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阅读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节选)
孙 犁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他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那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①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映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象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②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注】①方言,兴奋。②指荷花的花苞,像箭头一样顶在花梗上。
文本二:
写小说应该是因人设事(情节),反过来,又可以见景生情(新的情节),这样循环往复,就成布局、就成结构。
《红楼梦》写了一些大排场,比如秦可卿之死,这是为了表现王熙凤的才干而设;写了元春归省,则借此机会表现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这些大排场,我们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红楼梦》里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后果都很清楚,而且潜伏很长,波及很远。比如元春归省,这不只是繁华场面,它牵动着全书的布局。最明显的是归省修造了大观园,使姐妹们都住进去,作为故事的中心场地。它又包括着许多小情节,比如:归省买来了小戏子,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处,归省要用尼姑,这就是妙玉的出处。而这些人在书中,并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这里,大的情节又起纲的作用,它牵动着很多小的情节。
曹雪芹在处理大情节时,总是像观览大江大河一样,先找它的发源,细察它的汇流,看好它的来龙去脉。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受笞挞”,先是用“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拨”这样一个小动作,极其生动地写宝玉和金钏之调情。然后,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经使事件严重,但作者暂把这个危机放下,接着写“划蔷”,写“撕扇子”,写“麒麟”,写“诉肺腑”,这就是写贾宝玉自己仍在随波逐流地浮在爱情的无边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却以他为中原之鹿,正在进行殊死的情场大角逐。直到宝玉迷离恍惚、六神无主,才写“老爷叫他”,接着又是忠顺王府来要人,又是贾环告状,这才是“不肖种种”,步步紧逼、气上加气,使得“大受笞挞”有声有色。打过了,接着又是贾母训子,林黛玉抹眼泪,这样情节相连,还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宝黛交讽,甚至薛蟠耍无赖,玉钏调羹这一系列的小情节,都写得这样合情合理、自然生动。
他写一个中心事件,总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动荡,摇动荷花,惊动游鱼,也使过往的小艇颠簸,潜藏的水鸟惊起,浪环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经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动荡拍击不已。
这就叫做精心结构。
(摘自孙犁《如何写长篇小说》)
1. 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节选部分写白洋淀的“这些青年妇女们”在探望丈夫的归途中遇到敌人,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
B. 亲戚说“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女人们也谈到“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展示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C. 丈夫参军才“过了两天”,女人们就商量着去找他们,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她们的心思却是很一致的。
D. 归途中突然望到日本人后,女人们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危险,同时,也对此次探望丈夫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
2. 下列对文本一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无云”,“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些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反衬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B. “打跳的梭鱼”是船的飞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是人物动作的飞快、熟练。这些比喻既切合当时的情景,也切合妇女的身份。
C. “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用这样的拟声词写划船声音,十分生动,同时也表现出这些青年妇女的沉着、勇敢、能干。
D. “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秀丽的风景。
3. 依据文本一,分析“这些青年妇女”的人物形象。
4. 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荷花淀》仍体现孙犁“精心结构”的创作思想,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精心结构”的设计及其表现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荷 花 淀
孙 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
(有删改)
文本二:
百 合 花
茹志鹃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忙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似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泪水,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的一项是( )
A. “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也侧面表现出小通讯员的镇定和勇敢。
B.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因为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因为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己经牺牲。
C.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暗示“女人”内心的纠结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的震惊,以及怕丈夫看出来的掩饰。
D.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衬托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
6.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花淀》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的描写,既烘托人物形象与心灵的美好,又表达了对荷花淀及荷花淀人民的喜爱之情。
B. 《荷花淀》中人物的对话真实自然、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反映出人物复杂、微妙、多层次的心理。
C. 《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D.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纯洁的感情,同时也照应了小说标题。
7.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和《荷花淀》中的“女人”在性格上有何不同?诸简要概括。
8. 茅盾对《百合花》有较高的评价,“《百合花》是没有闲笔的短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而《荷花淀》与《百合花》在诗意氛围的渲染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这两篇小说在诗意化氛围营造上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文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乙文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娟《百合花》)
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花淀》选文开头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回来,是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而很晚未回家,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
B. 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风格清新淳朴,华美而真挚,其中选文中的夫妻话别时语短情长,“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C. 《百合花》中医生“不用打针了”、“我”的“不要缝了”与新媳妇的“一针一针地缝”,形成对比,后者感情战胜理智。
D. 《百合花》女主人公设定为新媳妇,其妙处在于突出“新”字,体现女性之美,同时突出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
10. 《荷花淀》和《百合花》被称为“现代诗体小说的双璧”,下面结合文本对“诗体小说”进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战争小说,它们风格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心理描写细腻,富有抒情诗的意味。
B. 两篇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C. 《荷花淀》和《百合花》两文中的场景描写,都刻意淡化血腥的战争场面描写,这种温馨情景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美。
D. 水生嫂、新媳妇有着美好的心灵,富于典雅诗性美,但她们也有不同点,水生嫂坚韧刚强,新媳妇似水柔情。
11. 请你写出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甲文写水生回到家,问完了父亲和儿子的情况后“笑了一下”,你如何理解水生的“笑”?
