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经典专项复习——句子(一)课件(共8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经典专项复习——句子(一)课件(共8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5 15: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依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分为四种类型
祈使句
感叹句
陈述句
疑问句
定义:请求,命令对方做或者劝阻对方不做某事的句子。它包括两种,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
句子类型
(1)祈使句
例句:不许乱喊!
(2)感叹句
例句:忽然背后传出一声赞叹:“多好啊!”
定义: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经常带有感叹号。
定义:叙述或者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就叫陈述句。
例句: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3)陈述句
定义:就疑问语气的表示提问的句子,包括设问句和反问句。
例句: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4)疑问句。
1.漓江的水真清啊! 感叹句( )
一、判断下列句子类型是否正确。
2.同志们!用石头砸! 感叹句( )
4.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疑问句( )
5.既然这样,以后你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 祈使句( )
3.两人沉默了一阵。 陈述句( )




X
1.污泥的冷湿啊! ( )
二、写出下列句子类型
2.揍我一顿也好! ( )
4.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
3.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
疑问句
陈述句
祈使句
感叹句
5.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祈使句
流落荒岛 拿杯水 眨眼就要到了 一去不复返
三、选择下面的词语写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句子
2.请李明拿杯水来! 祈使句
1.鲁滨逊流落荒岛。 陈述句
3.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感叹句
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疑问句
变换句式
定义: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常式句改为变式句;
2.陈述句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3.“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
4.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5.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
6.肯定句与否定句互换;
7.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一、把下列把字句换为被字句。
(1)、我把作业写完了。
(2)、周瑜的军队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2、把下列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2)、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作业被我写完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朋友们马上把我的错误纠正了。
总结方法:
1、找出谁把谁怎么样?谁被谁怎么样?
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被字句改成把字句的方法是:把谁和谁互换,再“把”字改成“被”字,或把“被”字改成“把”字。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被字句、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咆哮的江水吞噬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 (陈述句)
例句: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被字句)
咆哮的江水把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吞噬。 (把字句)
归纳:
主动体:主动去影响别人的事物。
被动体:被别人影响的物体。
陈述句:主动体+表动作的词+被动体
把字句:主动体+把+被动体+表动作的词
被字句:被动体+被+主动体+表动作的词
按要求变换句式句
1.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改为被字句)
书和有字的纸片被他投到火炉里去。
2.穿制服的警察挤满了这间小屋。(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这间小屋被穿制服的警察挤满了。
穿制服的警察把这间小屋挤满了。
3.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他。(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敌人的机枪把他打中了。
(2)肯定句、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包括换为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句式互换后意思不会改变,但语意轻重上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语意轻重上说,单重否定句最轻,肯定句较重,双重否定句最重。
1.肯定句变为单重否定句
方法:是先找出表示动作的反义词,然后再否定这个反义词。
例句: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肯定句)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不忙的时候。(否定句)
2.肯定句变为双重否定句
方法: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表示动作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
没有…不;…无不…;非…不…;…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等。
双重否定词替换方法:
①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
②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③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
④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
⑤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例句:
1.班长把敌人引上绝路。 (肯定句)
班长不得不把敌人引上绝路。(双重否定句)
2.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肯定句)
这一天大家不得不吃元宵。(双重否定句)
3.病人需要去医院。(肯定句)病人不能不去医院。(双重否定句)
商品到货才付款。(肯定句)商品不到货不付款。(双重否定句)
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3)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2.改 即把“?”号改成“。”
3.变 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例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反问句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陈述句
1.加 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2.改 即把“?”号改成“。”
3.变 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例句:你不能这样。 陈述句
你怎么能这样呢 反问句
方法:
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陈述句变为感叹句的方法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把陈述句变为感叹句。
1.这是一条伟大的路。(陈述句)
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
2.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陈述句)
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啊!(感叹句)
例句: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陈述句)
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感叹句)
美丽的草原难道不让人陶醉吗?(反问句)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陈述句)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呀!(感叹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 (反问句)
三、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一)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把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间接引语)。
