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24 23:05:19

文档简介

2023 年春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用绳子拉着物体匀速上升,只有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动能不变,势能
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 A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时,机械能可能守恒,例如自由
下落的物体,故 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而物体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了重力之外的力做的功,故 C错误;从高处以 0.9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
加速度小于 g,故一定有重力之外的其他竖直方向的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故 D错误。
故选 B。
2.D
解析:根据质点做曲线运动的特点知: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指向轨迹的凹侧。所以 ABC错误,D正确。
3.A
 

 = 
解析:设海水的质量为 m,则太阳对海水的万有引力为: 1 2 ,月球对海水的万


   rF
月 太 月
 =  1 = × ≈ 178
有引力为: 2 2 ,以上两式联立得: 2 ,故选 A。 2 M r

月 太
4.C
解析: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惯性不变,故 A错误;根据向心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  = ,可知,从 P到 Q的过程中弯道半径逐渐减小,所以乘客的
m2
F =
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故 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知从 P到 Q的过程
合 
中,弯道半径逐渐减小,乘客的合外力逐渐增大,故 C正确;汽车在转弯过程中速率恒定,
动能未发生变化,所以合外力对乘客做功为零,故 D错误;故选 C。
5.B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虽然 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但 A、B发生的位移不同,A
对地位移小于 B对地位移,所以摩擦力对 A做的功小于 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错误;根据
能量守恒定律知,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故 B正确;B减少的动能一
部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转化为 A的动能,所以 A获得的动能小于 B减少的动能,故 C错
误;B的机械能减少量大于 A的机械能增加量,故 D错误。故选 B。
6.C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对 A选项未指
明是哪个力的做功功率,所以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并不一定是表
 
示合外力做的功,故 A错误;物体的动能 随位移 变化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的是物体所受
 =  
的合力,故 B错误;由 知,力做的功 W随位移 变化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的是 W对
应的力 F,故 C正确;力 F随位移 x变化关系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 F所做的功,
1 4
高一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因 F不一定是合力,所以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一定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量,故 D错误;
故选 C。
7. C
解析:钢球以某一速度水平飞出,落在挡板 AB上时钢球的速度与挡板 AB的夹角等于速
度的偏转角β减去挡板 AB与水平面的夹角γ(即位移的偏转角)。由于 tanβ = 2tanγ,所以以
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到挡板上时,速度的偏转角均相同,于是有θ = α,故 AB错误;设
" #2
以0的速度水平飞出的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 x,竖直位移为 y,则有 tanγ = = , 20
2 $  1
整理得: = 0 1,因此,有 = ,故 C正确,D错误;故选 C。
# 2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8.BD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
可能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故 A错误;因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发生相对滑动,对地位移
一定相等,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所以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
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故 B正确;当从蹲在地上至站起来的过程中,人始终没有离开地面,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故 C错误;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表示这个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故 D正确;故选 BD。
9.ACD
GMm 2 GM
解析:根据 2 =  ,即 = 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与地球质量有关,故 A& & &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
速度,故 B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而第三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太阳引力束缚,故 C正确;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 m、轨道半径为 r、
GMm 2 
=  v =
地球的质量为M,由 2 ,得: ,可知,卫星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同  
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卫星绕地球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R,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
绕地球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所以同步卫
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 D正确。故选 ACD。
10.AD
解析:物块 A的实际的运动为合运动,将物块 A 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
 )*+, = 
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 B的速度,即 ( -, 故 A正确;运动过程中没
α
有摩擦,系统机械能守恒,系统重力势能转化为两者动能,当 =90°时,B球的速度为零,
故 B球先加速后减速,先失重后超重,无法判断图示时刻 B球的状态,故 B错误;由静止
释放到图示时刻的过程中,绳中拉力与 A的位移一直成锐角,绳中拉力对 A一直做正功,故
C错误;轻绳对物块 A和小球 B的拉力大小相等,AB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轻绳
对两者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相等,故 D正确。故选 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5分)
(1)AC(2分,选对但不全给 1分)
(2)1.5(3分)
2 4
高一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解析:
(1)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很关键的地方是要保证小球能够水平飞出,只有水平飞出时小球
才做平抛运动,则安装实验装置时,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水平的目的是保证小球飞出时
初速度水平,故 A正确;小球与斜槽之间虽然有摩擦,但只要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释放,不会影响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故 B错误;由于要记录小球
的运动轨迹,必须重复多次,才能画出几个点,因此为了保证每次平抛的轨迹相同,
所以要求小球每次从同一高度且静止释放,故 C正确;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
速度适当,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的位置离斜槽末端的高度不能太低,故 D错误。故选:AC。
(2)由题设知,L=5cm=0.05m,由图可知,从 A到 B与从 B到 C时间间隔相等,设为 T,
2
则在竖直方向上,根据 y=gT =2L,解得:T=0.1s,在水平方向上,有 v0T=3L,解
得 v0=1.5m/s,故本空填 1.5。
12.(10分,每空 2分)
(1)AB(2分,选对但不全给 1分)
( 6 4)4 ( )
242
(2) mg 6 4
2 5 8
(3)g(或重力加速度)
解析:
(1)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小摩擦阻力的影响,
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故 A正确;为了减小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图 1中两限位孔
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可以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 B
1
2
正确;因为是比较 mgh与 的大小关系,故 m可约去,不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对
2
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 C错误;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松开纸带,
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 D错误。故选 AB。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则

 = 6
4 6 4 4= ;从 A点到 F的过程中,重物下降的高度为 h5,则重力势能的改变
27 2
量为 Ep=mgh5。由于重锤是从 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所以,重锤动能的增加量
2 2

 m2
m( ) 4
 0
6 4
= ,代入 F点的速度 v得:  。=
2 8
1 2 
2
3 (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 mgh = ,则有 = # ,g是常数,所以以 h 为
2 2
2
横轴、以 为纵轴作出的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 g。
2
13.(12分)
解析:
(1)设地球半径为 R,则
<
R = rsin
由几何关系得, ① (2分)
2
GM0
对地球表面某物,有 2 = & 0
#② (2分)
GM1 4=
2
2 =  对空间站,有 1 2 ③ (2分) 7
2= 
T =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 (2分)
+  #
2
GMm
(2)对航天员,有
2
= 
④ (2分)
<
 = #+ 2
由①②④联立,解得: (2分)
2
3 4
高一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14.(13分)
解析:
(1)由图像可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
1 1
(- = × 2 × 0.2m + × 4+ 2 × 1.2 0.2 m = 3.2m (3分)2 2
(2)由图像可知,在 0 ~ 0.2s内,粮袋的加速度大小为:
2
 = m/s2 = 10m/s2
(2分)
0.2
在 0 ~ 1.2s内,粮袋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路程为:
1 1
 = × 2 × 0.2m + × 4 2 × 1.2 0.2 m = 1.2m(2分)
相 2 2
在 0 ~ 0.2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θ + 4 =  (2分)
解得:f = 100N
由功能关系可得,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粮袋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D = 4 (2分)

代入数据,解得:Q = 120J (2分)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得分。)
15.(14分)
解析:
(1)此时钢球线速度0 = E0&(2分)

解得: 0=2m/s(1分)
1
 #& = 2
在该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0(2分)2
解得:圆筒对钢球所做的功 W= 0.4 + 2 2 J(2分)
(2)钢球分离后做斜抛运动,将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可得:
2& = ))*+45°(2分)
1
2& =  2)+ 45° # (2分)2
) = 10/+解得: (1分)
E &
根据圆周运动知识,有) = 1 (1分)
E
解得: 1 = 5 H/+(1分)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得分。)
4 4
高一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