(2)“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12. 《荷花淀》选文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西北风钻进了晋西北的群山,在山峰和沟谷间尖利地呼啸着,似乎把裸露的岩石都冻裂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传来树枝的折裂声,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刮落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
战士们一动不动地趴在公路两侧的土沟里,他们身上盖着枯草,既能御寒又能隐蔽。李云龙看见路边的草都在微微颤动,他知道这是身穿单衣的战士们在寒风中被冻得发抖。部队已经进入潜伏位置三个小时了,李云龙也冻得两排牙在不停地撞击,他隔着单衣摸摸肚皮,手感有些不对,肚皮怎么硬邦邦的?好像五脏六腑全冻站在一起了,他自嘲地想:穿上铠甲啦,鬼子的刺刀也捅不进去。
日军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鬼子,而卡车竟有十几辆。这时,随风传来了日军士兵的歌声。
懂些日语的政委赵刚脸色倏变,轻声道:这是关东军军歌,老李,情况有变,这不是日本驻山西的部队,是刚调进关的关东军。兵力得有两个中队,和咱们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一比一,干不干?李云龙注视着开近的车队,牙一咬发狠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干!敌人把胸脯送到咱们的刺刀尖前,咋能把刺刀缩回来?李云龙一挥手,警卫员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的碎片、日军士兵破碎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
路边的枯草在一瞬间被掀开,一排排雪亮的刺刀出现了。部队潮水般冲上公路,顷刻间,刺刀相交的铿锵声,抢托击中肉体发出的闷响声,濒死者的惨叫声,杀得性起的吼声响成一片……
按照战前团党委的决定:团长、政委应坚守指挥位置,绝不允许参加白刃战。可战斗一打响,李云龙三两下就把单军装脱下来,抄起鬼头刀赤膊冲上去。赵刚制止不及,一时也按捺不住,拎着驳壳枪冲出去。
李云龙的第一个对手是个日本军曹,两人对视着兜了几个圈子。李云龙双手握刀,刀身下垂到左腿前,刀背对着敌人,而刀锋却向着自己,几乎贴近了左腿。鬼子怎么也想象不出以这种姿势迎敌有什么奥妙,他不耐烦了,呀的一声倾其全力向李云龙左肋来个突刺,李云龙身形未动,手中的刀迅速上扬咔嚓一声,沉重的刀背磕开了敌人手中的步枪,刀锋从右至左,从上而下斜着抡出了一个180度的杀伤半径,军曹的身子飞出了两米开外。
赵刚虽然参加过不少次战斗,但这种硬碰硬的白刃战还是第一次碰上,眼前这种血淋淋的场面使他感到震惊。在他看来,日军士兵的身高虽普遍矮小,但每个士兵都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都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相比之下,八路军战士身材单薄,脸上也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色,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悬殊,体现在单兵素质上,使赵刚感到痛心。但赵刚也同时发现,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要和对手同归于尽。搏斗中,有的战士腹部已被刺刀豁开,肠子已挂在体外,但仍然发着狠地将刺刀向敌人捅去。一个身中十几刀、浑身血肉模糊的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他双手握着砍刀卧在地上,只要见到穿翻毛皮鞋的脚就狠命地砍,有两个正在对刺的日本兵都在猝不及防中被他砍断脚腕,一头栽倒,看得赵刚眼眶发热、血脉贲张。
赵刚拎着驳壳枪,望见二连长张大彪正和日军中尉对峙,举枪就要打,被李云龙拦住了:老赵,千万别开枪,咱们今天玩儿的是冷兵器,我李云龙不能让鬼子笑话咱不讲规矩。赵刚不屑地说:和鬼子讲什么规矩?我看你脑子有病,时间紧迫,快开枪打死这个鬼子,赶快打扫战场……
李云龙固执地说:不行,白刃战有白刃战的规矩,我李云龙往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不能让鬼子笑话我的部队没拼刺刀的本事,这有损我的名誉。现在是单打独斗,大彪要不行我再上。
张大彪和日军中尉转眼间已过了五六招,两人身上的军装都被刀锋划得稀烂,鲜血把军装都浸透了,李云龙两腿叉开,双手拄着鬼头刀在旁边若无其事地观战,嘴里还啧啧评论着:我说大彪,你还行吗?不行就换人,别他娘的占着茅坑不屙屎。张大彪把砍刀抡出一片白光,嘴里说着:团长,你先歇着,不劳你大驾了,我先逗这小子玩会儿,总得让人家临死前露几手嘛。只见他一侧身躲开了对方的突刺,身子扑倒在地,砍刀贴着地皮呈扇面掠过,日军中尉突然惨叫一声,他呈弓箭步的左脚被锋利的砍刀齐脚腕砍断,顿时失去支撑点,一头栽倒在地上。张大彪闪电般翻腕就是一刀,日军中尉的脑袋和身子分了家。
白刃战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是役,独立团一营阵亡358人,仅存30多人。日军阵亡371人,两个中队全军覆没。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得到消息时正下围棋,他先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随后又暴怒地抽出军刀将围棋盘砍成碎片,他愤怒的是,穷得像叫花子一样的八路军竟敢率先攻击一流的关东军部队……
(选自都梁《亮剑》第三章,有删改)
文本二: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抢!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抢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选自孙犁《荷花淀》,有删改)
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文本二开篇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水乡的特点,为下文的战斗埋下伏笔。
B. “五脏六腑”仿佛“冻结在一起”的李云龙,自嘲穿上了鬼子的刺刀也捅不进去的铠甲,表现了他作为八路军将领的乐观与幽默。
C. 文本一以赵刚的视角展开故事叙述,“震惊”“痛心”“血脉贲张”等复杂心理变化侧面塑造了八路军战士们撼人心魄的英雄群像。
D. 两篇小说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李云龙张嘴就骂的“土匪式语言”,和文本二中战后人物的对话描写均富有生活气息。
