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均为1∶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7∶1、7∶1 B.7∶1、15∶1 C.15∶1、15∶1 D.8∶1、16∶1
2.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遗传因子组成 HH Hh hh
公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3.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他选用纯合黄色圆粒豌豆种子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种子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4种表现类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中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1/2
4.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型有(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5.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相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6.家兔的毛色受和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
B.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灰兔基因型有6种
C.基因B、b和H、h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7.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测交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8.孟德尔通过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①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②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方式
③“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⑤“测交实验”的目的是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10.如图表示某生物几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e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D.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11.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核糖体合成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着丝粒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12.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③过程中细胞的含水量减少,代谢速率降低,对于任何生物,细胞衰老都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D.④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该过程
13.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0.03%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合成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
A.适当提高温度 B.增大光照强度
C.适当增加CO2浓度 D.增加酶的数量
1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氢的转移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④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过程③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
C.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中过程①的速率大于过程④的
D.一天中过程②产生的有机物量一定大于过程③④消耗的
15.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两种遗传病独立遗传)( )
A.3/8 B.3/16 C.3/32 D.5/16
16.如图所示,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17.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其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
A.①②④⑤⑧⑨ B.③④⑤⑧⑨⑩ C.①②⑥⑦ D.④⑤⑦⑨⑩
1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
19.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性状形成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 )
A.紫色∶红色∶白色=9∶3∶4 B.紫色∶红色∶白色=9∶4∶3
C.紫色∶白色=15∶1 D.紫色∶红色=15∶1
20.野兔的短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是( )
①短毛×短毛→短毛 ②短毛×长毛→短毛、长毛
③长毛×短毛→长毛 ④长毛×长毛→长毛、短毛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50分)
21.(每空1分,共8分)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
如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类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①根据组合____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
②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③组合D的杂交方法称为________。
④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
⑤组合C后代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让圆粒豌豆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2.(每空1分,共9分)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____________上。
(2)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
(3)过程Ⅳ称为__________,其代谢产物为________。
(4)Ⅱ表示的阶段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气孔关闭,导致[⑥]____________供应大大减少,ATP的含量随之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3.(每空1分,共8分)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请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____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0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min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下表:
30min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细胞呼吸强度 甲装置 __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1.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 甲装置 __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4.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4)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g/h;光合速率是________g/h
24.(每空1分,共9分)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甲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戊细胞中有________个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________细胞。
(4)图甲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
25.(每空2分,共16分)南瓜的果实有扁形、球形和长形3种,为了研究其遗传规律,科学家用两株球形果实的南瓜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若涉及1对等位基因,用A/a来表示;若涉及2对等位基因,用A/a、B/b来表示;若涉及3对等位基因,用A/a、B/b、C/c来表示;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推测南瓜果型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图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使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则亲本的表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3)F2球形果实南瓜中纯合子占________;取其中一株球形果实个体与一株长形果实个体杂交,则其子代会产生________种表型。
(4)F2扁形南瓜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其进行测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月考二答案
1.【答案】B
【解析】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而玉米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交配。豌豆遗传因子组成为1/2AA和1/2Aa,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为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故子一代豌豆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7∶1;玉米遗传因子组成为1/2AA和1/2Aa,玉米自由交配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3/4A、1/4a,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的比例为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子代玉米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15∶1,B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双亲无角,如果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公羊中可能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如果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母羊无角,B错误;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Hh,则子代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母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且公羊与母羊数量相等,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
3.【答案】C
【解析】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3。
4.【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存在不完全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所以性状的表达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红粒(R1R1R2R2)和白粒(r1r1r2r2)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R1r1R2r2,F1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可分为4个、3个、2个、1个、0个,即表型有5种。
5.【答案】B
【解析】后代中黄色∶鼠色=(6+2)∶(3+1)=2∶1,说明黄色为显性性状,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卷尾∶正常尾=(6+3)∶(2+1)=3∶1,说明这一对性状中卷尾为显性性状,且不存在致死现象。
6.【答案】D
【解析】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A不符合题意;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bbHh、bbHH),灰兔的基因型有6种(BBHH、BbHH、BBHh、BbHh、BBhh、Bbhh),B不符合题意;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2/3bbHh、1/3bbHH),与白兔杂交后代黑兔比例为1/3+2/3×1/2=2/3,白兔比例为1/3,性状分离比为2:1,D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由题干知,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探究一株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错误;由题干知,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由题干知,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8.【答案】A
【解析】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应在花未成熟时(花蕾期)进行去雄,在花粉成熟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①错误;孟德尔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方式,②正确;“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③正确;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④错误;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⑤正确。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ab段可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bd段可表示次级精(卵)母细胞,均无同源染色体;de可表示精(卵)细胞;e表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fg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11.【答案】C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始终处于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糖体合成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发生在间期;着丝粒在有丝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
12.【答案】C
【解析】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含水量减少,代谢速率降低,C项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此时温度已经是最适温度,所以再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B点是光照强度的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CO2的浓度为0.03%,相对较低,所以增加CO2浓度会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酶的数量属于内因。综上所述,C正确。
14.【答案】C
【解析】过程②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错误;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过程①光反应的速率大于过程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速率,C正确;一天中过程②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量不一定大于过程③④细胞呼吸消耗的,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假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耳垂的基因用C/c表示。由于正常夫妇都有耳垂,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aa)且无耳垂(cc)的孩子,说明两人基因型均为AaCc,则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aaC_)的概率是1/4×3/4=3/16。
16.【答案】D
【解析】由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A正确;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表示有丝分裂的是细胞乙,B正确;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C正确;图1中的细胞乙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D错误。1.【来源】
17.【答案】B
【解析】图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图②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③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是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图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细胞;图⑤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Ⅱ前期的细胞;图⑥中细胞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加倍,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⑦中每个细胞核中含4条染色体,是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图⑧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图⑨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
18.【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①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A错误;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题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其前一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正确。
19.【答案】A
20.【答案】A
21.①C 圆粒 ②B ③测交 ④RR×Rr或RR×RR⑤RR或Rr 1/3 圆:皱=2:1
22.【答案】(1)[②]类囊体薄膜
(2)NADPH ATP
(3)C3的还原 (CH2O)和C5
(4)叶绿体基质 CO2 增加
23.【答案】(1)①NaOH溶液 ②遮光
(2)①NaHCO3溶液 ②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3)左 右
(4)4 12
24.【答案】(1)乙、丁、戊 次级精母细胞
(2)8 0 8 2
(3)戊
(4)3号和7号 4号和8号
25【答案】(1)2 自由组合 AAbb和aaBB
(2)扁形果实和长形果实
(3)1/3 1或2
(4)AB∶Ab∶aB∶ab=4∶2∶2∶1 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4∶4∶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