电机,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漂浮在 350m的高空发电是利用了此高空的风力更大同时更稳定的特点
B.能量转化过程为:风能→叶片的机械能→电能
C.内含氦气,可能是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
D.通过导线向地面输电时,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
动形成的
6.下列各选项中四个科学术语分别表示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C.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D.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耀斑是指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地方,它的多少是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太阳活动可能引发地震火山
C.地球上的有些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如极光现象
D.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日珥等都发生在色球层上
8.在某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DIY彩色玫瑰”中,为了加快玫瑰
花染色的速度,下列对玫瑰花枝条采取的措施中有效的是( ▲ )
A. 摘去几片叶子 B. 用吹风机吹
C. 放入冷藏室 D. 放在阴暗处
9.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
种物质丁,丁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 3:1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D.四种物质中只有乙、丙是有机物
10.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
B.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C.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D.“杂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亲代更优良的性状,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
2
11.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图中用M表示)。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
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下列选项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A B C D
12.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
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13.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 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细胞
C.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尾鳍中含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 a处,用手指沿 ab方向将血液推向 b处,血管 ab段会扁平
14.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
A.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
B.无人机匀速下降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无人机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无人机是利用旋翼旋转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的原理来实现加速上升
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溴化氢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上述的操作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A.若将紫色石蕊溶液改为酚酞溶液,可以看到蓝色喷泉
B.溴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C.试管内液体的 pH>7
D.溴化氢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卷 Ⅱ
说明:本卷共有三大题,20小题,共 115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
纸”的相应位置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10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
16. 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央视新闻消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19日宣布,杭州
亚运会定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8 日在中国杭州举行。
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填字母)之间。 第 16 题图
(2)地球由公转轨道的 A处向 B处运动过程中,金华市的白昼将变 ▲ (选填“长”或“短”)。
17.2020年 11月 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通过舱外机械臂,获取了一批样品,为
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潜过程中,“奋斗者”号外表面所承受的液体压强将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奋斗者号”携带样品返航时,若以该样品为参照物,“奋斗者号”是 ▲ (选填“静止”
或“运动”)的。
18.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
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
路。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
了图甲中的 ▲ (填序号)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
伤部位可能是图乙中的 ▲ (填序号)。
第 18 题图 第 19 题图
19.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皮球离
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等高 A、B两
点处的速度 A点 ▲ B点。(选填“>”、“<”或“=”)
4
20.春夏之交,是流感的多发季节,甲流今年又来势汹汹。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
(2)为了防止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②加强
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以上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2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甲 乙第 21题图
(1)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 (选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在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选填字母)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E.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2.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第 22 题图
(1)右上图中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 ▲ 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
中央。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在
于前者细胞具有 ▲ (写全相关的结构),而后者没有。
23.20℃时,向 3个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
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所示。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填字母)烧杯中的溶液;
(2)20℃时,该固体物质溶解度 S的取值范围是 ▲ 。(用含 S的不等式表示)
第 23题图 第 24 题图
5
2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阻 R的阻值为 8欧姆,灯泡 L标有“6V 3W”的字样,通过灯
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在 a、b间接入电源,为保证通过电阻 R的最
大电流不超过 0.5安且灯泡 L不损坏,则允许接入的最大电源电压为 ▲ 伏,闭合开关 S,
此时通过电流表 A1的电流为 ▲ 安。
2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 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
如甲图所示;
Ⅱ.取少量 B 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
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充
分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稀 HNO3和硝酸银溶液,最终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从而确定原
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第 25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 5 小题,26、29 题各 6 分,30 题 7 分,27、28 题 8 分,共
35分)
26.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
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 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
解,多次实验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
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
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6
(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 。
(2)由图甲可知,木质素对酶的催化分解能力有 ▲ (选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