14. 对文本一中李云龙和赵刚关于白刃战中是否用枪的争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紧张战斗描写中插入争论,使情节陡生波澜,为下文两个日军中队全军覆没作铺垫。
B. 李云龙不赞成用枪,白刃战有白刃战的规矩,只有用实力打垮敌人,才能震撼侵略者。
C. 赵刚认为,敌我实力悬殊,开枪打死敌人,快速结束战斗,保存实力,不用讲什么规矩。
D. 张大彪与日军中尉决斗的结果,印证了李云龙的主张,凸显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形象。
15. “亮剑精神”在文本一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文本分析。
16. 同样是写伏击战,文本一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文本二体现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7.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回来了,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人们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交给我,我什么也交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他就像一个没事人,按照早出晚归撒网捕鱼的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成。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俩孩子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的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它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地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了。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位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小说开头的这一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B.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更多的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C.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这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可以有效地迷惑鬼子,为后文写鬼子轻易上当做了铺垫。
D.老头子两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一蹿”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2)小说中的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3)《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战斗场面往往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本文“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答案和解析
1~4.【答案】D、A、【参考答案】①依恋丈夫。丈夫参军,离开两天,她们前往马庄探望。②深明大义,理解支持。对于丈夫离小家为大家的行为是理解支持的,绝不拖后腿。③勇敢不屈。归途遇到鬼子,她们把船摇进荷花淀,并且想到被鬼子要宁死不屈。、【参考答案】①因人设事。文本一为这些青年妇女设置归途遇到敌人这一情节,展现了青年妇女勇敢不屈;②情节相连,合情合理。平静的水面暗示下文的大战;因为妇女们把船摇进荷花淀,无意之中将敌人带进包围圈,自然引出下文伏击敌人的情节。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也对此次探望丈夫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错误,由“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可知,文中只是说“也许……也许……”,而且之后说“但是立刻就想……”,这说明之前所假设的心理只是遇到鬼子时的瞬间想法。
故选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反衬”错误,从文中可知,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万里无云”“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随之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又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所以不久又欢笑起来,这是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故选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考查的是群体形象,考生需要结合这个群体的表现进行概括。
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丈夫参军,女人们对丈夫“藕断丝连”,找各种借口去探望丈夫,可以看出对丈夫的依恋。
如“我不拖尾巴”可知,女人们对丈夫参军行为是理解支持的,体现了这些青年妇女的深明大义。
如“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归途遇到鬼子,她们“咬紧牙”,虽然内心有点慌,但动作并没有慌,并且想到要摇到荷花淀里,同时还想到被鬼子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这些青年妇女的勇敢不屈。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分析情节结构特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到文本二中找到有关“精心结构”的内容,然后结合文本一的情节分析表现效果。
