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5 10: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挪威)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是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易卜生:
作者介绍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一生共写剧本26部。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 ,其他剧作《觊觎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社会支柱》、《国民公敌》 、《罗斯莫庄》、《海上夫人》等。
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故事原型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朋友劳拉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
《玩偶之家》
整部话剧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着自己。多年前,娜拉为给海尔茂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海尔茂的同事、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款子。
二、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职位,以这件事威胁娜拉。海尔茂得知此事后,先是勃然大怒,在柯洛克斯泰归还当年的借据后又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
三、娜拉看穿了海尔茂的本质,领悟到自己在婚姻中只是丈夫的玩偶,毅然离家出走。
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部分交代了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交代了前因后果,环环相扣。
初读课文
【思考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 →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 。
①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
【思考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这两封来信的内容。 
第一封信:柯洛克斯泰拿娜拉当年的借据要挟海尔茂不要开除他。
第二封信: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劝说下将借据退给海尔茂,不再要挟。
解题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玩偶之家》的思想集中表现为对“法律”“道德”“荣誉”等一系列“男权社会的主导信念”的批判。
娜拉操持家务,是基于自身的意志;为筹款而伪造签名,是出于自身决断。
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
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
她对阮克医生抱有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面对威胁和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
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情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虽然扮演了一只蝴蝶,她却忠于她的内在的自我。”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表面上:
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实际上: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
3.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3.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②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③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④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3.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①娜拉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4.《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你认为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1923年
你的观点是什么
认同
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
②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剧情来看, 并没有什么特长。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也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③从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爱她的阮克大夫即将离世;林丹太太她本身就是向娜拉求助的人;平时没有经济地位的娜拉,花钱都是跟海尔茂要,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还债。从人脉关系和经济基础来看,出走后的娜拉甚至难以在社会上暂时立足。
④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意思是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中国是这样,挪威也如此。
我们丝毫不怀疑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然而,综合以上几点来看,
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经济独立的出走,要么以失败告终后重新回到海尔茂的身边,要么沦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不认同
①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②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