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23:09:22

文档简介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
患三子者?
吾观史 ,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
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袭,故必复有贤
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二、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凉也,自经于沟渎
而莫之知也。”
(节选自《论语·宪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B.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C.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D.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且死”与“臣死且不避”(《鸿门宴》)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
B.“色不绝于目”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与“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微”字含义
相同。
D.“管仲相桓公”与“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两句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文中第一段概言管仲生前强齐之功和死后齐乱之祸。认为管仲生前辅佐齐桓公,称
霸诸侯,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反叛;但是管仲死后齐国陷入祸乱。
B.苏询认为,齐国之乱,祸由管仲。桓公固然有责,但由于管仲临终未能荐贤,齐桓公后来
任用竖刁、易牙、开方而导致国家祸乱。
C.苏文强调要选贤举能防止奸佞当国。援引春秋卫国大夫史 和汉丞相萧何临殁举荐贤
才为例证,说明大臣能否荐贤,关系国家兴亡。
D.子贡认为管仲没有以身殉主,不能算是行仁义的人。孔子批评了他,认为管仲不是死守
小节,而是辅佐桓公建功立业,使百姓受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4分)
(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4分)
14文本中苏询认为管仲的过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2023 年春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驻留空间站 8天”和前面的对象不照应,所对应的应该是“将贝索斯等 4名乘客
送到距地面 100公里左右的高度”的原文信息,B项不是因果关系,C项说法过于绝对。
2.B
【解析】是“现代的商业航天”,不是“中国的商业航天”。
3.C
【解析】与题干意思不一致。
4.【答案】
材料一论证思路总体上先分后总。(1 分)文章开头提及中国商业航天,引出国外商业航
天发展概要,然后谈及芯片发展情况,作者以这两者的发展为例来证明,市场需求才是解
决发展的关键。(1分)材料二是递进式结构。(1分)文章先提出问题:AI同样可以把人
“逼”成机器;然后展开分析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1分)
5.【答案】
①平台应进一步优化算法或系统并对其进行规范,平台之间竞争秩序有序合理;消费者
应以更理性平和的对待平台劳动者。(2分)
②让资本认识到丧失人本精神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注重人性
化并加强监管者监管责任。(2分)
6.A
【解析】B 项“积极向上的感彩”错;C 项“所指相同”,均指向传统技艺;D 项前一个句
子充满了戴车匠的辛酸和对传统工艺消失的忧虑之情,后一个句子只是“作者”的感慨。
7.B
【解析】“典型人物形象”中“典型”说法有误,不只是人物,还有相关内容来表达主题。
8.【答案】
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
作;②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
舞灵动的景象;③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小傻子似的”的描写,烘
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每点 2分)
(或:鲜活动词、色彩鲜明的形容词,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
刻画出戴车匠车工技艺的高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
9.【答案】
由第③段“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
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可知,戴木匠整个人投入到工作中去,专注,勒奋,不记得辛苦,
看到他工作专注勒奋,吃苦耐劳;
由第⑤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
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木匠做的东西非常精细、优秀,看出他车床技艺精湛;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由第⑦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
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可知,戴车匠吸
取时代新知,没有固守成规,看出他具有创新精神;
由第⑨段“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可知,
戴木匠看到了自己这个行业前景的渺茫,看出他是有着行业(生存)忧患意识的传统手工艺
人。(每点 2分,任答出 3点 6分,答由第②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可知,从戴
木匠室内贴的对联看出他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的人;由第④段“有的时候,忽然,他停
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翰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
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可知,戴木匠考虑的
都是周围人的难处和需要,看出他热心,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可合理给分)
10.B
11.D
【解析】A项两个“且”字含义分别为“将要”“尚且”。B项两个“绝”字含义分别为“断绝”“横渡”。
C项“微”字含义为“没有”。D项两个“相”字含义分别为“辅佐”“互相”。
12.D
【解析】“孔子批评了他”原文无。
13.【答案】
(1)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他国家的衰败。所以一定要再有贤者接替
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悲”“忧”各 1分,大意 2分。)
(2)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恩
惠)。(“霸”“赐”各 1分,大意 2分。)
14.【答案】
临死前未能举贤自代,给小人(竖刁、易牙、开方)以可乘之机,留下齐国内乱祸根。
(每点 1分)
15.C
【解析】“以虚写实”错,“想象中登上岳阳楼”错。是实写。
16.【答案】
思想感情:①喜悦。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生还而感到庆幸。
(1分)②感伤。回首平生,年华易逝,年岁老迈,一事无成。(1分)③豁达、无畏。
冒雨登楼,欣赏山水,面对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难,如君山一样面对风浪而屹立不移,仍
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答“对以后生活的自信乐观欣慰”亦可)(2分)
形象:胸襟开阔,乐观豪爽,不畏磨难,豁达洒脱,坚守理想和节操,卓立不群。(2分)
17.【答案】
(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18.【答案】
示例:①披荆斩棘 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③大功告成(如愿以偿)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19.【答案】
相关负责人表示,科研攻关要响应国家号召,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
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共 3处语病:结构杂糅、成分残
缺、成分残缺。改对一处给 1分,改对两处给 3分,改对三处给 4分)
20.【答案】
重型燃气轮机作为当今世界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设备,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
珠”,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每小句 1分,全对给 4分。注意“世
界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设备”与“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调换顺序。)
21 D

D “ ” A.“ ” B.“ ”
【解析】文中和 项的 规矩 意为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礼法、法度 ; 一定的标准 ;
C.“ ”
圆规和方矩 。
22
.【答案】
①《论语》是知识体系
②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
2
③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每句 分)
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君子善假于物,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警惕人类异化为程序,拒绝沉溺,警
惕短视频拒绝新文盲,短视频时代保有清醒,清醒地做自己,乘短视频之利开人生新境。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
终其一生在齐国,使齐国国富民强,诸侯不敢叛乱了。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
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死去,五位公子开始争抢君位,祸乱蔓延开来,一直到齐
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安宁的时候。
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
作于它产生之时,也一定会有它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
而说是由于鲍叔牙;等到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
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扰乱别人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
桓公。可是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
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
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
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有管
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
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
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
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
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我看史 ,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蘧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为此死后进行了尸谏;
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
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他国家的衰败。所以一定要再
有(推荐出)贤者接替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
死了呢?
二、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有为之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
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
的好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恐怕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成为夷狄之人了。
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死守小节小信,自杀在小水沟中,还没有人知道呢。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