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4月科学家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使皮肤细胞恢复活力的新技术,可在不丧失人类皮肤细胞特殊功能的情况下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该方法未来可用于皮肤疾病治疗。下列有关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B.皮肤的表皮中有大量毛细血管
C.皮肤具有免疫功能
D.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说明皮肤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2.图甲是科学家为研究脑的功能用三只狗所做的实验.图乙为神经调节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人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和感觉,更不能运动.由此可判定其脑结构中的大脑部分受到了严重损伤
B.从图甲情景2中可以看出,脑干中具有调节人的心跳和呼吸的中枢
C.我国法律已禁止“酒驾”,是因为人在醉酒以后不但反应速度减慢,而且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驶动作不协调,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D.图乙中①结构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某人手碰到仙人掌感觉到刺痛,然后很快缩了回来,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
3.如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及脑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成缩手反射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B.正常情况下,针刺到①后会在A处产生痛觉
C.当眼睛看到手指即将碰到针时手会缩回,这个反射活动由B控制
D.若③完全被切断,当①突然受到针刺时,人体将有反射但无痛觉
4.北京冬奥会,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的热潮,如图为一名滑雪者的神经元(a)及神经系统组成(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滑雪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致使关节脱臼,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B.结构③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
C.结构④中含有控制滑运动的中枢
D.图中滑雪者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5.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C.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某同学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觉到疼痛。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是神经中枢,不受8的控制
B.5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C.刺扎到手时,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D.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是1→2→3→6→8→7→3→4→5
7.如图是某同学手被针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为5→4→3→2→1
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C.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
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4受到损伤,则该同学既不会感觉到痛又不会缩手
8.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②佝偻病——缺少含铁的无机盐
③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④干眼症——缺少维生素B1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玫瑰花开艳丽,小红喜欢不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刺,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如果4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C.3是神经中枢,疼痛感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D.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
10.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三只雄性小狗进行实验,甲不作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激素名称 甲 乙 丙
甲状腺激素 3 3.1 0.08
生长激素 6 0.05 6.05
A.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乙切除的是垂体
C.丙切除的是甲状腺 D.手术后丙狗发育正常
11.关于人体激素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需口服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C.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得过多会患巨人症
12.“天才少年”苏翊鸣,“翊鸣”何以惊人。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勇夺金牌,先后两次成功完成不同方向的1800度难度动作。下列参与苏翊鸣顺利完成空中动作且稳稳落地的主要结构是( )
A.大脑和脑干 B.大脑和小脑 C.脑干和小脑 D.大脑和脊髓
13.“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觉形成在耳蜗中
B.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14.我国全民“战疫”阶段,在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教授轻症患者练习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改善心肺功能。下列关于“八段锦”动作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需要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
C.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 D.完成全套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15.学校消防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逃生只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还能收缩 D.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16.如图为甲、乙两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的 AB段和乙中的DE段变化原因相同
B.甲的血糖较高由于肾上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C.乙曲线中的EF段变化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
D.乙中的FG段说明血糖含量有一定波动范围
17.如图表示3小时内舒涵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舒涵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18.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含量分别为0.1%和0.13%.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中的曲线所示。请回答:
(1)由此可判断甲、乙两人中 可能是糖尿病人。
(2)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是因为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的量 。
19.公共自行车为市民们的绿色出行带来了方便。骑自行车时,需要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你行至路口时,发现红灯则应停车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骑车时,一不明物体突然从眼前飞过,你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眨眼。完成此眨眼反射的基本途径是:⑨→ (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3)在紧急情况下, 的分泌会增加,可以加快心跳,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4)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 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0.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他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数量性别和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和B.②A组小鼠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B组饲喂不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③在相同的一段时间内,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
④两组小鼠分别放入甲、乙两装置(如图)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的设计中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正。 。
(2)改进装置后,实验通过 现象来比较甲状腺激素是否促进新陈代谢。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写两点)。
21.小敏发现公园里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路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路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敏选择靠近路灯的几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2)查阅资料,小敏了解到早在19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就用菊花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如图甲是其设计的实验方案:
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菊花植株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是 。
(3)根据图中的结果还可以知道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 。
(4)进一步探究:模拟“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小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对A植株的影响。实验步骤如图乙:
第一步:将琼脂块①放在切去顶端的枝条B的切口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琼脂块②不放在植株B 上作对照;
第二步:含激素的琼脂块①放在植株A1的枝条叶腋处切口上:
第二步: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②放在植株A2的枝条叶腋处切口上,(植株A1、A2生长情况相同),请你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层、真皮层构成,正确。
B.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错误。
C.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免疫功能,正确。
D.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如水、无机盐、尿素,有一部分由皮肤形成汗液排出,故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同时汗液蒸发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正确。
2.解:A、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歌手张雨生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和感觉,更不能运动。由此可以判他的大脑受到了严重破坏。A正确;
B、脑干是人体生活的基本中枢,其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由情景2可知,脑干中具有控制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的中枢。B正确;
