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三幅漫画寓意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图2所示属于人体的第1道防线
B.图3所示属于人体的第3道防线
C.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容易被细菌感染,这是因为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D.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性免疫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3.时下,饲养宠物成为时尚,同时也带来了狂犬病传播的隐患。人一旦被狗或者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角度看,注入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
C.发生疫情后,政府组织捕杀犬只,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D.通过注射狂犬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D.服用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
5.人体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B.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免疫力
D.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
6.如图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能够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7.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新冠肺炎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向人们进行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本质上是( )
A.特殊的免疫球蛋白 B.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体
C.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生素 D.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8.3月10日,部分宁波人收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提示短信。记者从顺丰速运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顺丰宁波已经高度重视此事,加强了网点和工作人员的消杀管理。疾控中心也提醒市民,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在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做到应种尽种,每一位市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馨提醒]2022年3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顺丰速运中转场发现工作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环境核酸显示多点阳性,您的快件经过该中转场中转,快件存在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请您立即向属地社区(村)报备,并进行核酸检测。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顺丰速运对网点的消杀管理属于控制传染源
C.新冠疫苗属于抗原,能够在人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D.注射新冠疫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9.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关于下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B.人类战胜天花主要归功于牛痘疫苗的问世,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目前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从传染病角度来看,鼠疫杆菌是传染源,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0.根据前期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三周后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属于传染源
B.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是产生的抗体较少
C.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带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11.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肺炎,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很有效的一项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传染源
C.新型冠状病毒是原核生物
D.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2.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一亿剂次。关于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B.新冠病毒在免疫学上属于病原体
C.有人曾注射过流感的疫苗,这次一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D.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13.新冠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很多,其中一种路线称为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将新冠病毒中提取的S蛋白植入流感病毒中制成,可起到既防流感又防新冠的一石二鸟作用,需要接种两次。下列关于这种疫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载体的流感病毒需要灭活
B.S蛋白是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C.接种两次的目的是增加疫苗在人体内的复制
D.这种免疫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14.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是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就可以控制传染源
C.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
15.2018年11月26日,某大学老师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件事将艾滋病再次呈现在人们的热论中引发了巨大的伦理质疑。如图为某人感染艾滋病后,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变化情况。根据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
B.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是注射艾滋病疫苗
C.身患艾滋病的妇女生下了一名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婴儿,说明艾滋病既是传染病也是遗传病
D.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属于传染源
16.下图是某同学结合病毒感染过程绘制的防疫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免疫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抗体 B.无症状感染者属于①
C.戴口罩、穿隔离服是为了保护② D.新冠病毒仅引发人体③过程
17.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①可表示吞噬细胞
B.图中细胞③可表示淋巴细胞
C.图中物质②的成分是蛋白质,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D.图示过程包含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18.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
(1)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人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填“抗原”或“抗体”)来抵抗病原体。
(2)如图是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 。(填字母序号)
19.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冠抗原检测盒,小南同学想知道它与经常做的核酸检测有什么不同?于是查阅了资料如下:
资料一: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的核酸量,核酸检测中磁珠法提取核酸主要环节如图所示。
资料二: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资料如图甲所示)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传染病的 。
(2)吸取核酸的环节,是通过外加的磁铁将已纳合核酸的磁珠与其他物质分离,这环节主要用到的科学原理是 。
(3)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判定他的结果是 。
20.新冠肺炎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 (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居民应多消毒、勤洗手,这些措施属于 。
(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如图)。人工肺的作用是 。
A.补充营养,为病人提供能量
B.加快血液循环,为病人提供动力
C.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
D.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已康复的新冠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一般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 性免疫。
2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绵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没有发病,是因为这些绵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 ,这种免疫称为 .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 (“甲”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对进口物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 .