如文本二说“写小说应该是因人设事(情节)”,文本一所写的人是“青年妇女”,作者为这帮探夫归来的妇女设置了遇到鬼子这一情节,在这一情节中通过对青年妇女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刻画了青年妇女的勇敢不屈,如她们想到被鬼子追上要跳水而死,如面对鬼子一步步逼近,她们虽紧张却不慌乱,想到把船摇进荷花淀。
如文本二说“曹雪芹在处理大情节时,总是像观览大江大河一样,先找它的发源,细察它的汇流,看好它的来龙去脉”“情节相连,还容易揣想……写得这样合情合理、自然生动”,这是说情节之间的联系,如文本一中,女子归来时“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种不寻常的平静暗示了下文的大战,女子们无意之中把敌人引进了包围圈,自然引出下文的伏击战,情节之间衔接贯通,合情合理。
5~8.【答案】D、C、【参考答案】新媳妇:活泼俏皮、淳朴善良(忸怩、羞涩)
水生嫂:含蓄内敛、温柔体贴(勤劳能干)。、【参考答案】①语言充满诗意。《百合花》《荷花淀》以诗一样的语言建构全篇;不论是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
②对题材的诗化处理。两篇小说均为战争题材小说,但都有意识地避免正面展开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对严酷战斗过程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采取将战争的血腥场面诗化和虚化的方式,着重表现人物丰富曲折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
③标题与物象的选取具有诗意韵味。《荷花淀》和《百合花》这两部小说都以“花”为隐喻,从作品的语言到艺术的格调,再到思想内涵,都具有一种持久的诗意之美,造就了诗一样的情愫和意境。
④人物形象诗意化。在《荷花淀》与《百合花》里,作者以浓郁隽永的诗意笔触,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以水生嫂、新媳妇为代表的纯洁、美好富有心灵美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
⑤注重环境描写,营造意境美。《荷花淀》里月下的银白世界,水面笼起的透明的雾,《百合花》中高悬的明月,都带有强烈的抒情气息,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⑥诗意化、散文化的行文结构。在《百合花》《荷花淀》中,作者注重情感的抒发以及气氛的营造,将生活中的零星片段和复杂的情绪串接起来,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艺术魅力。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衬托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说法有误。根据后文“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可知,该句并非描写水生嫂劳作的愉悦心情,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担忧,衬托出水生嫂忐忑不安的心情。
故选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特点的能力。
C.“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说法有误。小说具有虚构性,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所叙述的事情可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但不一定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
故选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性格特点,结合课文原文前半部分“我”带着小通讯员去借被子时的内容,从“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中新媳妇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她活泼俏皮的性格。
而选段中,根据“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以及最后“‘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淳朴善良(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
《荷花淀》选段中,听到丈夫即将离去,水生嫂的反应是“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她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不舍,而只是默默掩藏起自己的情绪,由此可看出她含蓄内敛的性格。
从“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可看出她的勤劳能干。
从水生说的话“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可侧面看出女人的温柔体贴,而“你走,我不拦你”“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则可正面看出水生嫂对男人的无条件支持,更体现了她的温柔体贴。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语言:《荷花淀》中,孙犁用散文诗一样凝炼、含蓄、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写月亮、院子、苇席、白洋淀和荷叶荷花香,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潮润润”“薄薄”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凉爽”“柔滑修长”“跳跃”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语言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百合花》中,如“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等语句,写新媳妇和“我”对小通讯员牺牲的难以接受,并没有以凄厉哀伤的语句呈现,而只是用新媳妇看似平淡的行为“一针一针”,和“我”的想象,舒缓却又绵密入骨地展现了我们的悲伤。
