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2014.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时须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亵(dú) ▲ ②婆(suō) ▲ ③旁(yì) ▲ 斜出 ④死心(tā) ▲ 地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座落在同里古镇的退思园,可谓静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宁,丝毫没有尘世的喧嚣。影壁墙旁一丛盘根错节的古藤,虬龙般屈节而上,攀着凡茎竹竿,缠绕着繁茂的茎藤,绿茵如盖。这株古藤虽历尽苍桑,可每逢春夏,紫色的花儿尽情怒放,仿佛垂下万串珠宝。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8分)
①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 。 ( ▲ 《渔家傲》)
③ ▲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淮南秋雨夜, ▲ 。 (韦应物《 ▲ 》)
⑤ ▲ ,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
⑥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4.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什么不能写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中的英雄均身怀绝技,其中“善于偷盗”、“善于射箭”和“善于行走”的三个人分别是谁?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漫画,在横线上写一句合适的话,不超过20个字。(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完成6-7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本诗点明饯别的时令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个诗句看出来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诗中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足雄远国,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自以形陋 ( ▲ ) ②魏王雅望非常 ( ▲ )
9.找出与文中“魏武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久之,目似瞑 《狼》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何陋之有 《陋室铭》 D.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语段说说魏武帝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13题。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紫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2.文中盛开的紫藤萝能给人安慰和激励,那么作者写十多年前凋敝的紫藤萝有什么用意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句子都写到了藤萝的笑,试分析两处“笑”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①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幽径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花开半时偏妍
李光烈
①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
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选文有删改)
14.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语段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⑥段中说“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请另外选取一个事例加以论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岁月深处那盏灯》一文,完成17-21题。
岁月深处那盏灯
桑飞月
①出嫁多年,父亲在老家仍为我留有一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房间很大,小小的节能灯悬在高阔的天花板上,显得格外孤冷,恍若冬天雪夜里的上弦月,很努力了但光亮依旧微弱。于是,父亲又拿来了一盏小台灯,放在我床头的书桌上。他知道我有睡前看书的习惯。
②争柠檬黄的一盏旧灯,“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一下拧开开关,爽脆的光亮便迅速从那熙熙攘攘的黑暗里剪出一方空间。坐在那方柔柔的橘黄色里,深秋滴着冷雨的夜,却也能漾出格外温暖的味道来了。
③这盏台灯其实是我的旧相识。故而,随着那光亮的出现,曾经那段寂寥而隐秘的青春岁月也随之铺展开来。
④大学毕业后,我在豫西山区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电视台工作。因远离故乡,孤清的青春和冰冷的冬夜一样使人倍受煎熬,寂寞恍若青春的伴侣。于是,我买了一盏小台灯,放在室内的书桌上。夜晚,我常常独自坐在它那团被黑暗封闭起来的柔光里,拖拽着无处悬挂的情感和灵魂,在台灯下铺展人生中一个个不可解的隐喻。多年后,想起那个情形,我就会想起一枚无珠的蚌,在安静的夜里,微张微合,像是今生的喘息。
⑤不知不觉,有些孤单有些伤感的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就这样过去了,些许的失落曾经在那方橘黄色的光晕里得到抚慰与拯救。后来,当我握着爱情的藤蔓离开那片低洼地时,父亲将这盏小台灯及我剩余的行李带回了老家。他像挽回一个游子一样,挽回了我曾经孤单的漂泊,将其存储在那方柔光里,构成了我永久的橘黄色的回忆。
⑥一晃,十年已逝。台灯的腰 ( http: / / www.21cnjy.com )杆有些损伤,总是那样有气无力地弯着,扶也扶不起。但它那暖色调的橘黄色的光依旧,像一扇犁铧翻过一垄垄土地一样,翻过一页页,一本本的书,将多少原本属于黑暗的岁月翻成光明,又将多少过往翻成记忆。
⑦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父亲陪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外孙女即我的女儿在房间里玩时,又检修起了那盏小台灯。我见了随口说道,回头再买台算了。父亲说,年岁久的东西,再旧往往也舍不得扔掉。我怔了怔,从父亲说的那句话中品出一种不寻常的味道。扔掉一件旧物大概就像丢失一段感情和记忆。这盏小台灯,也许就是一段岁月。人活着的意义,仿佛不在于每天都是新日子,我们如若能用双手接住日子中渗下来的乳汁,用以抚育心灵或灵魂,那或许就是一种幸福吧。
⑧我能想象得到,在我离家的某个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父亲会一个人静静地来到我住过的这个房间,“啪”地一下拧亮台灯,仿佛就能看到了女儿的身影及成长的足迹。那时,他。里大概是温暖的。那间房,那盏台灯,都是一个念想。我理解父亲的。意,于是便争取每年都往里储存一些新鲜的回忆。愿我的小台灯季季安好,愿那片橘黄永驻。
17.文中第②段与第⑧段中加点的两个“温暖”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现特色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⑦段“我怔了怔,从父亲说的那句话中品出一种不寻常的味道”。你认为这“味道”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谈谈对标题“岁月深处那盏灯”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最后说“愿我的小台灯季季安好,愿那片橘黄永驻”。请联系全文,说说其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赞”是社交网络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符号,“点赞”引申为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点赞”是一种态度和行为,能传达清晰而温暖的支持,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扶持。
请以“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