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精品课件)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精品课件)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7 16: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单元复习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02 体系构建
04 专题突破
目录
01 考情速递
03 知识梳理
05 能力提升
01 考情速递
考情速递
要点 选考要求 考察角度 真题考情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理解 选用社会热点区域交通线、点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创设试题情境,从交通建设的目的、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交通建设的意义等角度考查。 关注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无法进行交通建设的特殊地区等。
2021全国乙卷4-5,44
2020全国卷Ⅱ,36(3)
2020北京地理卷,18(2)
2020天津地理卷,18(1)
2019年全国乙卷6-8
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应用 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应用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理解
02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03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布局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
2.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需求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2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差异较大,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3)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3 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提高区域通达性,增强区域竞争力;
②促进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③扩大市场范围;
④加快城镇化进程。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①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动力;
②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保障;
③决定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④影响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构和布局。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4 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发展
(2)交通运输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4 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发展
04 专题突破
专题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比较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多种形式。
方式 水运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价 低→高 运速 最慢 较快 较慢 最快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快好省
专题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的选择,应在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大还是小,运费是高还是低,最终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来确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图所示:
(2019·江苏·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典型例题
【答案】4.A
【分析】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专题2 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影响铁路、公路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影响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资,虽是基础因素,但影响在减弱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布局,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小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地区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位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国道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尤为重要。
技术因素 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阻碍以及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影响逐渐增强,为保障条件。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 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典型例题
【答案】1.A 2.B 2.A
【解析】1.高速运行需要地形平坦,才能做到运行安全,故修建高速铁路最先考虑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A正确。故选A。
2.我国耕地资源有限,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少占用耕地,B正确。故选B。
3.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杭州----上海距离太短,优先选择公路运输,冲击较小,B错误;成都----上海、兰州-----北京距离较远,优先选择航空运输,冲击较小,CD错误;武汉-----广州距离适中,即可选择高铁也可选择航空,且高铁运费较航空低,故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A正确。故选A。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专题3影响交通点的区位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
腹地广阔
经济发达,作为依托
港阔、水深、避风、不淤不冻
图解港口的区位条件
材料一: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典型例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制约乙城港口进一步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1)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水位较浅,大型船舶容易搁浅。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乙城港口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中上游携带泥沙入海,会使港口淤积增强,造成河流水位变浅,大型的船舶容易搁浅。
05 能力提升
(2021春·陕西汉中·高二校考期中)2020年12月23日,国产世界首列货运高速动车组正式下线。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货物快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航空、公路运输,货运高速动车组( )
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②货运单位重量能耗低
③运输速度更快 ④灵活性更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货运高速动车组的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
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关键技术的突破
C.完整的高铁产业链 D.国家政策的鼓励
A
B
(2023春·辽宁·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川藏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838千米,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下图示意川藏铁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川藏铁路建设中遇到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
A.地势崎岖,水流湍急
B.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C.雨季暴雨、旱季高温
D.高寒缺氧、冻土连绵
4.川藏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快西藏新能源的开发
B.巩固边疆,促进共同富裕
C.开发草场,发展耕作业
D.形成高原粮食重要运输带
A
B
(2023春·山东济南·高一济南外国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宏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近年人口密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东部青岛市相比,东营市并非优良港口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经济腹地小 C.水深不足 D.矿产资源匮乏
6.与P处相比,菏泽市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运河 B.交通 C.气候 D.地形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