②题材:两位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都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比如《荷花淀》选段中,全文几乎没有出现与战争相关的描写,而只是展现了水生嫂的“一次等待”,两人的一次告别,但在这朴素的描写中,却展现了全国百姓团结一心抗战的决心。《百合花》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描绘了几幅日常情景,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特征。在课文原文“同行”和“借被”这两个场景中,“我”和新媳妇各自初次见到通讯员,都对他有些误解。但后来才明白他其实是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对他颇感亲切和喜爱。而在本篇阅读的选文中,战斗打响了,并且越来越激烈,不可阻挡地将故事推向高潮:通讯员被送到包扎所,“我”和新媳妇目睹了他的死亡。这个淳朴善良的小通讯员的死亡,反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残酷的控诉。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战争题材饶有诗意的描写。
③标题与物象:《荷花淀》中,孙犁之所以以“荷花淀”为标题,并展现了白洋淀中小小的荷花淀一隅,是为了说明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百合花》中,“百合花”既是文章的标题,又具有丰厚的意蕴,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两部小说都以“花”为隐喻,借美丽的花展现了美好的人性,表达了美丽的愿望,都具有一种持久的诗意之美,造就了诗一样的情愫和意境。
④人物:《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心。比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些表现了在唯美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根据“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可知,她虽然还有着新媳妇的温柔羞怯,却依然能无私帮助受伤的通讯员,体现了她的纯真而善良。由此可知,作者以浓郁隽永的诗意笔触,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以水生嫂、新媳妇为代表的纯洁、美好富有心灵美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
⑤环境:《荷花淀》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具有诗意美,选取了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使其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百合花》中,外面作战形式虽很严峻,但作者依然描写了“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这一环境,使得紧张氛围得以舒缓,也体现了诗意化特征。
⑥行文结构:在《荷花淀》中,看不到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有散文式的格调,比如选文对“夫妻话别,水生参军”的展现,并没有可歌可泣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只有如“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家常语句,一切都在柔美的荷花淀里缓缓进行,就像那潺潺的高山流水一样典雅优美。同样,《百合花》的情节也很单纯,故事性不强,并没有多大的波澜起伏,却让作者抛开情节,而在细节上发光发彩。如选段中新媳妇要替通讯员缝上衣肩上的破洞这个细节,首先“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新媳妇借此认出了躺在门板上的身负重伤的正是通讯员。其次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文章情节虽无明显波澜,却在这一针针的细节中展现了农村妇女对解放军的真挚、纯洁的爱,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骨肉深情,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诗意化特征。
9~12.【答案】B、D、【参考答案】(1)①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他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②这是欣慰的笑,他知道妻子会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为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③这是内疚的笑容,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
(2)①表现新媳妇情绪不能自控,对小通讯员的牺牲十分悲痛,②体现了新媳妇的纯朴而善良的心灵,表达对解放军战士的爱戴和崇敬之情。、【参考答案】①渲染氛围。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③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手艺高。④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华美而真挚”错,《荷花淀》语言朴素无华,真实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的风格,应为“朴实而真挚”。
故选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体裁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水生嫂坚韧刚强,新媳妇似水柔情”错,“坚韧刚强”“似水柔情”是她们身上共有的优良品质,是其共同点。