1、小红说:“明天的歌咏比赛,我必须参加。”
2、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自己在家温习功课。”
小红说,明天的歌咏比赛,她必须参加。
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我中午自己在家温习功课。
直接引语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间接引语)的方法:
1、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
2、改人称:把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认真分辨“你、你们”在句子中指什么人,最后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3、查:检查句子的表达是否合理通顺
直接引语(说话的那个人)改为间接引语,大致有三种情况。
1、提示语在前面。
例如: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2、提示语在后面。
例如:“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
3、提示语在中间。
例如:“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一、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2、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3、“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王老师对小华说。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二)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
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
1、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夜莺。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间接引语改为陈述句(直接引语)的方法:
1、改标点:将句子中的逗号改为冒号,加上双引号。
2、改人称:把句子中的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若句中有“对谁说”,把句中的“对谁说”的那个人改为“你、你们”,最后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3、查:检查句子的表达是否合理通顺
把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 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2、李丽对王玲说,她很乐意帮助王玲。
改为: 李松说:“我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改为:李丽对王玲说:“我很乐意帮助你。”
句子改写
1、今天,同学们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改为被字句)
2、写错的地方被我改过来了。(改为把字句)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改为反问句)
5、“我会永远照顾你的。”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改为间接引语)
6、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要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能辜负了老师和她对我的期望。(改为直接引语)
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被同学们做完了。
我把写错的地方改过来了。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他会永远照顾珊迪的。。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能辜负了老师和我对你的期望。”
句式变换练习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大千世界,处处有野花的倩影。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6.难道还能设什么法反抗吗?
7.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8.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9.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
10.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不能设什么法反抗。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不必介意。
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不能做什么。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北京的春节过得很热闹。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北京的春节难道过得不热闹吗?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我们应该伤他们的心吗?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难道能不闻不问吗?
三、直述与转述的互换 1.男孩说:“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六(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5.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男孩说,亲爱的猫咪可得帮他的忙啊!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六(1)班,获得了冠军。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我的书包缝好了。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三、直述与转述的互换 6.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7.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8.父亲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9.老班长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10.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
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我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父亲接着说,我是他最大的孩子。他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老班长说,吃过了。他一起锅就吃,比我们还先吃呢。
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我们想不想去看?”
句 子 篇
第二课时
定义: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扩句、缩句
1.扩句
例句:
太阳升起。
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扩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
例句: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缩句还能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例句:妮妮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定义:与扩句正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
使句子表达的更加简洁。
妮妮被评为称号。
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缩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删去“的、地”前修饰成分。
2.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3.删去数量短语。
4.删去起修饰作用的时间地点的成分。
5.着、了、过,表时态助词不能删。
6.啊、吗、呀、呢,语气词不能删,否则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语气或情感。
7.不、无、没有否定词要保留,否则会颠倒句子的原意。
缩写下列句子,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1.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我看杂技表演。
2.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他就成了“野孩子”。
3.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脸。
4.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
侦探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
5.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脸,是受过苦刑了。
四、缩句 1.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5.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走了出来。
红四团取得了胜利。
鱼钩上闪烁着光芒!
