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
代表作品: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等。
作者简介
散文特点:善于融情入景,具有绘画美,富有情趣美、意境美。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常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触为体,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散文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叠音等修辞,所写景物生动鲜活,文章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梳理思路
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梳理思路
家门
不宁静
——小路
——荷塘
——四周
——家门
——寻宁静
——得宁静
——出宁静
——不宁静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梳理思路
明线:游踪变化
暗线:感情变化
家中
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
获得宁静
煤屑路
忆采莲
打破宁静
寻求宁静
明线
暗线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情感感知
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反复的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夜晚漫步荷塘的缘由,本文写作的背景。统摄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写作背景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的清华园,此时南方还在进行着血雨腥风的屠杀。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这是处在“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谷中的时代的苦闷,怀着火一样热情的启蒙者碰到冷酷的现实,觉醒的个性却无法找到让个性自由伸展的条件,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找出文章哪些段落在直接描写荷塘月色?
4-6段
感知荷塘月色
从景物特点来看,这三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并用2-3个词组来概括)
第四段:
风姿绰约、宁静淡远
缥缈轻柔
幽暗迷蒙
月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第五段:
第六段:
荷塘的四周
细析荷塘月色
阅读课文的第4-6自然段,圈点勾画关键字词(精妙生动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语句。思考朱自清用了哪些方法来呈现和突出这种特点?
所写景物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池水
景物特点
繁密、高
柔媚,晶莹,净美
清淡飘渺,沁人心脾
有生机,动态美
含情脉脉,别有风韵
比喻
拟人、博喻
比喻、通感
比喻、动静结合
拟人
手法
第四段
修辞之美
博喻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全方位,多角度描写,起到加强语意,增添气势的作用,使读者印象深刻。例: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或转移起来的修辞方式。突破语言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通感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这“泻”字与“静静地”相配合,化静为动,写出月光的流动感,又具有幽静朦胧之美。
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青”表明这是荷塘荷叶上的雾,“浮”表现雾飘渺轻柔,写出水汽扩散的情状。
第五段 动词之美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树之多、树之密,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第六段 叠词之美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文章后几段为什么写江南采莲往事?
少年嬉游,风流坦荡
对于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对于纯净热烈的、风流坦荡的精神自我的期盼;同时通过对比突出时局的艰难和作者的隐忧。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照应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结构更完整;
从遐想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中,现实依旧,荷塘月色恍然如梦,更能体现作者的淡淡的哀愁。
【艺术特色】
1.手法灵活多样,善用修辞。如:鲜明的比喻、明显的对比、强烈的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2.语言新颖,用词精准传神。 如:动词和量词等。
3.运用叠词,节奏鲜明。如: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等。
4.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文章通过游踪的转换,以景物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