故选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1)结合“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可知,水生回到家,问完了父亲和儿子的情况,知道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安排的很好,是妻子的功劳,他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下文“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可知,水生知道自己的妻子非常了解丈夫,水生的笑中有对妻子的欣慰,他明白妻子一定会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结合下文“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可知,水生刚回来就要出发,内心有对妻子和家人的内疚之情。
(2)“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这是关于新媳妇的一句动作和神态描写,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她十分悲痛,“脸发白”就是这种情感的直接外露;
“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动作和神态描写,好像是对卫生员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有意见,其实她是因为通讯员的牺牲而情绪失控,才有如此表现,正体现了新媳妇对解放军战士的爱戴和崇敬之情,体现了新媳妇的纯朴而善良的心灵。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渲染氛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小院,“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
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这是关于小院的描写,下文“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③衬托人物形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是描写编席子的苇眉子,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画面唯美,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手艺高。
④暗示小说主题。“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给宁静的夜色涂抹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绘出了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而且还弥漫着荷花淀特有的清香。这里没有丁点的战争味道,没有丁点的尘世纷扰,一切平和而温馨。渲染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13~16.【答案】C、A、【参考答案】①八路军战士们营养不良,衣衫单薄,在武器体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亮出了军人之剑,维护了民族利益。
②作为八路军将领,李云龙面对强敌,果断决定战斗,他身先士卒,抄刀斩杀日本军曹,表现了勇气与能力、态度和行动高度统一的亮剑精神。、【参考答案】①战斗场景。文本一故事发生在寒意透骨的群山中,详写战斗过程,场面惨烈悲壮;文本二故事发生在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淡化战斗过程,充满诗情画意。
②人物形象。文本一注重动作、场面描写,突出人物勇敢坚毅的大无畏精神;文本二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相结合,突出人物保家卫国的情怀。
③语言风格。文本一语言通俗质朴,令人感到粗犷而豪迈;文本二语言清新淡雅,令人感到纯净而唯美。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文本一以赵刚的视角展开故事叙述”错误,文本一以全知视角展开故事叙述。
故选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为下文两个日军中队全军覆没作铺垫”错误。关于白刃战中是否用枪的争论,并没有为下文两个日军中队全军覆没作铺垫。
故选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在他看来,日军士兵的身高虽普遍矮小,但每个士兵都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都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相比之下,八路军战士身材单薄,脸上也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色,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悬殊,体现在单兵素质上,使赵刚感到痛心。但赵刚也同时发现,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要和对手同归于尽。搏斗中,有的战士腹部已被刺刀豁开,肠子已挂在体外,但仍然发着狠地将刺刀向敌人捅去。一个身中十几刀、浑身血肉模糊的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他双手握着攻刀卧在地上,只要见到穿翻毛皮鞋的脚就狠命地砍,有两个正在对刺的日本兵都在猝不及防中被他砍断脚腕,一头栽倒,看得赵刚眼眶发热、血脉贲张”可知,日军士兵都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都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相比之下,八路军战士身材单薄,脸上也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色。但是,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八路军战士们营养不良,衣衫单薄,在武器体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亮出了军人之剑,维护了民族利益。
结合“可战斗一打响,李云龙三两下就把单军装脱下来,抄起鬼头刀赤膊冲上去。赵刚制止不及,一时也按捺不住,拎着驳壳枪冲出去。李云龙的第一个对手是个日本军曹,两人对视着兜了几个圈子。李云龙双手握刀,刀身下垂到左腿前,刀背对着敌人,而刀锋却向着自己,几乎贴近了左腿。鬼子怎么也想象不出以这种姿势迎敌有什么奥妙,他不耐烦了,呀的一声倾其全力向李云龙左肋来个突刺,李云龙身形未动,手中的刀迅速上扬咔嚓一声,沉重的刀背磕开了敌人手中的步枪,刀锋从右至左,从上而下斜着抡出了一个180度的杀伤半径,军曹的身子飞出了两米开外”可知,战斗一打响,李云龙抄起鬼头刀赤膊冲上去,对手是个日本军曹,最后军曹的身子被李云龙打飞出了两米开外。作为八路军将领,李云龙面对强敌,果断决定战斗,他身先士卒,抄刀斩杀日本军曹,表现了勇气与能力、态度和行动高度统一的亮剑精神。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
