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00: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适应
适应
适应
干旱
寒冷

兰花螳螂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生物能完全适应它的生活环境么?
雷鸟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羽毛颜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但过完冬季后白色反而不利于生存。
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1.适应的含义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①普遍性: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
②相对性: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在此环境下的适应,不一定在彼环境下能适应。
2.适应的特点
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环境变化后,原来适应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就会变得不再适应。
3.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4.适应性无高低之分:并不是生物越高等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那么,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那么,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1.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2.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优点 
不足
 
最早提出“进化”。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对于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都属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1、加剧生存斗争
2、产生大量后代,提供更多的具有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原材料)
3、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
过度繁殖
繁殖出来的后代超过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
  虽然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其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和资源都很有限,任何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空间等而进行生存斗争。
无机条件指自然界中的水分、温度、湿度、光和空气等理化因素。如动物的冬眠特性就是对寒冷的斗争;沙漠中的植物,叶子退化、根系发达,这是对干旱的斗争;
种间斗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斗争,如作物和杂草之间争夺阳光、水分、养料和土壤的斗争。狼吃羊、羊吃草等都是种间斗争;
种内斗争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争夺生活场所、食物、配偶或其他生存条件的斗争。达尔文认为,同种生物由于要求相同的生活条件竞争最为激烈,因此他认为由于繁殖过剩引起的种内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存斗争的三种类型
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异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斗争。
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环境资源有限和过度繁殖。
自然选择就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
生存斗争对生物个体往往有害,但对生物物种是有利的。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遗传不断的积累有利变异,最终发生质变实现进化。此处的变异指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变异无法决定进化方向。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的结果
能够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继续生存下去,并通过繁衍把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很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从而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①自然选择中的自然是指环境资源条件。
②自然选择即环境资源条件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进化方向。
③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
④自然选择通常是比较漫长的。
⑤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和环境条件的定向选择(外因)是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可遗传变异,适应性特征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细菌耐药性
1.这些昆虫与海风的关系是生存斗争。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选择作用。
3.变异是不定向的。
一个有大风大浪的岛屿上,昆虫的翅,要么特别发达,要么无翅。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大
有翅
力小
无翅
有翅
力大
大风大浪
生存

生存

×
淘汰
无翅
过度繁殖
变异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肯定:
(1)使生物学摆脱神学束缚,走上了科学轨道,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给予致命打击。
(2)科学地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3)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4)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祖先。
局限:
(1)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4)没有认识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从性状水平深入基因水平,人们逐
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研究对象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
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