老师讲故事。
表盖里发出声音。
扩写下列句子,使其意思不变。
1.海浪涌上沙滩。
细细的海浪轻轻地涌上金黄色的沙滩。
2.太阳挂在天空。
火红的太阳静静地挂在高高的天空。
3.他望着大桥
他出神地望着美丽的南浦大桥。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
4.唐东杰布认识了姑娘。
5.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6.我总爱问问题。
我总爱向父亲问很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句 子 篇
第三课时
一、常见句子排列顺序类型:
句子排序
1.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4.按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
3.按空间推移顺序排列
1.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
例句:
有些错乱的句子,往往是叙述了一件事情或某一活动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排列。
刹那间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
站在望湖楼上往下看去,西湖上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
(1)
(3)
(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个废纸团。
(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2
4
3
1
7
5
6
例句:
2.按时间发展的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语,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3
1
4
2
6
5
7
( )十天过去了,幼芽变成了嫩叶,形状像一个个巴掌绿的可爱。
( )一天清晨,我去浇水时发现它已出芽了。
( )春天来了,我们和老师一起在校园种下了蓖麻籽。
( )夏天来了,叶子大得像一把把扇子。
( )花落了,结出一颗颗淡绿色的小果实,还有淡淡的红色。
( )慢慢地开出了小花,花柱。
( )秋天到了,我们的蓖麻收获了。
例句:
( )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 )当时的人,都惊讶他的音乐天才,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 )他出生在波兰的国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3
1
4
2
5
例句:
3.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的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2
4
3
1
例句:
4.按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
( )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
(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 )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 )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 )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
( )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2
1
6
3
4
5
例句:
( )蚂蚁找到食物后,要是吃不了,又拖不走,就会去“搬兵”。
( )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触角。
( )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
( )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 )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1
3
2
5
4
给下列句子排序。
( )他正想坐下时, 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请你不要坐在这里。 ”
( )管理员笑着说“是的, 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
( )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 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
( )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
( )一天清早,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有位读者看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来。
2
4
3
5
1
给下列句子排序。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 )田野的尽头, 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1
2
3
4
5
6
给下列句子排序。
( )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 )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 )以前,我每写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 )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5
2
1
4
3
给下列句子排序。
( )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 )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 )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
( )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
( )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外衣。
4
1
5
6
2
3
给下列句子排序。
( )然后,她学着妈妈的样子,拧开水龙头。
( )她把每一只碗和盘子的里里外外都洗得干干净净。
( )先洗筷子,再洗碗和盘子。
( )吃过晚饭,小芳把碗和盘子收拾好,放进厨房的水池里。
( )最后,她把碗和盘子里的水控干,放进碗橱里。
3
1
4
5
2
给下列句子排序。
仿写句子
一、定义:
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二、仿写的基本要求: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仿句和被仿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
1.内容要协调致,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
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体相互联系。
[分析]仿写的句子与被仿句结构形式一致,运用了比喻修辞,点明了理想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但是感彩不一致,因而不合适。
例句: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夜沙漠的孤舟,寻寻觅觅,没有希望。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____,____ ,______。
[误例]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哼哼嗡嗡,到
处乱撞。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2.句式要统一。
例句: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误例]父亲额头上淌着汗水,啊,那是辛勤的汗水,那难道不
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吗?
[分析]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例句的结构是“事物+否定+想象”,并且最后一个分句用了比喻的形式,且有其象征意义。而误例中首先没有用否定形式,并且后一分句没有用比喻形式,再次,后一分句用一反问句,也不符合例句中的陈述语气,因而仿写不符合要求。
学生的面前堆着厚厚的一摞书,不,那不是一摞书,那是学生砌下的通向成功的阶梯。
教室前方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农民的脚下泛着黄泥巴,不,那不是黄泥巴,那是农民播下的
希望的种子。
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更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3.修辞要相同。
[误例]真诚犹如一颗渺小的尘土,它带领着我们漫游天际;真诚如同一道溪流,激情就是溪流中的鹅卵石。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__________,________;真诚________,_________。
例句:
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
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分析]运用比喻,喻体必须恰当;另外,从给定的两个句子来看,
两个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在每一个比喻句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又必须衔接。而误例中第一分句比喻不成立,忽略了比喻的可比性;第二分句比喻成立,但解释语不搭配,因而不合要求。
[参考答案]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我们热爱家园,就像遨游的鱼儿眷恋大海广阔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空气,就像独立的音符离不开乐谱整齐的五线谱一样。
我们热爱植物,就像窒息的伤者寻求空气重要的价值一样。
我们热爱动物,就像入学的孩子追寻朋友亲切的安慰一样。
我们热爱河流,就像干渴的旅人渴望绿洲柔和的清水一样。
例句:
2.用词不能重复。
三、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
1.修辞要恰当。
仿写下列句子。
3.这里的山千奇百怪,形态万千,有的像老人,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竹笋…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小鸟在枝头快活地歌唱。
1.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教室里非常闷热,热得喘不过气来。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爱,有父亲的爱,有母亲的爱,有老师的
爱… …
5.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天的变丰满。
4.忽然,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突然,天空中下起来了大雨,像用盆泼下来似的。
小狗长,小猫长,人是一天天地长高起来。
6.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妈妈将我哺育,老师教我知识,朋友陪我成长,社会让我成熟。
仿写一个人对某事 “入迷”的句子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