战斗场景。结合“西北风钻进了晋西北的群山,在山峰和沟谷间尖利地呼啸着,似乎把裸露的岩石都冻裂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传来树枝的折裂声,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刮落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可知,文本一故事发生在寒意透骨的群山中,详写战斗过程,场面惨烈悲壮;结合“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可知,文本二故事发生在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淡化战斗过程,充满诗情画意。
人物形象。文本一中,李云龙与日本军曹的搏斗,张大彪和日军中尉的搏斗,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独立团的战士与日军士兵的搏斗,运用了场面描写,文本一注重动作、场面描写,突出人物勇敢坚毅的大无畏精神。文本二中,听到枪响声,战斗开始了,战士忙于歼敌,没看妻子一眼,妻子却各自寻找丈夫,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这个细节,使紧张的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文本二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相结合,突出人物保家卫国的情怀。
③语言风格。结合“我说大彪,你还行吗?不行就换人,别他娘的占着茅坑不屙屎”,李云龙张嘴就骂,土匪式语言,可知文本一语言通俗质朴,令人感到粗犷而豪迈;文本二对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化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文本二语言清新淡雅,令人感到纯净而唯美。
17.【答案】(1)D(2)智勇双全。面对鬼子的封锁,他只凭一条小船便来去自如;给女孩们报仇时,他精心策划,引鬼子入圈套。爱憎分明。他对同胞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精明干练。老头子年纪虽大,但老当益壮,“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眼睛却特别明亮”这一外貌描写点出他干练、精明的内在气质。自信自尊。他经历了大风大浪没有出事,以及多次安慰女孩不要害怕,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水上功夫的自信;女孩受伤后他觉得没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女孩报仇,这是他自尊的表现。
(3)诗意的主题。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作品赞扬了中华民族抵抗外辱、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清新的语言。本文的语言像散文诗一样,优美、生动、清新、自然,富于抒情性。如画的环境。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天空的星星也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月明风清”“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景物描写,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气息,洋溢着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至善的人物。小说中的老头子虽然年纪大了,却充满了人情之美。面对敌人,他充满了憎恨与鄙夷;面对“大菱”和“二菱”,他充满了慈爱,像守卫自己的孩子一般来守卫她们,正是这种亲人般的呵护让他的形象在自尊、英勇之外又多了人情味的一面。舒缓的情节。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解析】(1)D项,“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理解错误,老头子并不是紧张,他是真的对自己很有信心;“蹿了一蹿”的动作表现了老头子的震惊。
(2)解答本题,考生可以先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头子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圈出老头子所做的事情,分析他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有无环境的衬托和他人的衬托。比如,老人的语言“不怕”、老人的心理活动“大江大海过了多少”,这些内容体现出老头子自信的一面;“自己平日夸下口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些语言描写表现出老头子自尊的一面;“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类似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老人慈爱的一面;策划给女孩们报仇,表现出老人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一面。
(3)解答本题需要先解读题干要求,找到挖掘角度,再结合文本作答。先整体理解小说的“诗意美”。《芦花荡》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小说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小说以自然清新的语言,勾勒生活的诗意,描绘人民在艰苦的战争中乐观向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然后考生可以从主题表达、语言运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手法、节奏、意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注意结合文本,切不可脱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