参考答案
1.D
【解析】A.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B.图3表示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是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
C.图1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是因为失去了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而造成的,C错误。
D.图1为第一道防线、图2和图3属于第二道防线,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它们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2.解: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故不符合题意;
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符合题意;
D、注射抗蛇毒血清就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A、B由分析可知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是由病原体狂犬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A错误,B正确
C、将患有狂犬病的狗组织捕杀,这一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C正确。
D、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4.B
【解析】A.题图中甲表示健康人群,是对新冠肺炎病毒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B错误。
C.①过程表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常用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抵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C正确。
D.新冠肺炎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抗生素只是用于细菌的治疗,对病毒是无效的,因此服用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D正确。
5.C
【解析】A.注射的新冠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入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新冠病毒抗体,A正确。
B.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较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抗体并不能持续保护机体,故不能获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免疫力,C错误。
D.当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会迅速产生较多的相应的抗体,将抗原清除,D正确。
故选C。
6.D
【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
故选D。
7.D
【解析】AB.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AB错误。
C.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而不是一种抗生素,C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D正确。
故选D。
8.解: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顺丰速运对网点的消杀管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CD、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A正确。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牛痘等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艾滋病疫苗至今未研发成功,且传染源隐蔽,因此目前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因此从传染病角度来看,鼠疫杆菌是病原体(不是传染源);它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A.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
B.由图可知第一次接种后,虽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是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数量过少,抵抗该病的能力弱,因此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还可能患新冠肺炎,B正确。
C.接种新冠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这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戴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11.解:A、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故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错误。
D、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选:D。
12.解:A、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
B、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
C、抗体具有专一性,有人曾注射过流感的疫苗,体内产生了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抵抗流感病毒,对新冠病毒无效,C错误;
D、当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只针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13.解:A、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作为载体的流感病毒需要灭活,A正确;
B、将新冠病毒中提取的S蛋白植入流感病毒中制成,S蛋白是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原,B错误;
C、接种两次的目的是增加抗体水平,C错误;
D、通过注射类毒素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
故选:A。
14.解: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控制传染源,错误;
C、病人是传染源,因此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正确。
故选:B。
15.A
【解析】A、由题干图可知:当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首先会迅速繁殖,一段时间以后,HIV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T 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A正确
B、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因此艾滋病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C错误
D、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D错误
故选A。
16.B
【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A不符合题意。
B.无症状感染的患者也是①传染源,虽然没有症状但是身体中也会携带病毒感染,会传染给别人,主要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和亲密接触进行传播,B符合题意。
C.戴口罩、穿隔离服阻断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侵入人体,首先经过呼吸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人体第一道防线;当引起人体炎症时,吞噬细胞进行吞噬,引发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失效后,淋巴细胞会分泌特殊蛋白质——抗体,消灭新冠病毒,引发人体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解析】A.图中细胞①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产生抗体,A错误。
B.图中细胞③可表示吞噬细胞,作用是吞噬病菌,B错误。
C.图中物质②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C错误。
D.图示过程包含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18.解:(1)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2)制备疫苗(a)后,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b),它进入鼠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再注射同种病毒后,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被吞噬细胞消灭,因此乙组小鼠没有发病。而甲组小鼠没有注射疫苗(b),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注射病毒生病死亡。
甲组、乙组唯一的变量是否注射疫苗(体内有无抗体),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是c、d。
故答案为:(1)抗体;
(2)c、d
19. 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2)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原理,主要是依据每一个生物的核酸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特定的核酸序列以及DNA序列。病毒的特点就是形态非常之小,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根据每种病毒都有独特的基因序列来检测,只要检测出人体内有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且采用荧光定量 PCR的方法,把这个基因序列扩增后。
(3)抗原检测的结果分析:阳性结果:出现C、T两条红线表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阴性结果:只在C线出现一条红线表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无效结果:如果没有可见的线,或者只在T线出现一条线,表示结果无效,需要使用新的检测卡进行检测。由图可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根据每种病毒都有独特的基因序列来检测。
(3)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20.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居民应多消毒、勤洗手,这些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经过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再同样的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存留在体内的抗体就会将该病原体清除,人体就不会患该病了。但有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这种抗体则不起作用,此类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已康复的新冠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2)D;
(3)特异性
21.解:(1)甲组绵羊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抗体,获得了免疫;当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病原体已侵入它体内,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被消灭,因此表现为无症状.所以“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没有发病”,是因为这些绵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目的是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相当于本实验中的甲(“甲”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对进口物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抗体;特异性免疫
(2)对照
(3)甲
(4)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与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