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 难点: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导语: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战士离我们远去了,他就是鲁迅。鲁迅到死都在为别人考虑,他说:“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我们真的能忘掉他吗?
2. 解释并板书课题《有的人》
师:过去八十三年里,我们读他的文字了解他,在别人的文字里寻找他,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臧克家的文字里去寻找鲁迅的身影,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七课《有的人》。
(二)了解背景,解决疑难字词
1 .学习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3.了解写作背景
1949年,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地纪念他。诗人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人民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4.揭示并板书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齐读课题。
5.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在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或词的下面加“· ”,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字或词的后面画“/”。
6.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āng xiǔ shuāi
臧克家 不朽 摔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播放音频,初步感知课文的节奏。
3.指导朗读(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停顿。)
4.齐读课文,思考:《有的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课文中哪个词反复出现?(“有的人”)出现了几次?(8次,每小节两次)
(2)这两次“有的人”所指的对象一样吗?
(文中写了两种人,一种是为民服务的人,另一种是欺压人民的人)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是如何写这两种人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节与节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比)
6.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①活着——死了 生死价值观的对比
死了——活着
②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③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比
④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⑤摔垮——记住
⑥名字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⑦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7.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2-4)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
第三部分(5—7)写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旨
1.学习第1节
指名读,交流探讨:
(1)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①“活”指的什么?“死”指什么?(活指“肉体”还在,死指“精神”已亡。)
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虽生犹死”)
(2)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①“活”指的什么?“死”指什么?(活指“肉体”不在,死指“精神”永存。)
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虽死犹生”)
(3)对待两种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对第一种人:鄙视和轻蔑;痛恨和咒骂。对第二种人:惋惜和怀念;肯定和赞美。)
(4)带着情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2、5节
男女生读,边读边思考:这两种人对人民的做法是什么样的?人民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1)找出最能体现这两种人对人民态度不同的两个字。(骑 俯)
①从“骑”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压榨)
②为什么要用“骑”字?(仗势欺人)
③看到“俯”字,你想到了什么?
a.联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半跪”
b.借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2)找出最能体现人民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同的词语。
①“摔垮”和“记住”
②“摔垮”说明了什么
(“摔”表现了人们对反动派的仇恨;“垮”反动派的可耻下场。)
(3)带着情感齐读第2、5自然段
3.学习第3、6节
小组对比朗读,交流探讨:
(1)交流学习,抓关键字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说明了什么?(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说明了什么?(为人民而战斗,为革命愿献身)
③“野草”指的是什么?
( “野草”喻指鲁迅。他在《野草·题辞》中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④从“烂”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欺压人民的人将会“遗臭万年”,为人民服务的人则会“流芳百世”。)
⑤从“春风”“到处”“青青”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2)带着情感齐读第3、6自然段
4.学习第4、7节
师生合作朗读,交流探讨:
(1)“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侵害别人的利益。)
(2)“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捍卫别人的利益。)
(3)“抬举”是什么意思?(联系资料,鲁迅的葬礼)
(4)有感情地朗读第4、7自然段
5.学到这里,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五)课外延伸,拓展提高
1.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2.了解历史中“有的人”和当代的“有的人”
小结:我们也要成为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道理,诗中提炼了两个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四、板书设计
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生犹死 骑 遗臭万年
对比
虽死犹生 俯 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