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15: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运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线段的比,能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提高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性质及运算。
难点:比例的性质、运算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概略归纳:
1、复习“比例尺”,通过操作,计算,归纳: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再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注意事项:(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归纳)
①线段的比即长度的比,单位必须一致;比值是一个常数,它没有单位。
②线段的长总是一个正数,故线段比不可能是负数和零;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2、看书讨论,什么是成比例线段?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
符号语言:若 ,则线段a、b、c、d成比例,反之,若则线段a、b、c、d成
比例, 则 .
  
提醒注意:
(1)成比例线段是4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2)线段a、b、c、d成比例亦可说a、b、c、d是成比例线段.
3、知识链接:在比例式中,a、b、c、d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例如a:b=c:d,a与d是外项,b与c是内项,其中d叫做第四比例项。
4、学生举例并相互出题计算
5、练习:
①、课本上的思考与探索1和2
②、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
a=8cm,b=0.05cm,c=0.6dm,d=10cm
6、学生归纳小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首先统一四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再分别计算两条较小线段的比及两条较大线段的比,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如果这两个比不等,那么这四条线段不成比例.
7、变式训练: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求线段d的长.若a、c、d、b是成比例线段,其余条件不变,求d长.
小结:成比例的四条线段是有顺序的,如:
若 ,则a、b、c、d是成比例线段
若 ,则c、b、d、a是成比例线段
8、继续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①:
如果a:b=c:d,那么 = ;反过来,如果ad=bc(b≠0,d≠0),那么 = ,或 = 。思考:由ad=bc得到 =。还可以得到哪些不同的比例式?
9、推广:根据分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两个结论
∵=, ∵=,
∴ + 1= + 1 ∴ - 1= - 1
而 + 1 =, + 1= 而 - 1 =, - 1=
∴ = ∴ =
于是,我们得到比例的另外两个性质:
比例的性质②:如果=,那么=
比例的性质③:如果=,=
有时,在=中,b=c,即=,我们则把b叫做a与c的比例中项。即若线段b为线段a与c的比例中项,则有b2=ac。
注意:比例中项,若是线段,则为正;若是数,则可正可负.
巩固:有两条长分别为4cm、8cm的线段,请你再添加一条线段,使其中一条线段是其余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二、自主探究:
例1: 某市地图上有一块三角形草地,三边长分别为4cm、5cm、6cm.已知这块草地最短边的实际长度为80m,求另外两条边的实际长度.
例2 已知 = ,且x+y=24.求x、y的值.
学生讨论:可采用设K法
三、练习反馈
(1)填空(其中a、b、x都表示线段的长度):
①若b:4=a:3,则a:b= . ②若3:x=2:6,则x= 。
③若x为4和9的比例中线,则x= 。 ④若2:x=3:(2-x),则x= 。
(2)根据已知条件,求下列比的结果:①已知=,求的值;②已知 = = ,则的值。
(3)思考:①如果==,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②如果==…=(b+d+…+n≠0),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4)探究:要测量不能到达的两个目标A、B间的距离,一种测量方法如下:
①选择两个观测点C、D,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按一定的比例将它们画在纸上;
②在点C测出∠ACD和∠BCD的度数,在点D测出∠ADC和∠BDC的度数,在纸上画出点A、B(如图)。
这样,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就可以根据比例尺求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如果测得CD=300m,∠ACD=45°,∠BCD=75°,∠ADC=80°,∠BDC=54°,请用1:5000的比例尺在纸上分别画出点C、D和点A、B,并通过度量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求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四、总结反思: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