C、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大脑语言中枢管理人的说话、思考等语言活动。人醉酒后驾驶动作不协调,这与小脑被麻醉有关。C正确;
D、在图二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⑦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所以完成该反射的途径为: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⑦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此人手缩回来以后,感觉到被刺了一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的作用,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能传导的作用。 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完成缩手反射的顺序是①→③→④→⑤→②,A错误。
B.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所以正常情况下,针刺到①感受器后会在A大脑皮层处产生痛觉,B正确。
C.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但是也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③传入神经完全被切断,当①感受器突然受到针刺时,人体无反射也无痛觉,D错误。
4.D
【解析】A.滑雪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致使关节脱臼,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A正确。
B.③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有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B正确。
C.④是大脑,大脑的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中的众多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了多种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C正确。
D.图中滑雪者正在做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错误。
故选D。
5.A
【解析】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符合题意。
B.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等,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A.3是神经中枢,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受8大脑的控制,A错误。
B.5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B错误。
C.刺扎到手时,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7.B
【解析】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故A错误。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故B正确。
C.某同学的手被针扎,手指头上的感受器感受了针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痛觉是在大脑产生的传导路线比缩手反射的长,所以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缩手然后感到痛,故C错误。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图中的4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神经冲动能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感觉到痛,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①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①正确。
②佝偻病——缺少含钙的无机盐,②错误。
③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③正确。
④干眼症——缺少维生素A,④错误。
故①③正确,选B项。
9.B
【解析】A.1是感受器,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A错误。
B.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不能缩手。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传导给大脑,人会感觉到疼痛。所以, 如果4传出神经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B正确。
C.3是神经中枢,但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乙组的小狗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因此乙组小狗切除的是垂体。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丙组小狗切除的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丙组的小狗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停滞。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因此丙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停滞。
故选D。
11.D
【解析】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所以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A错误。
B.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B错误。
C.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得过多会患巨人症,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由分析可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勇夺金牌,先后两次成功完成不同方向的1800度难度动作。苏翊鸣顺利完成空中动作需要大脑的协调,稳稳落地需要小脑的调节。
13.D
【解析】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C.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该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BC错误。
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D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A.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辅助和其他系统的支配下共同完成的,正确。
B.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正确。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正确。
D.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完成全套动作属于条件反射,错误。
15.B
【解析】A.某一特定反射往往是在刺激其特定的感受器后发生的,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称为该反射的感受器,题干中学校的消防演练某同学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X表示反射弧的第一个部分,表示感受器,A正确。
B.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份,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份,则不能分泌激素,C正确。
D.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效应器(肌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感受器(内分泌腺),D正确。
故选B。
16.解:A、甲中的AB段和乙中的DE段血糖含量增加,都是进食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的。A正确。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的血糖较高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B错误。
C、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乙曲线中的EF段变化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C正确。
D、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内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所以乙中的FG段说明血糖含量有一定波动范围。D正确。
故选:B。
17.解:A、由图可知,舒涵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正确。
B、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B正确。
C、进食后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回到血液,因为此时血糖含量高,胰岛素含量也会增加,C正确。
D、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D错误。
故选:D。
18.解:(1)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甲体内的血糖浓度在短暂升高(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作用);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
(2)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故答案为 (1)乙;
(2)增加
19.解:(1)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A大脑皮层内。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⑦→B→⑥→⑧。
(3)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条件
(2)⑦→B→⑥;
(3)肾上腺素
(4)神经和激素
20.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从实验装置的图示及题干中的提示可知:甲装置水槽内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而乙装置水槽内放的是清水,由于探究的是甲状腺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故将B装置中的清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实验变量,做到唯一;
(2)改进装置后,实验通过 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来比较甲状腺激素是否促进新陈代谢。若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则甲装置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较大;
(3)实验装置足于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路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响,装置放在适宜的恒温环境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也可把刻度管变细,刻度管越细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将B装置中的清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
(2)红色液滴的移动;
(3)装置应放在适宜的恒温环境中;刻度管越细实验现象更明显等。
21.解:(1)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的菊花和靠近路灯的菊花唯一不同是光照时间不同,因此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菊花的不开花可能与光照时间过长有关。
(2)从图甲中的实验结果看出,下部带叶的部位接受了短日照处理的菊花开花,植株的顶端不带叶的部位(茎)接受长日照或短日照处理不影响菊花开花。因此菊花植株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是短日照。
(3)根据图中的结果还可以知道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叶。
(4)琼脂块①含有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琼脂块②不含有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因此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是A1开花、A2不开花。
故答案为:(1)菊花的不开花可能与光照时间过长有关(其它合理均可)
(2)短日照
(3)叶
(4)A1开花、A2不开花
生命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