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
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现。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
侯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西对着朝政日非、江河日下的局面,
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
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值得到了关注。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锌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
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現。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
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党”。“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
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
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
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掩饰,一寄之于诗。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
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
标志之三是散文创作方面新面貌的出现。首先是各体散文的长足发展。以文体而言,碑、铭、
诔、箴、书、笺、揪、策、令、议、记、嘲、谒文、连珠等,种类繁多。其次,东汉中后期散文逐渐趋向整齐华
美。一是在句式、音节、辞藻、用典等方面做文章,着力创造出一种形式美;二是讲究散文风神的飘逸
与灵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
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
语文第1页(共8页)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材料二中,作者仅仅是要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不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的自觉”对现
代文学领域中的新月派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没有表达态度。)
2.D(“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是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的看
法,作者随后就进行了反驳并在⑤段首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
而艺术”的时代。)
3.B(“以文会友”中的“文”,指礼乐文章,并非“文辞”之“文”)
4.(4分)“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文人/作家)(1分)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
(1分),作品中关注个人价值,重视表现个人情感(1分),自觉追求艺术审美(1分)的行为。
5.【参考答案】(6分)①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文学”概念作为前提。②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对
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仍然以载道教化为根本目的。
(材料二思想内容分析:①2一5节是在围绕“文学的自党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进行充分论证,2一4节分别从先案、近代以
前以及20世纪以来三个时间段议论,第5节说明连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都具有很大局限性。②第
6节作者重点引用钱基博的话语证明,中国文学一直就有对文辞之美自觉追求的传统。③第7节
更是直接引用魏晋时期曹不、陆机的语言论证魏晋时期仍是以载道教化为文学之本,特别是引用
造成误解的曹丕本人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6.C(C项,“又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曲解文意,满姑偷桃子主要突出的是满姑对“我”的疼
爱,不能理解为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故选C。)
7.B(B项“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
“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故选B。)
8.示例:①结构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②暗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清朝
末年,民国初年:③人物上,表现了“我”的淘气和“四叔”的温和:④主题上,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关
系,表现了“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满分6分,答对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文章采用有限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和下乡经历为叙述线索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
真实性。②叙述语言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称四叔为“四满”、称小姑为“满姑”,其他的如“一百二
十里蛮路”“他一路笑大哥不济”“拿把我”等都是凤凰的地域性方言,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
③自然质朴的叙述风格。文章语言不矫不饰,娓娓道来,一如作者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一
一向读者自然展现,具有冲淡闲远的韵味。⑤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⑥文
章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满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0.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
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
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11.D(“逆以煎我怀”的逆译为“预料、想到将来”,含义不同。)
12.A(理解错误,文中原文是“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是因为庄姜长得很
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并不是赞颂她的美德。)
13.(1)(4分)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吧!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