27.为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根塑料管,沿中间轴均匀地切成两个半凹型的塑料管;
Ⅱ.将两根半凹型的塑料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塑料管外标上刻度;
Ⅲ.将一颗钢珠从管口静止释放,观察并记录钢珠推动木块的距离。
(1)实验中是通过 ▲ 来判断钢珠的动能大小;
(2)用半凹型的塑料管代替书本上的斜面进行实验,其好处是 ▲ ;
(3)小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在斜面上不同高度下滑,并记录木块距离,数据如表:
①根据 1、2、3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
②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第 6组时,木块移动的距离应为 ▲ 厘米。
28.已知某混合气体由 H2、CO和 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某小组同学
经过讨论,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
(2)仅根据 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CO?请判断
并说明理由 ▲ 。
(3)小丁根据装置 E中出现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你认为
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甲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
(4)图甲方案中 B装置可用来吸收 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 NaOH 能和 CO2发生反应,小
丁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方案。则图乙方案中所加试剂 X应该是 ▲ 。
29.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设计了如图 1所示
电路,并按图 1连接了如图 2所示电路。
7
(1)图 2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使实验无法完成,连接错误的导线是 ▲ (填
“a”“b”或“c”);
(2)按图 1所示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3所
示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6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 3所示的关系图,得出
的实验结论是 ▲ ;
(3)拓展探究:同学们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重新设计了如图 4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未知),
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 R0(已知阻值)测量未知定值电阻 Rx的阻值,闭合开关 S后,接下来
的操作可行的是 ▲ (填序号)。
①先闭合 S1,断开 S2,读出电压表示数 U1;后闭合 S2,断开 S1,读出电压表示数 U2
②先闭合 S1,断开 S2,读出电压表示数 U1;后闭合 S1S2,读出电压表示数 U2
30.某 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 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
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
气体的化学式为 ▲ ,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 A,按图进行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请回
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 E是 ▲ 。
②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 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 K2CO3,
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
(3)按照改进后的方案来完成探究二,最终的溶液 D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该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8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5小题,每小题 8分,共 40分)
3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
(2)图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 作用变成有机物。(填序号)
(3)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
量值为 a,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 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
的能量值为 c,则 a、b、c之间的关系是 ▲ 。
A. a b c B. a b c
C.a b c D. c a b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 。
32.某大学两位研究生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荣
获全国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最高奖项。该车外表似蚂蚁,小巧实
用,质量仅有 400千克,总体积 0.75米 3,轮胎与地面的总接
触面积 200厘米 2,标准乘载 100 千克。在标.准.乘.载.时.,回答
下列问题:
(1)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2)都市蚂蚁车以 5米/秒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的 0.4倍,则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多大?
(3)科技社团的同学想将此车改造成“水陆两栖蚂蚁车”,若该车密封良好,请通过计算判
断它能否浮在水面上。
3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
入 20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 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
时测量 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表中第 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 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9
34.如图所示是一种适合北方冬季使用的电热加湿器,其工作原理: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
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
空气湿度。下表是小明从产品铭牌上摘录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右图所示,
R1、R2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1、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通过旋转可以实现档
位的转换。
(1)开关 S在接触点 ▲ 时,电热加湿器处于最大发热状态。
(2)R1的阻值为多少
(3)该加湿器在低档时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35.“自热火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小龙同学就某种自热火锅的“自热”原理产生了
兴趣,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如下。
①自热火锅食用方法:下层底盒中倒入适量冷水,打开加热包塑料膜,将加热包放入凉水中,
放上上层食材盒,倒入一定食用冷水,盖上盖子,15分钟后,即可开盖食用。(图乙为自热
火锅结构示意图)
②加热包内含有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其中的金属粉末与炭粉在热水中发生
化学反应,可短时间放出大量的热,后续缓慢放热。
③自热火锅工作时,下层加热盒中空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丙所示。
(1)自热火锅在加热食物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
(2)为解释自热火锅的工作原理,请结合上述材料,对 oa、ab、bc各段的温度变化做出解
释。
甲 乙 丙
10九年级适应性检测科学参考答案2023.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B D C C B A D
11 12 13 14 15
C A D A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CD (2)长 17.(1)增大 (2)静止
18.(1)②①③ (2)2或4 19.减小 >
20.(1)病原体 (2) ③ 21.(1)CD (2)AC
22.(1)左 (2)细胞壁、液泡 23.(1)A (2)25g≤S<50g
24. 4 0.9
25.(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
(2)可行。步骤三中固体质量减少说明溶液中已无硫酸根离子。
三、实验探究题(第26、29题6分,第27、28题8分,第30题7分,共35分)
26.(1)专一性 (2)抑制 (3)酶溶液浓度越高,被吸附的酶的量越多。
27.(1)木块移动的距离 (2)便于控制小球的运动方向
(3)①小球速度一定时,动能大小与小球质量成正比 ②20
28.(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2)不能。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也能生成红色的铜。
(3)不可靠。在装置C、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装浓硫酸的洗气瓶)
(4)BaCl2和NaOH
29.(1)b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3)①②
30.(1)NH3(1分)
(2)①硫酸钡 ②步骤一引入氯离子,干扰判断;将步骤一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3)HNO3、KNO3、NH4NO3
四、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31.(1)生产者 (2)② (3)C (4)有限的
32.(1)2.5×105Pa (2)1×104W (3)F浮=7.5×103N>G总 能
33.(1)6.6 (2)75% (3)偏大
34.(1)3、4 (2)121Ω (3)200W
35.(1)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2)oa段:冷水进入加热包,与CaO反应,放出热量,在20s内使下层底盒中的水温度升高到60℃。(2分)
ab段:水温升高后,加热包内的铁粉、铝粉与碳粉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短时间内使水沸腾,蒸汽温度高达200℃,高温蒸汽对上层食盒持续加热使上层食盒中的水沸腾,15分钟后,即可煮熟食物。(2分)
bc段:食物煮熟后,化学反应持续缓慢放热,蒸汽从盒盖小孔出去,散失热大于产生热,盒内温度逐渐下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